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交直流多用途無線充電器,包括無線充電發射器和無線充電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內部設置有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無線充電發射器的上部為臺面Ⅰ,下部為直流插頭,臺面Ⅰ上設置有發射線圈、磁性材料板A,臺面Ⅰ的一側還設置有用于連接外部電源的插頭、供電狀態指示燈,所述的發射線圈、插頭、供電狀態指示燈均與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現了在交流供電和車載直流供電環境下均可充電的功能效果,能夠適用于多種充電環境、滿足多種充電要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充電設備,尤其是一種交直流多用途無線充電器。
技術介紹
目前,電子產品為了方便移動使用,通常會采用充電電池為產品供電,電池耗盡后盡可能通過充電器為其充電來循環使用。而現有的充電器大部分為有線充電器,充電器需要電源線連接,使用范圍有一定的局限,并且隨著電子產品不斷出現,而電源接口又沒有完全統一的標準,使不同接口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導致一個家里有多個充電器,給電子產品充電帶來一定的不方便。有人為了解決電子產品電子產品的充電問題,專利技術了無線充電器,有的僅限于車用的,如專利號為201020224158.4的方案是為車上充電提供的一種車用無線充電器。還有一種是只能在交流電時使用的無線充電器,如專利號201120000742.6的方案是使用交流電的一種無線充電器。這些現有技術雖然解決了有線充電器使用范圍有限的的問題,但浪費資源,不能滿足不同情況下不同電子產品的充電要求,適應性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主要針對充電設備使用范圍小、充電產品過多過雜而造成資源浪費的缺點,專利技術了一種交直流多用途無線充電器,能夠適用于多種充電環境、滿足多種充電要求。本技術的上述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施的:一種交直流多用途無線充電器,包括無線充電發射器和無線充電接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內部設置有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無線充電發射器的上部為臺面I,下部為直流插頭,臺面I上設置有發射線圈、磁性材料板A,臺面I的一側還設置有用于連接外部電源的插頭、供電狀態指示燈,所述的發射線圈、插頭、供電狀態指示燈均與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相連接;所述無線充電接收器內設置有用于接收并轉換能量的電磁能接收轉換電路板,無線充電接收器包括臺面II,臺面II上設置有電磁能接收線圈、磁性材料板B,臺面II的一側還設置有若干不同形狀的充電轉換接頭,以及充電狀態指示燈,所述的電磁能接收線圈、充電轉換接頭、充電狀態指示燈均與電磁能接收轉換電路板相連接。作為優選,所述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包含電源變換電路、整流電路、濾波電路、交直流轉換電路、狀態指不電路、穩壓電路、控制電路、過載保護電路、聞頻振蕩電路、電磁能發送電路。作為優選,所述插頭設置在位于臺面I 一端的聯結板A的外側,該聯結板的外側表面設置有內凹的伸縮槽,伸縮槽內活動連接插頭。插頭用于連接外部的交流電源。作為優選,所述聯結板A的上端固定供電狀態指示燈。作為優選,所述發射線圈固定在臺面I上方,所述磁性材料板A設置在發射線圈周圍,并且磁性材料板A與臺面I固定連接。磁性材料板A用于減少電磁泄漏,提高能量轉換效率。作為優選,所述電磁能接收轉換電路板包含電磁能接收電路、整流電路、濾波電路、充電狀態指示電路、基準電路、充電電路、充電控制電路、充電電池、輸出接口。作為優選,所述充電轉換接頭設置在位于臺面II 一端的聯結板B的內側。充電轉換接頭需要設置成多種規格,滿足不同電子產品的需求。作為優選,所述聯結板B的上端固定充電狀態指示燈。作為優選,所述電磁能接收線圈固定在臺面II的上表面,所述磁性材料板B設置在電磁能接收線圈的周圍,并且與臺面II固定連接。磁性材料板B用于減少電磁泄漏,提高能量轉換效率。作為優選,所述臺面II能擱置在臺面I上,聯結板A的內側面與聯結板B的外側面相互貼合,臺面I上的發射線圈與臺面II上的電磁能接收線圈豎直對齊。綜上所述,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實現了在交流供電和車載直流供電環境下均可充電的功能效果,設備體積小,攜帶方便,減少了資源的浪費,通用性強,適用范圍廣,滿足多種充電要求。本技術設置有多種規格的輸出接口,以便適應不同情況下不同電子產品的應用。在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的周圍設置磁性材料板,即鐵氧體磁條,能減少電磁能的泄漏。提高轉換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無線充電發射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無線充電接收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無線充電發射器和無線充電接收器組合示意圖。圖中標號為:1、無線充電發射器;2、無線充電接收器;11、直流插頭;12、插頭;13、供電狀態指示燈;14、臺面I ;15、磁性材料板A ;16、發射線圈;17、凹槽;18、聯結板A ;19、伸縮槽;21、蓋板;22、充電轉換接頭;23、充電狀態指示燈;24、臺面II ;25、磁性材料板B ;26、電磁能接收線圈;28、聯結板B。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交直流多用途無線充電器,包括無線充電發射器I和無線充電接收器2,無線充電發射器I內部設置有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該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包含電源變換電路、整流電路、濾波電路、交直流轉換電路、狀態指示電路、穩壓電路、控制電路、過載保護電路、高頻振蕩電路、電磁能發送電路。如圖1所示,無線充電發射器I上部設置成橫向的“L”型,包括水平的板狀的臺面I 14,臺面I 14的一端固定豎直朝上的聯結板A18,聯結板A18的外側面上有內凹的伸縮槽19,伸縮槽19內活動連接插頭12,插頭12可向下翻轉90度隱藏在伸縮槽19中,聯結板A18的上端面固定有供電狀態指示燈13 ;臺面I 14下方固定豎直朝下的直流插頭11。臺面I 14的兩側固定豎直朝上的磁性材料板A15,磁性材料板A15采用鐵氧體磁條;所述聯結板A18相對的一端也固定有上凸的磁性材料板A15,且聯結板A18的高度高于兩側的磁性材料板A15,兩側的磁性材料板A15的高度高于端部的磁性材料板A15,從而,臺面I 14上形成了凹槽17;所述臺面I 14上并排固定有多塊條板形狀的磁性材料板A15,該處的磁性材料板A15上固定有發射線圈16。所述的發射線圈16、插頭12、供電狀態指示燈13均與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相連接。無線充電接收器2內設置有用于接收并轉換能量的電磁能接收轉換電路板,該電磁能接收轉換電路板包含電磁能接收電路、整流電路、濾波電路、充電狀態指示電路、基準電路、充電電路、充電控制電路、充電電池、輸出接口。如圖2所示,無線充電接收器2為橫向的“L”型,包括水平的板狀的臺面II 24,臺面II 24的一端固定有豎直朝向的聯結板 B28,聯結板B28的內側面設置有充電轉換接頭22,分別為三種不同規格的USB接口,便于現有的手機、MP3、平板電板等電子產品進行無線充電;聯結板B28的上端面固定充電狀態指示燈23。所述臺面II 24的其余三邊固定有上凸的磁性材料板B25,臺面II 24上形成凹槽17,凹槽17內固定有電磁能接收線圈26,電磁能接收線圈26上方設置有并排的條板形狀的磁性材料板B25,磁性材料板B25的兩端分別固定在臺面II 24兩側的磁性材料板B25上,磁性材料板B25采用鐵氧體磁條。所述電磁能接收線圈26、充電轉換接頭22,充電狀態指示燈23均與電磁能接收轉換電路板相連接。如圖3所示,當無線充電發射器I和無線充電接收器2兩部分組合充電時,無線充電接收器2擱置在無線充電發射器I上,并且無線充電接收器2嵌入臺面I 14上的凹槽17內,使得聯結板A18的內側面與聯結板B28的外側面相互貼合,此時,臺面I 14上的發射線圈16與臺面II 28上的電磁能接收線圈26豎直對齊,有利于提高能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交直流多用途無線充電器,包括無線充電發射器(1)和無線充電接收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充電發射器內部設置有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無線充電發射器的上部為臺面Ⅰ(14),下部為直流插頭(11),臺面Ⅰ上設置有發射線圈(16)、磁性材料板A(15),臺面Ⅰ的一側還設置有用于連接外部電源的插頭(12)、供電狀態指示燈(13),所述的發射線圈、插頭、供電狀態指示燈均與交直流兩用電源管理電路板相連接;所述無線充電接收器內設置有用于接收并轉換能量的電磁能接收轉換電路板,無線充電接收器包括臺面Ⅱ(24),臺面Ⅱ上設置有電磁能接收線圈(26)、磁性材料板B(25),臺面Ⅱ的一側還設置有若干不同形狀的充電轉換接頭(22),以及充電狀態指示燈(23),所述的電磁能接收線圈、充電轉換接頭、充電狀態指示燈均與電磁能接收轉換電路板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虞嘯華,楊子勤,金聞廣,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中呼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