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屬建筑結構技術領域。特征在于包括水肥管路系統、砌塊系統及控潤系統三大部分共同構成,所述砌塊系統由肥管路系統支撐架構,所述控潤系統控制連接于水肥管路系統。本發明專利技術顛覆了傳統的農業種殖模式,利用石膏砌塊鋪設形成種植基體,解決了現在的農業種植存在的風沙亂揚不利于環境保護的重大技術不足,同時配備了控潤系統可以結合水肥管路系統對作物進行有效的灌溉,而且在畦間砌塊頂部的枕木上設計了行軌作業車,從而更加科學規范的進行田間管理及種植,設計的水肥管路在地下,因此可以有效的保證地下的濕度和溫度,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在極其干燥的環境下,也能夠通過控潤系統科學有效的對其進行灌溉,同時又能達到保溫保濕的效果,給農作物更加良好的生長空間及環境。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屬建筑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隨著現代社會土地空間被大面積的開發利用,導致了現有的優質土地越來越少,我國的農業種殖面積逐年減少,直接帶來的危害就是糧食減產。同時現有的農業種殖雖然加入了現代化的耕種設備,但是農作物的基本生長條件還是依賴于自然環境,一旦遭遇干旱洪澇等惡劣天氣,農民的一年勞作往往會一無所收。綜上所述,如何專利技術一種不完全依賴自然天氣、在土地逐年減少的情況下能夠保證農田種殖不受影響,同時保證農業豐收是農業領域面臨的第一大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布控合理、保溫保濕、控水控肥、防水土流失、防沙塵土飛揚能夠形成一種自動化系統工程的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水肥管路系統、砌塊系統及控潤系統三大部分共同構成,所述砌塊系統由肥管路系統支撐架構,所述控潤系統控制連接于水肥管路系統; 所述水肥管路系統包括并列鋪設于泥土層的下層水肥管路1-1以及并列鋪設于下層水肥管路1-1上部的上層水肥管路1-2,所述下層水肥管路1-1與上層水肥管路1-2之間連通有導流縱向管1-3,所述上層水肥管路1-2上部連通有噴潤管與噴潤噴頭1-4 ; 為了增強整體的穩定性,所述并列設置的下層水肥管路1-1下部設有橫向支撐體1-5,上層水肥管路1-2上部連接有枕木1-6,所述枕木1-6上部兩側各設有由兩等邊角鐵焊接形成的從字形支撐體,所述從字形支撐體的上端正中部位放置鋼管后焊接固定,所述行軌作業車1-8的兩輪與所述鋼管的外周配合從而能夠雙軌平行; 所述導流縱向管1-3、噴潤管與噴潤噴頭1-4及橫向支撐體1-5均為間隔布設,其間距可以選擇; 所述上層水肥管路1-2的管徑小于下層水肥管路1-1的管徑,所述下層水肥管路1-1通過端口與所述控潤系統相連接; 所述砌塊系統包括畦間砌塊2-1及其兩側的壟砌塊,所述畦間砌塊2-1及壟砌塊均呈長方體結構,所述畦間砌塊2-1架設于上層水肥管路1-2與下層水肥管路1-1之間并與其接觸配合,所述畦間砌塊2-1與上、下層水肥管路1-1配合的四個棱角處具有環抱配合于管路外輪廓的內輪廓;所述壟砌塊架設于上層水肥管路1-2外周并位于畦間砌塊2-1的上部外側,所述壟砌塊與上層水肥管路1-2接觸配合處設有環抱配合于管路外輪廓的內輪廓;所述壟砌塊由環抱于作物管系2-3外周的第一半壟砌塊2-2a和第二半壟砌塊2-2b共同構成,所述作物管系2-3插設于泥土內,其內部種殖有賴于底部泥土生長的作物; 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及實現最大化生產,所述壟砌塊頂面開設有向下凹陷的凹畦2-4,其內部填充泥沙可用于種殖其它適宜生長的作物; 所述壟砌塊的底部兩側的棱角處向內開設有弧形槽,所述畦間砌塊2-1的頂部兩側的棱角處同樣開設有向內開設的弧形槽,所述兩弧形槽同時匹配并環抱于上層水肥管路1-2的外輪廓; 所述第一半壟砌塊2-2a和第二半壟砌塊2-2b分別向內開設有半圓弧形槽,二者同時匹配并環抱于作物管系2-3的外輪廓; 所述控潤系統包括施肥罐3-1以及與其連通的主液罐3-2,所述主液罐3-2由內部隔離板3-3將其分隔形成混溶艙3-2a和工作艙3-2b,所述主液罐3_2的一端接入貫通于混溶艙3-2a內部并穿過隔離板3-3與工作艙3-2b連通的進水管3_4,所述主液罐3_2的另一端通過水肥出口管路3-5及第五電磁閥4-5與水肥管路系統的下層水肥管路1-1相連通, 所述主液罐3-2外部的進水管3-4分別與施肥罐3-1、混溶艙3-2a和工作艙3_2b連通,所述進水管3-4通過第一輸水管路5-1、第一電磁閥4-1控制連通施肥罐3-1,所述進水管3-4通過第二輸水管路5-2、·第二電磁閥4-2控制連通混溶艙3-2a,所述進水管3_4通過反沖洗管路5-4、反沖洗電磁閥4-4控制連通工作艙3-2b ;所述施肥罐3-1通過第三輸液管路5-3、第三電磁閥4-3控制連通主液罐3-2的混溶艙3-2a ; 所述工作艙3-2b內進水管3-4的出水口罩設帶有濾芯的過濾網3-6,所述工作艙3-2b底部設有用于開啟排污口的排污閥3-7,所述混溶艙3-2a與工作艙3-2b之間設有將兩艙導通的第四電磁閥3-8 ; 所述控潤系統由與其電控連接的濕度控制裝置進行控制,所述濕度控制裝置包括帶有電源6-2及濕度探頭6-3的濕度表6-1,濕度探頭6-3安裝于作物田間用以監測實時濕度指標,電源6-2用于向濕度表6-1進行供電,所述濕度表6-1與電控儀6-4電連接,所述電控儀6-4分別連線控制控潤系統的電磁閥;當所述濕度表6-1低于或超出設定的濕度指標范圍時,電控儀6-4得到信號驅動指示控潤系統的電磁閥通電或斷電,從而實現自動控制控潤系統。本專利技術的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顛覆了傳統的農業種殖模式,利用石膏砌塊鋪設形成種植基體,解決了現在的農業種植存在的風沙亂揚不利于環境保護的重大技術不足,同時配備了控潤系統可以結合水肥管路系統對作物進行有效的灌溉,而且在畦間砌塊頂部的枕木上設計了行軌作業車,從而更加科學規范的進行田間管理及種植,設計的水肥管路在地下,因此可以有效的保證地下的濕度和溫度,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在極其干燥的環境下,也能夠通過控潤系統科學有效的對其進行灌溉,同時又能達到保溫保濕的效果,給農作物更加良好的生長空間及環境。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水肥管路系統及砲塊系統結構不意 圖2:本專利技術控潤系統結構示意 圖3:本專利技術的濕度控制裝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1-3,給出本專利技術天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來對本專利技術天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包括由水肥管路系統支撐架構的砌塊系統以及控制連接于水肥管路系統的控潤系統三大部分共同構成; 所述水肥管路系統包括并列鋪設于泥土層的下層水肥管路1-1以及并列鋪設于下層水肥管路1-1上部的上層水肥管路1-2,所述下層水肥管路1-1與上層水肥管路1-2之間連通有導流縱向管1-3,所述上層水肥管路1-2上部連通有噴潤管與噴潤噴頭1-4,使用中通過與水肥管路連通的控潤系統 實現灌溉; 為了增強整體的穩定性,所述并列設置的下層水肥管路1-1下部設有橫向支撐體1-5,上層水肥管路1-2上部連接有枕木1-6,所述枕木1-6上部兩側各設有由兩等邊角鐵焊接形成的從字形支撐體,所述從字形支撐體的上端正中部位放置鋼管后焊接固定,所述行軌作業車1-8的兩輪與所述鋼管的外周配合從而能夠雙軌平行,在日常的農業管理過程中,可以通過行軌作業車往復運行從而實現田間操作。所述導流縱向管1-3、噴潤管與噴潤噴頭1-4及橫向支撐體1-5均為間隔布設,其間距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擇或調整; 所述上層水肥管路1-2的管徑小于下層水肥管路1-1的管徑,所述下層水肥管路1-1通過端口及管路與所述控潤系統相連接; 所述砌塊系統包括畦間砌塊2-1及其兩側的壟砌塊,所述畦間砌塊2-1及壟砌塊均呈長方體結構,所述畦間砌塊2-1架設于上層水肥管路1-2與下層水肥管路1-1之間并與其接觸配合,所述畦間砌塊2-1與上、下層水肥管路1-1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其特殊征在于包括水肥管路系統、砌塊系統及控潤系統三大部分共同構成,所述砌塊系統由肥管路系統支撐架構,所述控潤系統控制連接于水肥管路系統。
【技術特征摘要】
1.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其特殊征在于包括水肥管路系統、砌塊系統及控潤系統三大部分共同構成,所述砌塊系統由肥管路系統支撐架構,所述控潤系統控制連接于水肥管路系統。2.如權利要求1所述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其特殊征在于 所述水肥管路系統包括并列鋪設于泥土層的下層水肥管路(1-1)以及并列鋪設于下層水肥管路(1-1)上部的上層水肥管路(1-2),所述下層水肥管路(1-1)與上層水肥管路(1-2)之間連通有導流縱向管(1-3),所述上層水肥管路(1-2)上部連通有噴潤管與噴潤噴頭(1-4)。3.如權利要求1所述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其特殊征在于 所述砌塊系統包括畦間砌塊(2-1)及其兩側的壟砌塊,所述畦間砌塊(2-1)及壟砌塊均呈長方體結構,所述畦間砌塊(2-1)架設于上層水肥管路(1-2)與下層水肥管路(1-1)之間并與其接觸配合,所述畦間砌塊(2-1)與上、下層水肥管路配合的四個棱角處具有環抱配合于管路外輪廓的內輪廓;所述壟砌塊架設于上層水肥管路(1-2)外周并位于畦間砌塊(2-1)的上部外側,所述壟砌塊與上層水肥管路(1-2 )接觸配合處設有環抱配合于管路外輪廓的內輪廓;所述壟砌塊由環抱于作物管系(2-3)外周的第一半壟砌塊(2-2a)和第二半壟砌塊(2-2b)共同構成,所述作物管系(2-3)插設于泥土內,其內部種殖有賴于底部泥土生長的作物。4.如權利要求1所述石膏砌塊鋪設造田實現水肥自動化控潤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潤系統包括施肥罐(3-1)以及與其連通的主液罐(3-2),所述主液罐(3-2)由內部隔離板(3-3)將其分隔形成混溶艙(3-2a)和工作艙(3-2b),所述主液罐(3-2)的一端接入貫通于混溶艙(3-2a)內部并穿過隔離板(3-3)與工作艙(3-2b)連通的進水管(3-4),所述主液罐(3-2)的另一端通過水肥出口管路(3-5)及第五電磁閥(4-5)與水肥管路系統的下層水肥管路(1-1)相連通, 所述主液罐(3-2)外部的進水管(3-4)分別與施肥罐(3-1)、混溶艙(3-2a)和工作艙(3-2b)連通,所述進水管(3-4)通過第一輸水管路(5-1)、第一電磁閥(4-1)控制連通施肥罐(3-1),所述進水管(3-4)通過第二輸水管路(5-2)、第二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祿德,吳劉丹,
申請(專利權)人:王祿德,吳劉丹,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