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包括刮匙和帶有卡緊塊的護管連接成整體,護管連接在匙桿、匙柄、卡緊塊的通道內,護管內安裝攝像傳輸裝置,攝像傳輸裝置由光導纖維束、連接有圖像傳感器的電子線路板、視頻信號線、攝像頭構成的攝像總成,攝像總成與視頻信號線、光導纖維束與光源連接,攝像頭緊貼匙桿安裝。將刮匙和窺視器功能合二為一,集觀察、手術、治療于一體,為骨科微創手術應用提供可靠的手術器具,只需在病灶處開一小切口,將刮匙插入創口,在顯示器顯示屏的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能更清晰地觀察骨脊椎內部組織病變的真實狀況及手術接觸面和匙頭進入的深度,提高檢查和手術操作的準確率,克服盲目性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減輕患者的痛苦、負擔及醫療風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特別是一種可作為骨科手術觀察骨脊椎等,并通過顯示屏進行直視操作使用的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
技術介紹
隨著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內窺器已是現代高科技的產物,它可深入到人肉眼看不到的地方,看清人體器官內部的情況,現已在工業、科技和醫療診治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而將內窺器技術運用到微創手術中的專利也應運而生。骨科手術特別是脊椎部位的診斷和治療時,因在骨脊椎上進行直接觀察的難度較大,通常內窺鏡是與刮匙手術在分離狀態下分兩次進行的,因此現有骨科手術操作麻煩、時間長,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和負擔。專利號201020257881.2 “一次性管狀窺視器”就提供了一種作為內窺鏡或目測檢查直腸、陰道等人體器官使用的醫療器械,它僅是作窺視器進入人體需要的器官作內窺鏡檢查,清晰地觀察到人體器官內部狀況或病灶,其僅有觀察、檢查的作用,還無治療、手術、根除病灶的功能。專利號200510060984.3 “一種針鏡微創手術法成套醫療手術裝置”主要是用于骨性關節炎、運動損傷、脊椎及腰背軟組織損傷和腰頸椎盤突出等疾病,雖有檢查、治療功能,但它還需在人體上開有較大的切口通道,插入兩個套管才能使用。同時上述兩專利,所采用的內窺鏡為光學透鏡,因此顯示屏上顯示圖象的清晰度還不佳,并且此結構的醫療器械還不能在較小創口的腔體內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結構簡單,功能齊全,集觀察、治療、手術于一體,能在很小的創口腔內工作,可作為骨科微創手術推廣應用的醫療器具,能使顯示器的圖象顯示更清晰,大大提高手術操作的準確率又減少患者的痛苦和醫療風險。本專利技術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包括匙頭、匙桿、匙柄構成的刮匙和帶有卡緊塊的護管連接成的整體,所述護管連接在匙桿、匙柄、卡緊塊的通道內,護管內還安裝攝像傳輸裝置,所述攝像傳輸裝置由光導纖維束、連接有圖像傳感器的電子線路板、視頻信號線、攝像頭構成的攝像總成組成,所述攝像總成與視頻信號線連接,所述光導纖維束與光源連接,所述攝像頭緊貼匙桿安裝。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現將全部攝像傳輸裝置都安裝在圓柱形的護管內,護管又直接安裝在刮匙的腔體內構成窺視器,而刮匙形狀未作改動,其結構簡單,易安裝、拆卸,將刮匙和窺視器功能合二為一,把持力度大,使用方便、體積小,功能齊全,并起到集觀察、手術、治療于一體的作用,為骨科微創手術的應用提供了便利可靠的手術器具,只需在患者的病灶處開一小切口, 將帶窺視器的刮匙插入創口,可在小創口的腔體內工作,并在顯示器顯示屏的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能更清晰地觀察到骨脊椎內部組織病變的真實狀況及手術接觸面和匙頭進入的深度,提高了檢查和手術操作的準確率,克服了盲目性,從而減少正常組織的傷害,同時一人操作多人觀察,即可減少操作失誤又縮短手術時間,因此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負擔及醫療風險,同時匙桿前端與安裝有攝像頭的護管配合處很小,僅I 6毫米,所以能使患者的切口特別小,手術更安全,患者身體康復更快。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案結構、使用狀態圖。圖2、圖1的A— A放大視圖。圖3、圖1的B— B放大剖面圖。圖4、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案結構示意圖。圖5、圖4的C一C放大視圖。圖6、圖4的D— D放大剖面圖。圖7、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案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 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刮匙由帶有匙頭I的匙桿3和匙柄4連接成的整體組成。匙頭I與匙桿3的交接處為偏心、開口的半圓形,如圖2所示。光導纖維束10、視頻信號線9、連接有圖像傳感器的電子線路板與攝像頭15構成攝像總成2。為保證刮匙能夠進入較小的創口的腔體內工作,其護管8直徑很小,通常在I 5毫米,匙桿前端的通道5內徑在1.5 6毫米與護管滑配,安裝在護管前端開口處的攝像總成2直徑在I 5毫米與護管緊配合,同時細長型的攝像總成位于近匙頭0.5 10厘米處,可調節攝像頭15與匙頭I間距離,使攝像頭15正好在看到匙頭的工作范圍內。視頻信號線9的一端連接在攝像總成2上,視頻信號線9的另端伸出護管8外,并連接到圖像控制器12上,也可采用無線模塊代替視頻信號線9與攝像總成2連接。光導纖維束10的前端安裝在護管8前開口端攝像頭15的周邊處,為刮匙操作提供照明,后端與光源11連接用于傳輸照明,照明亮度可由相連接的光源11作調節,如圖1所示,光導纖維束材料為玻璃或塑料光纖,光源為LED燈或鹵素燈,圓柱形護管8前開口端外表面有一平面14,使攝像頭能與匙桿3內壁緊貼固定在匙桿內,同時又要保持拍攝圖像的焦距不變,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ňo塊由螺塞6內壁的環凹槽內安裝橡膠圈,固定鎖緊塊7組成,使安裝有攝像傳輸裝置的護管固定,不會轉動,同時通過卡緊塊調節攝像頭15與匙頭I間的距離,若在骨脊柱、脊椎骨手術上應用,通常距離在2 5厘米,調節后用螺塞6上的螺紋固定在匙柄4上。將安裝好的護管8從匙柄4末端的通道5插入其腔體內,并經通道5進入匙桿直到匙桿3的前開口端止,并露出攝像頭15的端面,最后再將護管末端穿過固定護管的卡緊塊上的通道,并用螺塞6上的螺紋固定在匙柄4上。使用時,分別將從護管中伸出的光導纖維束10連接到光源11上,視頻信號線9連接到圖像控制器12上,圖像控制器12又與顯示器13連接。當此刮匙用于骨脊椎硬膜外腔和盤狀內腔時,就可將此刮匙經患者皮膚上的一小創口插入人體內,顯示器上就獲得非常清晰的視頻圖像,醫生可以看到拍攝到的實時畫面,直接觀察到創口的內腔,并在顯示屏直視下進行手術操作。手術后直接將刮匙從創口中拿出,再將安裝有攝像傳輸裝置的護管從刮桿、刮柄、卡緊裝置的通道5中拉出,將刮匙消毒后再使用或一次性使用。為保護攝像頭15與手術創口不直接接觸,保證攝像裝置的使用安全,還可在匙桿的前端開口,攝像頭15的外端面處,用透明材料安裝玻璃窗口 18,同時還要保證不影響拍攝圖像的質量,如圖7所示。為便于創口的清洗或將創口面的液體吸取到體外,還在匙桿、匙柄內增加兩清洗通道進、出水管16、17,如圖4、圖5、圖6所示,進、出水管再與液體泵連接(圖未畫)。使用、操作過程同上述不詳述。此刮匙,也可用在人體的其它器官中使用,如外科、耳鼻喉科、婦科、口腔科等作手術器具使用。為滿足不同手術的需要,刮匙的形狀、大小及護管大小及其內的攝像傳輸裝置也要作相應的改變。本專利技術的說明書和附圖對技術原理和方案作了詳細的描述,但是這些說明只是對專利技術特征的舉例而不是對專利技術的限定。顯然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原理和實施例所產生的所有改變或改型都應屬于本專利技術 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包括匙頭(1)、匙桿(3)、匙柄(4)構成的刮匙和帶有卡緊塊的護管(8)連接成的整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管(8)連接在匙桿(3)、匙柄(4)、卡緊塊的通道(5)內,護管(8)內還安裝攝像傳輸裝置,所述攝像傳輸裝置由光導纖維束(10)、連接有圖像傳感器的電子線路板、視頻信號線(9)、攝像頭(15)構成的攝像總成(2)組成,所述攝像總成(2)與視頻信號線(9)或無線模塊連接,所述光導纖維束(10)與光源(11)連接,所述攝像頭(15)緊貼匙桿(3)安裝。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包括匙頭(1)、匙桿(3)、匙柄(4)構成的刮匙和帶有卡緊塊的護管(8)連接成的整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管(8)連接在匙桿(3)、匙柄(4)、卡緊塊的通道(5)內,護管(8)內還安裝攝像傳輸裝置,所述攝像傳輸裝置由光導纖維束(10)、連接有圖像傳感器的電子線路板、視頻信號線(9)、攝像頭(15)構成的攝像總成(2)組成,所述攝像總成(2)與視頻信號線(9)或無線模塊連接,所述光導纖維束(10)與光源(11)連接,所述攝像頭(15)緊貼匙桿(3 )安裝。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導纖維束(10)的前端安裝在護管(8)前開口端攝像頭(15)的周邊處,后端與光源(11)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管(8)圓柱形開口端的外表面有平面(14),攝像頭(15)緊貼匙桿(3)內壁固定在匙桿(3)內。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微創手術用骨科刮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錫波,韋錫義,劉戈平,
申請(專利權)人:韋錫波,韋錫義,劉戈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