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名稱是:一種防治雞球蟲病的藥物,屬醫藥與醫學工程技術領域,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常山5-15份、青蒿5-15份、黃柏5-15份、紫花地丁5-15份、地骨皮4-12份、胡黃連4-12份、苦參4-12份、赤芍4-12份、車前子3-10份、生地3-10份、地膚子3-10份、瞿麥3-10份、三七2-6份、川牛膝2-6份。將上述中草藥曬干、稱重、粉碎至過60-80目篩,混拌均勻即可。臨床應用時采用沸水浸泡30-60分鐘,使藥物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并析出,以利于病雞的體內吸收,同時把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降至10-15%左右,并加入規定用量的VA和VK,可提高藥效。該藥物臨床治愈率較高,無不良反應,不易產生耐藥性,雞體內無藥物殘留。所需原料易得,制作簡單,使用方便,可在養雞業中廣泛應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藥與醫學工程
,特別是一種涉及防治雞球蟲病的藥物。
技術介紹
:我國的養殖業自改革開放以來得以迅速發展,尤其是養雞業,雞存欄總量已居世界首位,成為名副其實的養雞大國。然而,隨著養雞業規模擴大,流動頻繁,密度增大,雞病已成為影響或制約養雞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如雞球蟲病至今仍是雞的一種重要疾病。國內外研究表明只要養雞就有雞球蟲病,世界各地無一幸免;該病常在4-6周齡雛雞群暴發,引起20-80%死亡率不等,經濟損失巨大,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遠高于對其它家禽的損失。為此,對該病的防治引起了國內外獸醫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視。現有技術中公開的防治雞球蟲病的藥物有疫苗、西藥和中獸藥三大類。雖然三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技術問題,有待于技術創新。如國外出售的卵囊混懸劑疫苗-Coccivac,在生產實踐中,雖可使雞群產生免疫力,但結果雞群的免疫力參差不齊或不足以產生免疫力,或因攝入卵囊量太多而致病,因而此種疫苗至今未能普遍推廣應用,至今對球蟲病的免疫機制尚無令人滿意的解釋;市售的西藥如抗生素類(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等)、磺胺類(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間甲氧嘧啶等)、呋喃類(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等)及其它化學合成制劑(氯苯胍、氨丙啉等)約100多種,上述西藥雖然對防治雞球蟲病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然而隨著多年長期應用,甚至亂用濫用,其療效逐年降低,用量則逐年增大,抗藥性蟲株不斷形成已成共識,且具有藥物殘留的隱患,對肉、蛋食品安全構成威脅,如早在1954年就分離出抗磺胺藥物的球蟲株,隨后證明幾乎所有的抗球蟲藥物都有抗藥蟲株出現,并且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交叉抗藥性,令人憂慮,甚至某些西藥如氯苯胍連續飼喂可使肉、蛋產生異味,無法食用,而呋喃唑酮和馬杜拉霉素則毒性太大,獸醫臨床實踐中常發生兩種藥物的中毒病例,從而造成損失;其它市售中獸藥如球蟲康、克球散等雖無上述西藥之弊端,但在配方構成和應用方法上也存在某些技術缺陷,要么因配方不嚴謹而療效欠佳,要么在應用方法上將中獸藥散劑直接拌料喂服,延緩了病雞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速率,防治效果也不盡人意。因此,對防治雞球蟲病的藥物進行技術創新很有必要。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療效確切、治愈率較高、無毒副作用、無藥物殘留、雞群服用后不易產生抗藥性的防治雞球蟲病的純中草藥藥物
技術實現思路
:為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專利技術人進行了多年的試驗研究和反復驗證,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篩選出多個中草藥配方,經優化設計最終確定了本專利技術的配方,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常山5-15份、青蒿5-15份、黃柏5-15份、紫花地丁 5_15份、地骨皮4_12份、胡黃連4-12份、苦參4-12份、赤芍4-12份、車前子3_10份、生地3_10份、地膚子3_10份、瞿麥3-10份、三七2-6份、川牛膝2-6份。將上述中草藥曬干、稱重、粉碎至過60-80目篩,混拌均勻即得本專利技術成品。本專利技術藥物的用法用量如下:A、用法:根據雞群數量、病情、用量稱藥粉倒入瓷缸或陶甕內(忌用鐵、鋁等金屬容器,以免發生反應,影響療效),再加入藥粉量的5-10倍沸水,蓋口浸燜30-60分鐘。這樣可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并析出,待藥物溫度降至常溫時,給雞群于傍晚前一次投服,連用5-7天。同時降低雞飼料中粗蛋白的含量(以10-15%為宜),按說明加喂維生素A、維生素K,目的是減緩病情,減少死亡,加速雞群康復。B、用量:治療量l_2g/只.日,連用5-7天;預防量0.5-lg/只.日,從3周齡至6周齡連用3周。方劑解析:本專利技術的藥物組方是根據傳統的中獸醫學理論,結合雞球蟲病的特性經辯證而設計的。該病是指雞腸道感染一種或多種球蟲卵引起的常見原蟲病,主要侵襲3月齡以內的雛雞,成雞一般是帶蟲者,其它家禽均可感染發病。但在溫暖濕潤的條件下,20-40日齡雛雞最易感染暴發,對養雞業的危害相當嚴重。臨床表現為病雞縮頸呆立、羽毛蓬亂、畏寒扎堆、不食或少食,特征性病變為拉帶血的稀糞,重者完全拉鮮血,貧血昏迷,抽風死亡;病變部位主要在盲腸和小腸下段,發炎腫脹,比正常大幾倍,內容物多為血液、凝血塊或條狀壞死物。中獸醫認為,雞感外邪即食入外界具侵襲性球蟲卵囊,裂殖體在雞腸上皮細胞內大量繁殖;致使雞衛氣不固,腸粘膜被破壞而引起發炎和上皮細胞崩解,體內的第一道天然屏障遭致破損,外邪趁虛而入,侵襲營血,導致消化機能紊亂,腸內毒素不斷累積,濕熱毒邪漸盛,最終引起雞體自身中毒,臨床表現為虛脫、貧血、下痢等癥狀。經辨證該病為典型的濕熱虛癥。因此,宜確立清熱解毒,化濕止痢,行血止血為治則。故本專利技術配方中首先確立常山、青蒿、黃柏、紫花地丁四味藥強強聯合組成主力方陣為君藥,保證本專利技術抑殺原蟲、清退虛熱,解腸癰之毒,除下焦之濕熱的有效藥力;再選善退虛熱的地骨皮、胡黃連,除內蘊濕熱有大功的苦參、長于涼血活血、清腫止痛能松弛胃腸平滑肌且緩解其痙攣性疼痛的赤芍共為臣藥,協助君藥以增強藥效;另調善于利 水通淋、清熱止血的車前子、長于生津止渴的生地及清熱利水有大功的瞿麥、地膚子共為佐藥,且四者均富含維生素A,對保護腸壁上皮細胞極為有利,聯手輔佐君臣;又派善止血止痛且散瘀的名藥三七、長于活血祛瘀又引血下行的川牛膝共為使藥,配合君、臣、佐藥抑制、剿殺雞球蟲并將體內毒邪排出體外,免除“閉閂留寇”之后顧憂患。綜觀全方,本專利技術配方嚴謹,君、臣、佐、使分工明確而各司其職,協調聯動而共奏藥效。此外,在臨床應用時根據動物營養學等原理,將原來的高蛋白飼料降為低蛋白飼料,粗蛋白含量約為10-15%,同時在飼料中按說明加用維生素A及維生素K,這樣可補藥力、散毒力,更強化了本專利技術驅邪扶正作用。因此,本專利技術比其它現有公開技術的相關藥物具有較聞的臨床治愈率。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實施例用以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供試時間:2010年7月。供試地點:河北省隆売縣楊江燕養雞場。供試雞群:35日齡商品代海蘭褐蛋雞,存欄2400只;因氣候濕熱,舍內潮濕,通風不良等因素暴發雞球蟲病,同群同舍。供試藥物:即本專利技術的純中草藥制劑,各味原料藥均購自河北省安國市東方藥城,其組成按質量份數表示為:常山5份、青蒿5份、黃柏5份、紫花地丁 5份、地骨皮4份、胡黃連4份、苦參4份、赤芍4份、車前子3份、生地3份、地膚子3份、瞿麥3份、三七2份、川牛膝2份。將上述中草藥曬干、稱重、粉碎至過60目篩,攪拌均勻即可得本專利技術成品。試驗組:1200只,用本專利技術藥物治療。對照組:1200只,用西藥氯苯胍治療。試驗組步驟如下:①稱藥:每日每只雞用藥I克,共稱取1200克本專利技術藥物倒入瓷缸內。②浸泡:往缸內加沸水6kg,加蓋浸燜30分鐘。③投服:待藥汁溫度降至20_25°C,于傍晚喂食前,給雞群一次性投入該藥液(含藥渣),任雞自由飲服、采食。④其它:降低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至10%,按使用說明添加維生素A和維生素K制劑。⑤療程:連續用藥5天。對照組:稱取氯苯胍粉6g,均勻拌入IOOkg粉料,藥物濃度為60ppm,任雞群自由采食,連續用藥5天。試驗結果列于下表:單位: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治雞球蟲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常山5?15份、青蒿5?15份、黃柏5?15份、紫花地丁5?15份、地骨皮4?12份、胡黃連4?12份、苦參4?12份、赤芍4?12份、車前子3?10份、生地3?10份、地膚子3?10份、瞿麥3?10份、三七2?6份、川牛膝2?6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治雞球蟲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 常山5-15份、青蒿5-15份、黃柏5-15份、紫花地丁 5_15份、地骨皮4_12份、胡黃連4-12份、苦參4-12份、赤芍4-12份、車前子3_10份、生地3_10份、地膚子3_10份、瞿麥3-10份、三七2-6份、川牛膝2-6份。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雞球蟲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 常山5份、青蒿5份...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賈莊德,劉曉燕,王莉,徐潤田,劉改艷,高素瑞,申大軍,王貴彥,胡景萍,顧衛博,邵素云,鹿瑞麟,馮偉,
申請(專利權)人:河北工程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