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增力梅花扳手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梅花扳手,尤其是涉及一種增力梅花扳手。
技術介紹
公知的,現有的梅花扳手分為一端設置梅花狀孔或兩端分別設置梅花狀孔,其梅花狀孔是由復數個內齒可不同角度對應正六邊形螺絲或螺母,使用中依靠手柄旋轉來拆卸螺絲或螺母的。這種結構方便于拆卸裝配可供手柄旋轉空間的螺栓或螺母,然而由于設備的結構所需或其它零部件的遮擋,一些螺絲或螺母處于較為狹窄的空間內,現有梅花扳手的結構無法在相對狹小的空間內作業,使得處于較為狹窄空間內的螺栓或螺母裝卸較為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增力梅花扳手,通過調整桿體A、桿體B、桿體C以及四分之一圓桿與圓柱的角度,可以形成一字形長短手柄的扳手,通過折疊還可成為“丁字形”扳手,本專利技術可適應多種環境的螺栓或螺母的裝卸作業。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增力梅花扳手,包括桿體A、桿體B、桿體C、四分之一圓桿和圓柱,桿體A —端下部設置的凸頭與桿體B的一端設置的凹形連接座固定連接,桿體B的另一端處于桿體A的中部,桿體C上下兩端設置凸頭分別連接桿體B另一端的凹形連接座、四分之一圓桿一端的凹形連接座,四分之一圓桿另一端的凸頭連接圓柱一側面設置的凹形連接座,在圓柱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梅花狀孔; 其中桿體A的凸頭、桿體B兩端的凹形連接座、桿體C兩端的凸頭、四分之一圓桿兩端的凸頭和凹形連接座上分別設置有方孔,所述方孔通過方桿相互連接,方桿的一端設有擋片,方桿另一端的螺絲連接螺母,所述螺母上設有蝶形片。所述的增力梅花扳手,在桿體A的另一端和中部分別設有上下貫通的光孔,桿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增力梅花扳手,包括桿體A(1)、桿體B(3)、桿體C(10)、四分之一圓桿(5)和圓柱(9),其特征是:桿體A(1)一端下部設置的凸頭(6)與桿體B(3)的一端設置的凹形連接座(8)固定連接,桿體B(3)的另一端處于桿體A(1)的中部,桿體C(10)上下兩端設置凸頭(6)分別連接桿體B(3)另一端的凹形連接座(8)、四分之一圓桿(5)一端的凹形連接座(8),四分之一圓桿(5)另一端的凸頭(6)連接圓柱(9)一側面設置的凹形連接座(8),在圓柱(9)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梅花狀孔(18);其中桿體A(1)的凸頭(6)、桿體B(3)兩端的凹形連接座(8)、桿體C(10)兩端的凸頭(6)、四分之一圓桿(5)兩端的凸頭(6)和凹形連接座(8)上分別設置有方孔(17),所述方孔(17)通過方桿(15)相互連接,方桿(15)的一端設有擋片(14),方桿(15)另一端的螺絲(16)連接螺母(7),所述螺母(7)上設有蝶形片(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增力梅花扳手,包括桿體A(l)、桿體B(3)、桿體C(10)、四分之一圓桿(5)和圓柱(9),其特征是:桿體A(I) —端下部設置的凸頭(6)與桿體B(3)的一端設置的凹形連接座(8)固定連接,桿體B(3)的另一端處于桿體A(I)的中部,桿體C(IO)上下兩端設置凸頭(6)分別連接桿體B (3)另一端的凹形連接座(8)、四分之一圓桿(5) —端的凹形連接座(8),四分之一圓桿(5)另一端的凸頭(6)連接圓柱(9) 一側面設置的凹形連接座(8),在圓柱(9)上設有上下貫通的梅花狀孔(18);其中桿體A(I)的凸頭(6)、桿體B(3)兩端的凹形連接座(8)、桿體C(IO)兩端的凸頭¢)、四分之一圓桿(5)兩端的凸頭(6)和凹形連接座(8)上分別設置有方孔(17),所述方孔(17)通過方桿(15)相互連接,方桿(15)的一端設有擋片(14),方桿(15)另一端的螺絲(16)連接螺母(7),所述螺母(7)上設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蔣學光,
申請(專利權)人:慈溪市附海鎮多邦電器廠,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