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泡沫芯材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它是由質量比的原料經過恒溫水浴形成共聚物,再經高溫發泡而成,改性納米白炭黑在發泡過程中溶于樹脂基體,使核化形成的氣泡密度增大,最終形成的氣泡孔徑減小。在核化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成核劑的作用,致使氣泡孔徑減小,使得泡沫強度增大,提高尺寸穩定性。此外,由于聚甲基丙烯酰亞胺泡沫采用固體發泡工藝制造,故泡高孔徑分布均勻,一致,吸濕率低,進而,提高了材料的剝離強度。提高了力學性能和剪切伸長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泡沫芯材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是。
技術介紹
: 聚甲基丙烯酰亞胺(PMI)泡沫塑料是一種輕質、閉孔的硬質泡沫塑料,泡孔為100%閉孔結構,具有比PVC,PUR等硬質泡沫塑料更高的比強度、比模量和抗蠕變性。耐溫性可達至IJ 240°C,是目前耐熱性最好的剛性結構泡沫塑料。PMI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高強度重量t匕,常用作夾層結構復合材料的芯層材料,特別是生產層狀材料、層壓材料、復合材料或泡沫復合體,在重量設計及優化制造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聚甲基丙烯酰亞胺硬質泡沫塑料成型加工容易,可采用普通的木工加工工具進行加工,無需專用機具;可在165-205 °〇之間熱成形,成形模具的設計簡單,采用木材、聚酯或環氧樹脂制成的模具就可以滿足要求;此外它還可與熱固性樹脂兼容,與熱固性樹脂膠粘劑如不飽和聚酯樹脂、雙馬來酰亞胺樹月旨、氰酸酯樹脂等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耐苯、二甲苯、單苯乙烯、油漆及黏合劑溶劑、燃油成分以及大多數化學溶劑侵蝕。PMI泡沫作為一種泡沫長時間置于空氣中會吸水,吸潮以后,水分子擴散進入孔隙結構在分子鏈中占·據一定的空間。酰亞氨基團和水分子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但是一部分的水分子會和酰亞氨基團之間形成物理鍵一范德華力。同時未反應完全的端羧基極性較強親水,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PMI會吸潮。吸潮以后,分子鏈加寬,體積增加,尺寸發生變化。水分子加寬了 PMI泡沫分子鏈,其作用和在共聚物中加入增塑劑的作用是一樣的。最終,材料變軟,對PMI的加工過程產生影響,導致尺寸穩定性降低,同時各項力學性能也有所下降。在被使用作三明治結構時,與板材的結合力也會有所下降,從而使得三明治結構的剝離強度下降。現有技術中為了改善此現象,常用的有以下兩種方法,一是類似專利“CN102675769A”中提到的使用反應型馬來酸酐作為憎水劑添加,雖然可以一定程度地增強其低水性能剝離強度,但是會降低PMI泡沫的力學性能;二是類似專利“CN101974191A”中提到的使用玻璃微珠改性PMI的力學性能,但是改變不了其伸長率和低吸水率。既可以增強PMI泡沫的低水性能剝離強度,又可以提高其的伸長率和力學性能的方法,目前市場上并未披露。
技術實現思路
: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低水性能剝離強度較強,伸長率和力學性能均較好的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這樣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它是由下述質量比的原料經過恒溫水浴形成共聚物,再經高溫發泡而成,第一單體37.5-58,第二單體37.5-58,交聯劑1-5,發泡劑2-8,引發劑0.1-0.4,成核劑0.5_15,改性劑0.5_15。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單體為甲基丙烯酸,所述第二單體為丙烯腈,所述交聯劑為甲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發泡劑為丙二醇或已醇或甲酰胺或N,N-二甲基脲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或偶氮二異庚腈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成核劑為碳酰胺或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任意一種,所述改性劑為改性納米白炭黑,材料制備較為方便,選擇范圍較大,效果更好。本專利技術采用的這樣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的制備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驟: (1)稱取二氧化硅10克,對甲苯磺酸0.4克,量取正辛醇60毫升,將三種原料裝入三頸瓶內,將三頸瓶放置于微波爐中輻射加熱12小時,用分水回流裝置回流4小時,形成改性納米白炭黑半成品,將改性納米白炭黑半成品品用乙醇離心洗滌3-4次,然后真空干燥至恒重,成品備用; (2)按照下述質量比配制原料:第一單體37.5-58,第二單體37.5-58,交聯劑1_5,發泡劑2-8,引發劑0.1-0.4,成核劑0.5-15,改性納米白炭黑0.5_15,將配制好的原料混合均勻,得到均勻溶液; (3)將步驟2中的均勻溶液注入密封好的兩塊平行玻璃內,在43攝氏度水浴反應72小時,形成甲基丙烯酸/丙烯腈共聚物; (4)將甲基丙烯酸/丙烯腈共聚物放置在熱風循環烘箱中110攝氏度條件下預熱6小時,再經200°C自由發泡30min,得到聚甲基丙烯酰亞胺泡沫; (5)將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酰亞胺泡沫在180°C條件下熱處理甲基丙烯酰亞胺泡沫材料12小時。作為上述制備方法的優 選,所述第一單體為甲基丙烯酸,所述第二單體為丙烯腈,所述交聯劑為甲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發泡劑為丙二醇或已醇或甲酰胺或N,N-二甲基脲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或偶氮二異庚腈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成核劑為碳酰胺或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任意一種,所述改性劑為改性納米白炭黑,材料制備較為方便,選擇范圍較大,效果更好。作為上述制備方法的優選,所述步驟2為按照下述質量比配制原料:第一單體38,第二單體42,交聯劑4.5,發泡劑5.7,引發劑0.3,成核劑0.5,改性納米白炭黑9,將配制好的原料混合均勻,得到均勻溶液,最佳的配比。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中的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改性納米白炭黑在發泡過程中溶于樹脂基體,使核化形成的氣泡密度增大,最終形成的氣泡孔徑減小。在核化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成核劑的作用,致使氣泡孔徑減小,使得泡沫強度增大,提高尺寸穩定性。此外,由于聚甲基丙烯酰亞胺泡沫采用固體發泡工藝制造,故泡高孔徑分布均勻,一致,吸濕率低,進而,提高了材料的剝離強度。提高了力學性能和剪切伸長率。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中的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制備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制備方法簡單,利用傳統的原料可以制備出新型的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它是由下述質量比的原料經過恒溫水浴形成共聚物,再經高溫發泡而成,第一單體37.5-58,第二單體37.5-58,交聯劑1_5,發泡劑2-8,引發劑0.1-0.4,成核劑0.5-15,改性劑0.5_15。其中,所述第一單體為甲基丙烯酸,所述第二單體為丙烯腈,所述交聯劑為甲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發泡劑為丙二醇或已醇或甲酰胺或N,N-二甲基脲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或偶氮二異庚腈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成核劑為碳酰胺或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任意一種,所述改性劑為改性納米白炭黑,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稱取二氧化硅10克,對甲苯磺酸0.4克,量取正辛醇60毫升,將三種原料裝入三頸瓶內,將三頸瓶放置于微波爐中輻射加熱12h,使用分水回流裝置回流分水4小時,形成改性納米白炭黑半成品,將改性納米白炭黑半成品品用乙醇離心洗滌3-4次,然后真空干燥至恒重,成品備用,以上為改性納米白炭黑成品的制備方法,按照下述質量比配制原料:第一單體37.5-58,第二單體37.5-58,交聯劑1-5,發泡劑2-8,引發劑0.1-0.4,成核劑0.5-15,改性納米白炭黑0.5-15,將配制好的原料混合均勻,得到均勻溶液;將步驟2中的均勻溶液注入密封好的兩塊平行玻璃內,在43攝氏度水浴反應72小時,形成甲基丙烯酸/丙烯腈共聚物;將甲基丙烯酸/丙烯腈共聚物放置在熱風循環烘箱110攝氏度條件下預熱6小時,再經200°C自由發泡30min,得到聚甲基丙烯酰亞胺泡沫;將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質量比的原料經過恒溫水浴形成共聚物,再經高溫發泡而成,第一單體37.5?58,第二單體37.5?58,交聯劑1?5,發泡劑2?8,引發劑0.1?0.4,成核劑0.5?15,改性劑0.5?1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質量比的原料經過恒溫水浴形成共聚物,再經高溫發泡而成,第一單體37.5-58,第二單體37.5-58,交聯劑1_5,發泡劑2-8,引發劑0.1-0.4,成核劑0.5-15,改性劑0.5_1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單體為甲基丙烯酸,所述第二單體為丙烯腈,所述交聯劑為甲基丙烯酰胺或丙烯酰胺中的任意一種,所述發泡劑為丙二醇或已醇或甲酰胺或N,N-二甲基脲中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引發劑為偶氮二異丁腈或偶氮二異庚腈的任意一種或幾種,所述成核劑為碳酰胺或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中的任意一種,所述改性劑為改性納米白炭黑。3.一種聚甲基酰亞胺泡沫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 稱取二氧化硅10克,對甲苯磺酸0.4克,量取正辛醇60毫升,將三種原料裝入三頸瓶內,將三頸瓶放置于微波爐中輻射加熱12h,使用分水回流裝置回流分水4小時,形成改性納米白炭黑半成品,將改性納米白炭黑半成品品用乙醇離心洗滌3-4次,然后真空干燥至恒重,成品備用; 按照下述質量比配制原料:第一單體37.5-58,第二單體37.5-58,交聯劑1_5,發泡劑.2-8,引發劑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正杰,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聯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