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擁有一到多層網格式通道,通道兩側的墻體上分布壁櫥式墓室,通道末端交匯處設置樓梯與出入口;各層的正投影是以網格通道為對稱軸的墓室陣列,墓室有4~8種朝向,全部在土墻上開穴建造;各出入口與設置在地面的服務處均有小路相通,服務處通過踏道或引橋與周圍大道相連;土墓群區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綠化,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本發明專利技術建筑成本低、容積率高、安全便捷,充分體現了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理念;所有墓室完全“接地”,符合“入土為安”的心理訴求;特別是墓室有多種朝向,可供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
本專利技術屬于公墓設計
,特別涉及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
技術介紹
“入土為安”是長期以來國人普遍遵循的殯葬習俗,人們認為只有將死者埋入地下,才能使其亡靈得到安息,生者也可因此得到心靈的安慰與寄托。但節約土地,保護環境是殯葬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落實國家保護土地基本國策的體現,也是殯葬改革的發展方向和必須堅持的重要原則。因此,入土為安的愿望和無土可眠的現實不但讓城里人糾結了幾十年,而且使推行殯葬改革的農村人陷入困境。為了解決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問題,有識之士專利技術了幾種地下公墓葬。中國專利02156499.X公開了修建大型地下室存放骨灰盒的創意、中國專利200610090028.4公開了挖掘30多米深的公墓井安放骨灰盒的設想、中國專利201110231971.3公開了利用廢棄礦洞修建地下公墓的方法,但這些專利存在成本過高、不合習俗、遠離城區、不便祭奠、不太安全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專利的不足,本專利技術著重解決如下問題:1、盡量降低建造成本,用盡可能小的投入贏得盡可能多的產出;2、盡量提高建筑容積率,在盡可能小的土地上建造盡可能多的墓室;3、盡量還原墓葬的本來面目,讓死者 入土而安、讓生者心安理得;4、盡量追求公墓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讓公墓成為構建美好家園和幸福生活的有益元素。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擁有一到多層網格式通道,通道兩側的墻體上分布I 3層壁櫥式墓室,通道末端交匯處設置樓梯及出入口 ;各層的正投影是以網格通道為對稱軸的墓室陣列,墓室有4 8種朝向,全部在土墻上開穴建造;各出入口與設置在地面的服務處均有小路相通,服務處通過踏道或引橋與周圍大道相連;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綠化,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進一步,所述通道的框架或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或由石質型材嵌套而成;地板、中間樓板、頂板可以現澆,也可以是預制樓板;設有若干墓穴開口的側墻可以預制,也可以現砌。所述通道頂層的頂板之上和底層的地板之下均作防水處理。更進一步,所述通道的框架為鋼混結構時,立柱、橫梁外露部分用瓷磚或石板裝飾。更進一步,所述通道的頂板下表面和地板上表面均要求用瓷磚或石板裝飾所述通道的側墻為預制板或磚塊現砌時,墻面要用瓷磚或石板裝飾;若用石材現砌,則外表面拋光。進一步,所述墓室的后板、頂板、底板、側板可以用水泥預制板焊接,也可以用石板嵌套,但充當墓碑的前板、邊框及兩旁的裝飾柱均為石雕組合件。更進一步,所述墓室的上下左右及后檔均用土填實。進一步,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頂板之上的墓頂土層厚度不小于2米。進一步,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的每一層都配備能升降的移動祭奠平臺和照明、通氣、消毒、消防設施。三、能產生的有益效果1、實現了從修“地下禮堂”到修“地下樓道”的轉變,大大降低了建筑成本;2、實現了墓室分布從“攤大餅” “上貨架”到陣列化、層級化的轉變,大大節省了公墓用地;3、實現了墓室內從格龕到土墓的轉變,更接近傳統的殯葬模式和風俗習慣,尤其是有不同朝向的土墓可供選擇;4、符合“布局整體化,環境園林化,設施藝術化”要求,使公墓進市區成為可能,更方便人們祭掃。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平面分布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面 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出入口與地面服務大廳的位置關系示意圖。圖4為實施例二的平面分布示意圖。圖5為實施例三的平面頒布示意圖。圖中,1、通道;2、墓室;3、樓梯與出入口 ;4、底板;5、中間樓板;6、頂板;7、墓頂土層;8、服務處。具體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說明書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以下詳細說明。實施例一:一種平面分布如圖1所示的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有一層網格式通道1,通道兩側的墻體上分布3層壁櫥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匯處設置樓梯與出入口 3;各層的正投影是以網格通道為對稱軸的墓室陣列,墓室有8種朝向,全部在土墻上開穴建造;各出入口與設置在地面的服務處8均有小路相通,服務處通過踏道或引橋與周圍大道相連;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綠化,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所述通道I的框架由石質型材嵌套而成;地板4、頂板6為預制樓板;設有若干墓穴開口的側墻為預制板,墻面用石板裝飾。通道I的頂板6之上和地板4之下作防水處理。通道I的頂板6的下表面和地板4的上表面均用石板裝飾。所述墓室2的后板、頂板、底板、側板用青石板嵌套,充當墓碑的前板、邊框及兩旁的裝飾柱均為花崗巖石雕組合件。墓室2的上下左右及后檔均用土填實。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頂板6之上的墓頂土層7厚度為2.5米。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配備能升降的移動祭奠平臺和照明、通氣、消毒、消防設施。此實施例屬于單層結構,易于實施,且能提供8種不同朝向的墓室,猶如普通土墓,僅僅是祭祀面轉向地下。能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在城市、城鎮、農村都有廣闊的推廣前旦-5^ O實施例二:一種平面分布如圖4所示的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擁有三層網格式通道1,通道兩側的墻體上分布3層壁櫥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匯處設置樓梯與出入口 3 ;各層的正投影是以網格通道為對稱軸的墓室陣列,墓室有8種朝向,全部在土墻上開穴建造;各出入口與設置在地面的服務處8均有小路相通,服務處通過踏道或引橋與周圍大道相連;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綠化,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所述通道I的框架由 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地板4、中間樓板5、頂板6現澆,側墻用石材現砌表面拋光。通道I頂層的頂板6之上和底層的地板4之下均作防水處理。通道I的立柱、橫梁外露部分要求用石板裝飾。通道I的頂板6下表面和地板4上表面均要求用石板裝飾。所述墓室2的后板、頂板、底板、側板可以用水泥預制板焊接,但充當墓碑的前板、邊框及兩旁的裝飾柱均為石雕組合件。墓室2的上下左右及后檔均用土填實。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頂板6之上的墓頂土層7厚度為2.3米。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的每一層都配備能升降的移動祭奠平臺和照明、通氣、消毒、消防設施。此實施例層級較少,采用框架結構,整體性好,較易實施,也有八種不同朝向,但比例一的建筑容積率更高。也能為絕大多數人所接受,適宜在城市、城鎮、農村推廣。實施例三:一種平面分布如圖5所示的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擁有五層網格式通道1,通道兩側的墻體上分布3層壁櫥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匯處設置樓梯與出入口 3;各層的正投影是以網格通道為對稱軸的墓室陣列,墓室有8種朝向,全部在土墻上開穴建造;各出入口與設置在地面的服務處8均有小路相通,服務處通過踏道或引橋與周圍大道相連;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綠化,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所述通道I的框架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地板4、中間樓板5、頂板6現澆,側墻用磚塊現砌外表面用瓷磚裝飾。通道I頂層的頂板6之上和底層的地板4之下均作防水處理。通道I的立柱、橫梁外露部分用瓷磚裝飾。通道I的頂板6下的表面和地板4上的表面均用瓷磚裝飾。所述墓室2的后板、頂板、底板、側板可以用水泥預制板焊接,但充當墓碑的前板、邊框及兩旁的裝飾柱均為石雕組合件。墓室2的上下左右及后檔均用土填實。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頂板6之上的墓頂土層7厚度為2米。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的每一層都配備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擁有一到多層網格式通道(1),通道兩側的墻體上分布1~3層壁櫥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匯處設置樓梯與出入口(3);各層的正投影是以網格通道為對稱軸的墓室陣列,墓室有4~8種朝向,全部在土墻上開穴建造;各出入口與設置在地面的服務處(8)均有小路相通,服務處通過踏道或引橋與周圍大道相連;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綠化,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陣列式土墓群擁有一到多層網格式通道(I),通道兩側的墻體上分布I 3層壁櫥式墓室(2),通道末端交匯處設置樓梯與出入口(3);各層的正投影是以網格通道為對稱軸的墓室陣列,墓室有4 8種朝向,全部在土墻上開穴建造;各出入口與設置在地面的服務處(8)均有小路相通,服務處通過踏道或引橋與周圍大道相連;土墓群上方的其余地面均用草木綠化,并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I)的框架或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或由石質型材嵌套而成;地板(4)、中間樓板(5)、頂板(6)可以現澆,也可以是預制樓板;設有若干墓室開口的側墻可以預制,也可以現砌。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I)頂層的頂板(6)之上和底層的地板(4)之下均作防水處理。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地下陣列式土墓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I)的框架為鋼混結構時,立柱、橫梁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招全,
申請(專利權)人:羅招全,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