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屬于煤層氣勘探開發(fā)技術領域,提供了一種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該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由油管以及與油管相連接,用于對煤層氣井底煤粉進行震蕩解堵的震蕩器,震蕩器中設置有魚鰓碗脈沖源,利用井下魚鰓碗脈沖源產生持續(xù)的低頻、高幅擾動波,擾動波將動能從井底向近井地帶傳遞,近井淤塞帶內固結的煤粉在擾動波作用下重新構架為分散的細小顆粒狀態(tài),開井恢復排水采氣時,液流在井底生產壓差作用下將分散的細小顆粒煤粉采出,疏通了孔道中的堵塞物;該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作用長久、效能高、成本低,適用于煤粉近井污染解除,實用性強,具有較強的推廣與應用價值。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煤層氣勘探開發(fā)
,尤其涉及一種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我國煤層氣勘探開發(fā)工作取得巨大進步,泌水盆地已形成規(guī)模開發(fā)。目前煤層氣井大多采用水平技術、水力壓裂改造技術和多元氣體驅替技術提高氣井單井產量。但我國大部分煤層地質構造復雜,構造煤發(fā)育,煤質具有較脆、膠結性差、易碎和易坍塌等特點,開采過程中存在嚴重的產出煤粉現(xiàn)象。煤粉在煤層中的運移可沉降堵塞滲流通道,使得煤層氣井遞減速度加快,甚至停產;煤粉運移至井筒后或在井底堆積,或進入排采管路,最終導致卡泵、埋泵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嚴重影響煤層氣開發(fā)進程,降低煤層氣開采效益,因此合理控制和管理煤粉產出已經(jīng)成為煤層氣井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但是目前沒有針對煤層氣近井地帶解堵裝置,在目前近井解堵技術主要由洗井、化學酸洗、水力沖洗、聲波脈沖解堵等技術,這些技術屬于常規(guī)技術,常規(guī)依靠化學試劑或水力沖洗修井,但存在以下局限性:1、化學酸洗的同時也腐蝕了井下工具,增大開井生產時的安全隱患2、水力沖洗,由于水敏和堵塞物的反向運移,易形成儲層的二次污染3、洗井作用的范圍小,不能改變近井煤層內污染帶的巖石顆粒構架4、洗井工具反復起下井,施工周期長,作業(yè)成本高煤層氣井產量低,單井投資小,埋深淺,因此,迫切需要一種作用長久、效能高、成本低的近井污染解除(或降低)技術。本井下震蕩解堵裝置可用于煤層氣井的近井煤粉解堵。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旨在解決現(xiàn)有技術無法提供一種作用長久、效能高、成本低的近井污染解除技術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該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包括:油管;與所述油管相連接,用于對煤層氣井底煤粉進行震蕩解堵的震蕩器。進一步,所述油管通過絲扣與所述震蕩器相連接。進一步,所述震蕩器包括:筒體、動力機構、活塞、連桿、電纜、球閥、滑桿、變形封套、套管、扶正器、魚鰓碗脈沖源;所述筒體中設置有所述動力機構、活塞及連桿,所述動力機構與所述電纜相連接,所述動力機構還與所述活塞傳動連接,所述活塞與所述連桿的一端傳動連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設置有所述球閥;所述動力機構還與所述滑桿的一端傳動連接,所述滑桿的另一端與所述變形封套傳動連接,所述變形封套設置在所述套管與所述筒體之間,所述筒體通過扶正器設置在套管的中央位置;所述筒體的下端設置有所述魚鰓碗脈沖源。進一步,所述魚鰓碗脈沖源中設置有鋼絲骨架結構。進一步,所述動力機構中還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所述活塞與筒體密封性能的第一壓力傳感器。進一步,所述魚鰓碗脈沖源中還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所述魚鰓碗脈沖源中壓力變化的第二壓力傳感器。進一步,所述電纜還與動力電源相連接。進一步,當所述底閥隨所述連桿向下運動時,所述魚鰓碗脈沖源開啟,在所述滑桿的帶動下,所述變形封套呈密封狀態(tài),堵塞活塞與套管的環(huán)空;當所述底閥隨所述連桿向上運動時,所述魚鰓碗脈沖源關閉,在所述滑桿的帶動下,所述變形封套呈開啟狀態(tài),打開活塞與套管的環(huán)空。進一步,所述變形封套采用高強度、耐溫、耐腐蝕橡膠材料制成。本專利技術提供的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該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由油管以及與油管相連接,用于對煤層氣井底煤粉進行震蕩解堵的震蕩器,震蕩器中設置有魚觸桃脈沖源,利用井下魚觸桃脈沖源廣生持續(xù)的低頻、聞幅擾動波,擾動波將動能從井底向近井地帶傳遞;近井淤塞帶內固結的煤粉在擾動波作用下重新構架為分散的細小顆粒,開井恢復排水采氣時,儲層流體在井底生產壓差作用下將分散的細小顆粒煤粉采出,起到疏通孔道中的堵塞物的效果;該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作用長久、效能高、成本低,適用于近井污染解除,實用性強,具有較強的推廣與應用價值。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油管;2、震蕩器;201、筒體;202、動力機構;203、活塞;204、連桿;205、電纜;206、球閥;207、滑桿;208、變形封套;209、套管;210、扶正器;211、油管末端絲扣;212、魚鰓碗脈沖源;213、鋼絲骨架結構;214、第一壓力傳感器;215、第二壓力傳感器。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專利技術。圖1示出了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的結構。為了便于說明,僅不出了與本專利技術相關的部分。 該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包括:油管I ;與油管I相連接,用于對煤層氣井底煤粉進行震蕩解堵的震蕩器2。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油管I通過絲扣211與震蕩器相連接。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震蕩器包括:筒體201、動力機構202、活塞203、連桿204、電纜205、球閥206、滑桿207、變形封套208、套管209、扶正器210、魚鰓碗脈沖源212 ;筒體201中設置有動力機構202、活塞203及連桿204,動力機構202與電纜205相連接,動力機構202還與活塞203傳動連接,活塞203與連桿204的一端傳動連接,連桿204的另一端設置有球閥206 ;動力機構202還與滑桿207的一端傳動連接,滑桿207的另一端與變形封套208傳動連接,變形封套208設置在套管209與筒體201之間,筒體201通過扶正器210設置在套管209的中央位置;筒體201的下端設置有魚鰓碗脈沖源212。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魚鰓碗脈沖源212中設置有鋼絲骨架結構213。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動力機構202中還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活塞203與筒體201密封性能的第一壓力傳感器214。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魚鰓碗脈沖源212中還設置有:用于監(jiān)測魚鰓碗脈沖源212中壓力變化的第二壓力傳感器215。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電纜205還與動力電源相連接。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當?shù)组y隨連桿204向下運動時,魚鰓碗脈沖源212開啟,在滑桿207的帶動下,變形封套208呈密封狀態(tài),堵塞活塞203與套管209的環(huán)空;當?shù)组y隨連桿204向上運動時,魚鰓碗脈沖源212關閉,在滑桿207的帶動下,變形封套208呈開啟狀態(tài),打開活塞203與套管209的環(huán)空。套管209的下部設置有射孔。在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變形封套208采用高強度、耐溫、耐腐蝕橡膠材料制成。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描述。電纜205連接到井口動力電源,震蕩器2通過絲扣與油管I連接固定,動力機構202是震蕩器2的核心之一,將電能轉換為連桿204的垂向往復運動,活塞203及筒體201是震蕩器2主體部分,滑桿207與變形封套208傳動連接,在連桿204的作用下使密變形封套208擠壓,堵塞震蕩器2活塞203與套管209的環(huán)空或者在連桿204的作用下使密變形封套208開啟,打開震蕩器2活塞203與套管209的環(huán)空;變形封套208采用高強度、耐溫、耐腐蝕橡膠材料制成,在滑桿207的作用下變形,堵塞或打開震蕩器2活塞203與套管209的環(huán)空;扶正器210確保筒體201位于套管209的中央位置,不產生上下滑動,連桿204依靠動力機構202,上下往復運動,球閥206固定在連桿204底端,隨連桿204上下往復運動,開啟或關閉底部的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包括:油管;以及與所述油管相連接,用于對煤層氣井底煤粉進行震蕩解堵的震蕩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包括: 油管;以及 與所述油管相連接,用于對煤層氣井底煤粉進行震蕩解堵的震蕩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通過絲扣與所述震蕩器相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解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蕩器進一步包括:筒體、動力機構、活塞、連桿、電纜、球閥、滑桿、變形封套、套管、扶正器、魚鰓碗脈沖源; 所述筒體中設置有所述動力機構、活塞及連桿,所述動力機構與所述電纜相連接,所述動力機構還與所述活塞傳動連接,所述活塞與所述連桿的一端傳動連接,所述連桿的另一端設置有所述球閥; 所述動力機構還與所述滑桿的一端傳動連接,所述滑桿的另一端與所述變形封套傳動連接,所述變形封套設置在所述套管與所述筒體之間,所述筒體通過扶正器設置在套管的中央位置; 所述筒體的下端設置有所述魚鰓碗脈沖源。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煤層氣井底煤粉震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彭小龍,王銘偉,杜志敏,郭華,王晶,陳朝暉,王可可,湯小龍,朱蘇陽,
申請(專利權)人:西南石油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