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提供一種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及醫療設備。該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該顯示屏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包括支架和支架底座,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顯示屏的后蓋上,所述支架底座固定設置在所述殼體上,所述支架底座包括提供所述顯示屏若干可視角度的支撐部和設置在所述支撐部旁的復位導軌,所述支架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可與所述支撐部配合支撐所述顯示屏以及可通過所述復位導軌進行復位。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支架和支架底座進行機械結構配合調節顯示屏的顯示角度,由于采用機械結構配合而不是阻尼定位,因此,該支架和支架底座可以保證顯示屏可視角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
,尤其涉及一種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及醫療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的角度可調的顯示屏大多采用旋轉阻尼轉軸來實現角度可調功能,但是旋轉阻尼轉軸具有如下缺點:1、使用時間長后,旋轉阻尼轉軸會與顯示屏之間產生松動,導致顯示屏很難固定在特定的角度,影響顯示屏的最佳觀看角度,這在醫療器械領域中帶來的后果更為嚴重。試想一下,醫生正在高度集的工作中,使用醫療器械(例如胎兒監護儀)獲得病人或者患者的生理參數,突然間顯示屏合上或者改變角度,影響醫生對重要參數的獲得,浪費時間,影響治療效果,甚至由于顯示屏的合上造成一定的干擾,給醫生的操作帶來災難性的后果。2、該旋轉阻尼結構復雜、組裝困難;3、維修與升級很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角度可調機構固定角度時容易產生松動、穩定性不高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顯示屏角度可調機構。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具有該顯示屏角度可調機構的醫療設備。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所述顯示屏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其中,包括支架和支架底座,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顯示屏的后蓋上,所述支架底座固定設置在所述殼體上,所述支架底座包括提供所述顯示屏若干可視角度的支撐部和設置在所述支撐部旁的復位導軌,所述支架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可與所述支撐部配合支撐所述顯示屏以及可通過所述復位導軌進行復位。進一步,所述支架底座還包括用于在復位過程中對所述第二端進行減速的阻礙部,所述阻礙部設置在所述復位導軌上。進一步,所述阻礙部為設置在所述復位導軌至少一與所述第二端接觸的表面上的阻尼部。進一步,所述阻尼部的表面呈傾斜狀。進一步,所述阻礙部為用于阻止所述第二端以特定速度繼續前行的鉤狀體,所述鉤狀體包括阻止部和與所述阻止部連接的供所述第二端回行的回行部;所述復位導軌上設置有一斜坡;在所述第二端復位的方向上,所述鉤狀體間隔地設置在所述斜坡的后面。進一步,所述鉤狀體距所述復位導軌的復位后端的距離占整個復位導軌長度的四分之一。進一步,所述復位導軌的數量為兩個;所述支撐部呈搓衣板狀,設置在所述兩個復位導軌之間。進一步,所述復位導軌下表面相對于所述支撐部的突起處設置有凹槽。進一步,所述復位導軌設置所述支架底座的相對兩側壁上,所述復位導軌的前后都設置有上下通行的缺口。進一步,所述支架包括板體、彈簧和至少兩個軸體,所述軸體通過所述彈簧可伸縮地設置在所述板體端部的兩側形成所述第二端,所述軸體部分位于所述板體的外側。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醫療器械,包括上述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有益效果: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采用支架和支架底座進行機械結構配合調節顯示屏的顯示角度,由于采用機械結構配合而不是阻尼定位,因此,該支架和支架底座可以保證顯示屏可視角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本技術的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的操作也比較便捷。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醫療設備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醫療設備部分結構爆炸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支架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支架爆炸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支架底座側壁組件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局部結構D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可以應用于可視角度可調的顯示屏上,一般,該顯示屏優選為平面型顯示屏。本實施例進一步優選該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應用于醫療設備中。本實施例所述的醫療設備包括心電圖機、監護儀、胎兒監護儀等等。該醫療設備主要包括電源模塊、處理器、信號采集模塊(例如導聯等)、顯示屏、輸入模塊、殼體、硬件電路和本實施例的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該電源模塊、處理器和硬件電路位于該殼體中,該輸入模塊(例如按鍵、飛梭等)安裝在該殼體上,該顯示屏可轉動地連接在該殼體上,該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連接該顯示屏和該殼體,實現顯示屏的可視角度可調。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醫療設備部分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醫療設備部分結構爆炸示意圖。下面結合圖1、圖2詳細描述該醫療設備涉及該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的相關結構。本實施例中,該顯示屏100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300上,該顯示屏100的下端設置有凹陷120用于配合殼體300的顯示屏安裝部330 (如圖2所示),該凹陷120的兩端設置有轉軸安裝部130,該顯示屏安裝部330設置有轉軸安裝孔310,該轉軸320分別位于轉軸安裝部130和轉軸安裝孔310中實現該顯示屏100可轉動地設置在該殼體上。當然,該顯示屏100可轉動地設置在該殼體300上,還有其他現有的方法可以實現,在此就不在贅述了。如圖1所不,該殼體300上設置殼體凹陷340,該殼體凹陷340用于放置該顯不屏100,可以降低整個醫療設備的厚度。該顯示屏100可以在不同顯示角度下工作,例如顯示屏100位于殼體300的殼體凹陷340中或者顯示屏100通過該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200中的支架210支撐于各個角度。該顯示屏100位于殼體300殼體凹陷340中的狀態,我們稱之為復位狀態或者初始狀態。本實施例中,該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200包括支架210和支架底座220,該支架210的第一端211 (請見圖2)可轉動地設置在該顯示屏100的后蓋上,該支架底座220固定設置在該殼體300上,該支架底座220包括提供該顯示屏若干可視角度的支撐部221和設置在該支撐部221旁的復位導軌222,該支架210的與所述第一端211相對的第二端217(請見圖2)可與該支撐部221配合支撐該顯示屏100以及可通過該復位導軌222進行復位。該顯示屏100的后蓋上設置兩個支架轉軸安裝孔110,該兩個支架轉軸安裝孔110設置在該顯示屏100的后蓋的中部。該支架210的第一端211上的支架轉軸設置在該支架轉軸安裝孔110內,實現該支架210可轉動地設置在該顯示屏100的后蓋上。通過該結構配合,為實現支架210對顯示屏100的支撐打下堅實的基礎。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支架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支架爆炸結構示意圖;請參照圖3和圖4,本實施例的支架210包括板體212、彈簧214和至少兩個軸體213 ;該板體212具有第一端211和與第一端211對應的第二端217。該第一端211上設置有兩個相對的支架轉軸,且第一端211設置有開口 218,該開口 218方便該第一端211安裝在該支架安裝孔110中(如圖1所示)。該軸體213通過該彈簧214可伸縮地設置在該板體端部的兩側形成該第二端217,該軸體213部分位于該板體212的外側,在顯示屏角度調節和復位過程中,該軸體213在底座220的側壁組件224 (請見圖2)和該彈簧214的作用下進行伸縮。該板體212的端部具有若干軸體孔216,供該軸體213伸縮進出。該板體212的端部還具有若干容置倉219,用于放置該彈簧214。該彈簧214的長度大于等于該容置倉219的長度,當該支架210位于該支撐部221上時,該彈簧214處于壓縮狀態。為了使彈簧214能夠帶動該軸體213伸縮,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所述顯示屏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支架底座,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顯示屏的后蓋上,所述支架底座固定設置在所述殼體上,所述支架底座包括提供所述顯示屏若干可視角度的支撐部和設置在所述支撐部旁的復位導軌,所述支架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可與所述支撐部配合支撐所述顯示屏以及可通過所述復位導軌進行復位。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所述顯示屏可轉動地設置在殼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支架底座,所述支架的第一端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顯示屏的后蓋上,所述支架底座固定設置在所述殼體上,所述支架底座包括提供所述顯示屏若干可視角度的支撐部和設置在所述支撐部旁的復位導軌,所述支架的與所述第一端相對的第二端可與所述支撐部配合支撐所述顯示屏以及可通過所述復位導軌進行復位。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座還包括用于在復位過程中對所述第二端進行減速的阻礙部,所述阻礙部設置在所述復位導軌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礙部為設置在所述復位導軌至少一與所述第二端接觸的表面上的阻尼部。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部的表面呈傾斜狀。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示屏角度調節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礙部為用于阻止所述第二端以特定速度繼續前行的鉤狀體,所述鉤狀體包括阻止部和與所述阻止部連接的供所述第二端回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游久華,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邦健生物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