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包括水平對稱放置的底架、設置底架兩端的連接套筒、通過連接套筒與底架連接的撐桿和通過第一連接夾與撐桿連接的端環,兩端環之間設有支撐腰部的彈性物,其中:端環的上部分別開有至少二個孔,左右對應的孔之間連接彈性帶,兩端環的對應空間內設置彈性充氣袋;彈性帶上設置向下彎折的第一彈性墊;底架其連接橫桿的一側設置向外傾斜向下的第二彈性墊,另一側設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彈性墊;撐桿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成人高度和兒童高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方便實用、功能集中、安全可靠,效果明顯等優點。(*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體育器材,特別指一種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
技術介紹
空翻是競技體操中常用的基本術語之一,指在空中,經過頭部的翻轉動作,從方向上有向前、向后、向側空翻,動作形式上有團身、屈體和直體空翻,一般圍繞橫軸或前后軸翻轉,如團身前空翻、直體后空翻、屈體側空翻等等。但是空翻不僅適用于體育競技,平常的體育鍛煉中利用空翻可以很好的鍛煉身體的柔韌性,對與青少年來說能使其身體健康發展,對于成年人來說也能解決很多脊椎疾病。目前空翻訓練缺少專業的體育器材,一般為人工輔助,訓練者旁邊需另外配置一個輔助人員,用手托住訓練者的腰部進行空翻訓練,該方法對輔助人員要求很高,訓練持續時間短且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缺點和問題加以改進和創新,提供一種方便實用、功能集中、安全可靠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包括水平對稱放置的底架、設置底架兩端的連接套筒、通過連接套筒與底架連接的撐桿和通過第一連接夾與撐桿連接的端環,兩端環之間設有支撐腰部的彈性物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中:所述的端環的上部分別開有至少二個孔,左右對應的孔之間連接彈性帶,兩端環的對應空間內設置彈性彈性充氣袋;所述的彈性帶上設置向下彎折的第一彈性墊;所述的底架其連接橫桿的一側設置向外傾斜向下的第二彈性墊,另一側設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彈性墊;所述的撐桿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成人高度和兒童高度。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和有益效果:本技術改變傳統的人工輔助訓練空翻的模式,通過該專業空翻輔助器使空翻訓練的時間大大加長,適用于連續大量的訓練人員的同時訓練,該輔助訓練器將空翻訓練簡便化,適用于沒有空翻鍛煉基礎的人群,是一種空翻起步教學器材,同時對專業的空翻人員也具有明顯的訓練效果,將空翻訓練的時間大大縮短,特別適用于專業的健身館和體育教育。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結構圖。圖2是圖1的部件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由圖1至圖2可知,本技術包括水平對稱放置的底架1、設置底架I兩端的連接套筒2、通過連接套筒2與底架I連接的撐桿3和通過第一連接夾4與撐桿3連接的端環5,兩端環5之間設有支撐腰部的彈性物,其中:上述的端環5的上部分別開有至少二個孔9,左右對應的孔9之間連接彈性帶10,兩端環5的對應空間內設置彈性彈性充氣袋11 ;上述的彈性帶10上設置向下彎折的第一彈性墊12 ;上述的底架I其連接橫桿6的一側設置向外傾斜向下的第二彈性墊13,另一側設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彈性墊14 ;上述的撐桿3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成人高度和兒童高度。所述的底架I的中間設置第四連接夾16,左右兩端的第四連接夾16之間設置連接桿17。所述的連接套筒2上設置第二連接夾5,左右對應的兩個第二連接夾15之間設置橫桿6。所述的端環5的下部分別設置至少二個第三連接夾7,左右對應的第三連接夾7之間設置支桿8。所述的第一連接夾4、第二連接夾15、第三連接夾7及第四連接夾16均為可拆卸的螺紋螺栓連接。所述的彈性帶10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的第一彈性墊12的一端彎折插入橫桿6的內側。所述的底架1、撐桿3及橫桿6的外表均包裹有彈性材料。本技術的工作原理:本技術取代了人工空翻輔助訓練,訓練時,訓練人員通過踩在第三彈性墊14坐在彈性帶10的前側,身體往后倒下,其后腰墊在彈性帶10上部,旋轉180度后雙手撐在第二彈性墊13上實現空翻。本技術的彈性墊皆為可移除的,其中第一彈性墊12及第三彈性墊14為固定配套裝置,第二彈性墊13為訓練中期配套使用裝置。本技術通過連接夾及連接套連接的部件都可拆卸,方便搬運,彈性帶10也為可拆卸連接,彈性充氣袋11充滿氣后,抵住孔9內的螺栓使連接緊固,同時其下部設有充氣孔,可充氣和放氣,彈性充氣袋11充氣后使得裝置的硬度提高,適用于不同的訓練需要,撐桿3分為成人類型和兒童類型,通過拆卸可以調換,使該裝置適用于所有人群。本技術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的描述,并非對本技術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技術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工程技術人員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請求保護的
技術實現思路
,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權利要求1.一種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對稱放置的底架(I)、設置底架(I)兩端的連接套筒(2)、通過連接套筒(2)與底架(I)連接的撐桿(3)和通過第一連接夾(4)與撐桿(3)連接的端環(5),兩端環(5)之間設有支撐腰部的彈性物,其中: 所述的端環(5)的上部分別開有至少二個孔(9),左右對應的孔(9)之間連接彈性帶(10),兩端環(5)的對應空間內設置彈性充氣袋(11); 所述的彈性帶(10)上設置向下彎折的第一彈性墊(12); 所述的底架(I)其連接橫桿(6)的一側設置向外傾斜向下的第二彈性墊(13),另一側設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彈性墊(14); 所述的撐桿(3)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成人高度和兒童高度。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I)的中間設置第四連接夾(16),左右兩端的第四連接夾(16)之間設置連接桿(17)。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套筒(2 )上設置第二連接夾(5 ),左右對應的兩個第二連接夾(15 )之間設置橫桿(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環(5)的下部分別設置至少二個第三連接夾(7 ),左右對應的第三連接夾(7 )之間設置支桿(8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連接夾(4)、第二連接夾(15)、第三連接夾(7)及第四連接夾(16)均為可拆卸的螺紋螺栓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彈性帶(10)通過螺栓固定。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彈性墊(12)的一端彎折插入橫桿(6)的內側。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I)、撐桿(3)及橫桿(6)的外表均包裹有彈性材料。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包括水平對稱放置的底架、設置底架兩端的連接套筒、通過連接套筒與底架連接的撐桿和通過第一連接夾與撐桿連接的端環,兩端環之間設有支撐腰部的彈性物,其中端環的上部分別開有至少二個孔,左右對應的孔之間連接彈性帶,兩端環的對應空間內設置彈性充氣袋;彈性帶上設置向下彎折的第一彈性墊;底架其連接橫桿的一側設置向外傾斜向下的第二彈性墊,另一側設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彈性墊;撐桿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成人高度和兒童高度,本技術具有方便實用、功能集中、安全可靠,效果明顯等優點。文檔編號A63B5/16GK203029877SQ201320026990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8日專利技術者張視斌 申請人:張視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迷拳道空翻速成訓練輔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對稱放置的底架(1)、設置底架(1)兩端的連接套筒(2)、通過連接套筒(2)與底架(1)連接的撐桿(3)和通過第一連接夾(4)與撐桿(3)連接的端環(5),兩端環(5)之間設有支撐腰部的彈性物,其中:所述的端環(5)的上部分別開有至少二個孔(9),左右對應的孔(9)之間連接彈性帶(10),兩端環(5)的對應空間內設置彈性充氣袋(11);所述的彈性帶(10)上設置向下彎折的第一彈性墊(12);所述的底架(1)其連接橫桿(6)的一側設置向外傾斜向下的第二彈性墊(13),另一側設置水平放置的第三彈性墊(14);所述的撐桿(3)為可拆卸形式,其包括兩種類型,分別為成人高度和兒童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視斌,
申請(專利權)人:張視斌,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