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陰極電極焙燒窯出口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霧化冷卻吸附塔出口與電袋復合式除塵器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出口與引風機連接,引風機與脫硫塔進口連接,脫硫塔出口與煙囪連接;石墨碳粉混合粉倉與霧化冷卻吸附塔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下端經輸送裝置Ⅰ與電極配料倉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經輸送裝置Ⅱ與電極配料倉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凈化過濾下來的固體廢棄物可二次利用,不產污染源的二次轉移,投資少,操作簡單,故障率低,處理后的煙氣排放達到國家標準要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創造涉及對陰極電極焙燒窯生產中產生的含有浙青的煙氣進行凈化及凈化下來的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系統和工藝。
技術介紹
煉鋼電爐、煉鐵爐、礦熱電爐、電解鋁等都使用大截面的石墨電極。該石墨電極都必須經陰極或陽極焙燒爐焙燒,而在焙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和粉塵,尤其是大量的浙青煙成份。國內大多數陰極電極焙燒煙氣凈化系統采用電捕焦油器,也有極少部分鋁廠采用袋式除塵器,在使用袋式除塵器時,在除塵器前端設置噴淋塔,向塔內噴淋氧化鋁粉末,利用氧化鋁吸附浙青,通過袋式除塵器凈化,凈化下來含有浙青的氧化鋁送入電解槽內二次利用。電解中產生的煙氣中也含有浙青,從而造成了污染源的轉移,沒有達到徹底根治。利用電捕焦油器,存在的問題是:處理后的煙氣經常造成電除塵器內的極板被浙青粘死,電阻增加、附吸能力下降,排放濃度超標,捕集下來的浙青粘在電捕焦油器內壁,造成設備排灰不暢。因此,如何處理這種煙氣一直是國內外攻克的難題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創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凈化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并將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裝置。本專利技術創造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凈化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并將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方法。本專利技術創造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包括陰極電極焙燒窯,陰極電極焙燒窯出口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霧化冷卻吸附塔出口與電袋復合式除塵器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出口與引風機連接,引風機與脫硫塔進口連接,脫硫塔出口與煙 連接;石墨碳粉混合粉倉與霧化冷卻吸附塔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下端經輸送裝置I與電極配料倉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經輸送裝置II與電極配料倉連接。上述的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所述的電袋復合式除塵器由電除塵器和若干布袋除塵器構成。—種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方法,采用上述的系統,步驟如下:I)由陰極電極焙燒窯出來的煙氣進入霧化冷卻吸附塔內,經過下層噴霧冷卻后煙氣溫度控制在io(Ti2(rc左右,煙氣上升進入吸附層,向吸附層內噴射石墨碳粉混合粉倉內儲存的石墨及碳粉混合物(石墨碳粉混合粉倉內,石墨和碳粉按重量比1:2-5混合),使煙氣中的浙青在吸附塔內與所噴淋的石墨及碳粉混合,形成石墨、碳粉和浙青的混合物,一部分直接落入霧化冷卻吸附塔底灰斗內,小顆粒的粉塵隨煙氣上升進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經電袋復合式除塵器凈化后的煙氣由引風機送至脫硫塔,通過煙 排出;2)落入霧化冷卻吸附塔底灰斗內的物料經輸送裝置I送入電極配料倉,由電袋復合除塵器所過濾下來的粉塵落入除塵器灰斗內,經輸送裝置II送入電極配料倉。本專利技術創造的有益效果是:①采用霧化冷卻吸附塔,將煙氣溫度降至120°C以下,石墨碳粉混合粉倉向塔內噴射碳粉及石墨,使煙氣中所含的浙清與石墨及碳粉完全吸附,浙青表面形成灰膜,不粘在設備內表面。②采用電袋復合式除塵器可以提高濾袋的使用壽命,利用電除塵器過濾掉大顆粒粉塵,小顆粒粉塵通過電除塵器進入布袋除塵器進行精過濾,經過濾后的煙氣含塵濃度< 300mg/Nm3。③由霧化冷卻吸附塔及電袋復合式除塵器所收集的含碳粉、石墨和浙青等的粉塵由輸送裝置送至電極配料倉內,按配比混合后可再利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創造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如圖1所示,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由陰極電極焙燒窯(I)、霧化冷卻吸附塔(2)、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引風機(4)、脫硫塔(5)、煙囪(6 )、石墨碳粉混合粉倉(7 )、輸送裝置1(8)、輸送裝置II (9 )和電極配料倉(IO )構成。陰極電極焙 燒窯(I)出口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2 ),霧化冷卻吸附塔(2 )出口與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出口與引風機(4)連接,引風機(4)與脫硫塔(5)進口連接,脫硫塔(5)出口與煙囪(6)連接;石墨碳粉混合粉倉(7)與霧化冷卻吸附塔(2 )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2 )下端經輸送裝置I (8 )與電極配料倉(10 )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 )經輸送裝置II (9 )與電極配料倉(10 )連接。上述的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 )由電除塵器(3-1)和若干布袋除塵器(3-2 )構成。實施例2 —種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方法采用實施例1的系統,步驟如下:I)由陰極電極焙燒窯出來的煙氣進入霧化冷卻吸附塔內,經過下層噴霧冷卻后煙氣溫度控制在io(Ti2(rc左右,煙氣上升進入吸附層,向吸附層內噴射石墨碳粉混合粉倉內儲存的石墨及碳粉混合物(石墨和碳粉按重量比1:3混合),使煙氣中的浙青在吸附塔內與所噴淋的石墨及碳粉混合,形成石墨、碳粉和浙青的混合物,一部分直接落入霧化冷卻吸附塔底灰斗內,小顆粒的粉塵隨煙氣上升進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經電袋復合式除塵器,此時凈化后的煙氣含塵濃度< 30mg/Nm3,凈化后的煙氣由引風機送至脫硫塔,經脫硫塔脫硫后煙氣中SO2的濃度彡100mg/Nm3,然后通過煙囪排出;2)落入霧化冷卻吸附塔底灰斗內的物料經輸送裝置I送入電極配料倉,由電袋復合除塵器所過濾下來的粉塵落入除塵器灰斗內,經輸送裝置II送入電極配料倉。然后送至電極配料車間進行配料利用,從而達到廢物的利用。權利要求1.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包括陰極電極焙燒窯(I ),其特征在于:陰極電極焙燒窯(I)出口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2 ),霧化冷卻吸附塔(2 )出口與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出口與引風機(4)連接,引風機(4)與脫硫塔(5 )進口連接,脫硫塔(5 )出口與煙囪(6 )連接;石墨碳粉混合粉倉(7 )與霧化冷卻吸附塔(2 )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2 )下端經輸送裝置I (8 )與電極配料倉(10 )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 )經輸送裝置II (9 )與電極配料倉(10 )連接。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由電除塵器(3-1)和若干布袋除塵器(3-2)構成。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陰極電極焙燒窯出口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霧化冷卻吸附塔出口與電袋復合式除塵器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出口與引風機連接,引風機與脫硫塔進口連接,脫硫塔出口與煙囪連接;石墨碳粉混合粉倉與霧化冷卻吸附塔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下端經輸送裝置Ⅰ與電極配料倉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經輸送裝置Ⅱ與電極配料倉連接。本技術凈化過濾下來的固體廢棄物可二次利用,不產污染源的二次轉移,投資少,操作簡單,故障率低,處理后的煙氣排放達到國家標準要求。文檔編號B01D50/00GK203030151SQ20122072254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專利技術者潘家綮, 王宇, 楊柏松, 王鵬程, 段夢凡, 景亞楠, 王天宇, 叢麗麗, 李煜善, 崔玉瑩, 焦廷夫, 劉維健 申請人:遼寧環宇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陰極電極焙燒窯煙氣凈化及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系統,包括陰極電極焙燒窯(1),其特征在于:陰極電極焙燒窯(1)出口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2),霧化冷卻吸附塔(2)出口與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出口與引風機(4)連接,引風機(4)與脫硫塔(5)進口連接,脫硫塔(5)出口與煙囪(6)連接;石墨碳粉混合粉倉(7)與霧化冷卻吸附塔(2)連接,霧化冷卻吸附塔(2)下端經輸送裝置Ⅰ(8)與電極配料倉(10)連接;電袋復合式除塵器(3)經輸送裝置Ⅱ(9)與電極配料倉(10)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家綮,王宇,楊柏松,王鵬程,段夢凡,景亞楠,王天宇,叢麗麗,李煜善,崔玉瑩,焦廷夫,劉維健,
申請(專利權)人:遼寧環宇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