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空化射流噴嘴,包括一個入水口、一個出水口和依次連接的至少兩級噴管,各級噴管的喉徑依級數遞增,且所述入水口與第一級噴管連接,所述出水口與最后一級噴管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對噴嘴喉徑的分級放大,使水流通過喉徑遞增的噴管后產生最大流速,同時在中低壓力水流(0-15Mpa)的情況下,通過分級放大的喉徑中產生負壓脈動水射流,從而誘發大量的空化氣泡。(*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水射流清洗
,特別是涉及一種空化射流噴嘴。
技術介紹
空化射流噴嘴是根據高壓水射流噴嘴改進發展起來的一種水射流形式噴嘴,其形成的空化射流可用于水下清洗,具有環保、節能、高效、無腐蝕、易操作等特點。但傳統的空化噴嘴的噴管喉徑是單一不變的,只在喉徑處形成最大流速,產生流壓,但不能衍生出最佳效果的空化泡。因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空化射流噴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空化射流噴嘴,用于解決傳統空化噴嘴不能衍生出最佳效果的空化泡的問題。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空化射流噴嘴,包括一個入水口、一個出水口和依次連接的至少兩級噴管,各級噴管的喉徑依級數遞增,且所述入水口與第一級噴管連接,所述出水口與最后一級噴管連接。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技術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形狀均為角形。進一步,當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形狀均為角形時,所述入水口的角度為15°,所述出水口的角度為30°。進一步,當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形狀均為角形時,所述空化射流噴嘴采用兩級噴管。進一步,所述入水口形狀為角形,所述出水口形狀為球形。進一步,當所述入水口形狀為角形,且所述出水口形狀為球形時,所述入水口的角度為40°,所述出水口形狀為半徑10厘米的球形。進一步,當所述入水口形狀為角形,且所述出水口形狀為球形時,所述空化射流噴嘴采用三級噴管。進一步,所述入水口帶有螺紋,其用于使所述空化射流噴嘴與其它部件連接。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通過對噴嘴喉徑的分級放大,使水流通過喉徑遞增的噴管后產生最大流速,同時在中低壓力水流(0_15Mpa)的情況下,通過分級放大的喉徑中產生負壓脈動水射流,從而誘發大量的空化氣泡。此狀態下的空化泡具有最大的剝蝕功能,因此本技術產生的空化射流對材料作用面的沖蝕或剝蝕,在效果上可比高壓水射流增大數倍。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角形二級空化射流噴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球形三級空化射流噴管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入水口,2、出水口,3、一級噴管,4、二級噴管,5、三級噴管。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技術,并非用于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如圖1所示,實施例一是一種角形二級空化射流噴嘴,包括一個入水口 1、一個出水口 2和依次連接的一級噴管3和二級噴管4,且二級噴管4的喉徑要比一級噴管3的喉徑大。所述入水口 I與一級噴管3連接,所述出水口 2與二級噴管4連接。實施例一中所述入水口 I和所述出水口 2的形狀均為角形,且所述入水口 I的角度為15°,所述出水口 2的角度為30°。如圖2所示,實施例二是一種球形三級空化射流噴嘴,其包括一個入水口 1、一個出水口 2和依次連接的一級噴管3、二級噴管4和三級噴管5,且從一級噴管3到三級噴管5的喉徑依次遞增。這里,所述入水口 I與一級噴管3連接,所述出水口 2與三級噴管5連接。實施例二的球形三級空化射流噴嘴,其入水口 I形狀為角形,出水口 2形狀為球形。且所述入水口 I的角度為40°,所述出水口 2形狀為半徑10厘米的球形。對于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空化射流噴嘴先利用模具鑄造,再車床精加工而成,且所述入水口 I均帶有螺紋,其用于使所述空化射流噴嘴與其它部件連接。在實際應用中。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的工作原理相同:通過對噴嘴喉徑的分級放大,使水流通過噴管后產生最大流速,同時在中低壓力水流(0_15Mpa)的情況下,通過分級放大在喉徑中產生負壓脈動水射流,從而誘發大量的空化氣泡。在入水口與出水口的擴散角的作用下,可加強射流與周圍水體的剪切力,最有效地產生大量空化氣泡。水流通過中低壓力(0_15Mpa)進入角形二級空化射流噴嘴和球形三級空化射流噴嘴的入水口,在一級喉徑、二級喉徑和球形三級喉徑中產生負壓脈沖水射流,從角形二級出水口或球形三級出水口射出大量空化泡,最終達到剝蝕功能。當水溫一定時,實施例一的角形二級空化射流噴嘴適于在水流紊亂的環境下,而實施例二的球形三級空化射流噴嘴適于在水流相對穩定的環境下產生數量更多的空化氣泡。這兩個實施例中,均是根據入水口及出水口的形狀和角度的不同來調整噴嘴喉徑的分級次數和喉徑比,如圖1及圖2中標示的尺寸,即是可使相應的空化射流噴嘴在中低水流壓力(0_15Mpa)的情況下產生數量可觀的空化泡。上述兩個實施例中的兩種噴嘴結構設計和關鍵參數可在中低壓水力的作用下,在空化射流噴嘴喉徑中產生負壓脈動并含有大量空化泡的水射流。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入水口、一個出水口和依次連接的至少兩級噴管,各級噴管的喉徑依級數遞增,且所述入水口與第一級噴管連接,所述出水口與最后一級噴管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形狀均為角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的角度為15°,所述出水口的角度為30°。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射流噴嘴采用兩級噴管。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形狀為角形,所述出水口形狀為球形。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的角度為40°,所述出水口形狀為半徑10厘米的球形。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射流噴嘴采用三級噴管。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帶有螺紋。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空化射流噴嘴,包括一個入水口、一個出水口和依次連接的至少兩級噴管,各級噴管的喉徑依級數遞增,且所述入水口與第一級噴管連接,所述出水口與最后一級噴管連接。本技術通過對噴嘴喉徑的分級放大,使水流通過喉徑遞增的噴管后產生最大流速,同時在中低壓力水流(0-15Mpa)的情況下,通過分級放大的喉徑中產生負壓脈動水射流,從而誘發大量的空化氣泡。文檔編號B05B1/34GK203030423SQ20132001317公開日2013年7月3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0日專利技術者安祥瑞, 劉安堂, 張洪亮, 林凡勤 申請人:中國海洋工程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化射流噴嘴,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入水口、一個出水口和依次連接的至少兩級噴管,各級噴管的喉徑依級數遞增,且所述入水口與第一級噴管連接,所述出水口與最后一級噴管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祥瑞,劉安堂,張洪亮,林凡勤,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海洋工程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