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兒童汽車座,包括汽車座本體,汽車座本體包括對兒童形成支撐的人體支撐部、固定設置在人體支撐部的左右兩側邊部的側圍,人體支撐部包括位于前側部的腿支撐部、位于后側部的靠背部,人體支撐部、左側圍與右側圍構成一個整體的兜狀體,兒童汽車座還包括用于遮設在靠背部上方的遮陽篷,遮陽篷的后部與汽車座本體相連接,遮陽篷包括遮擋體、位于前部并且與遮擋體的前側部相連接的主桿架,主桿架的兩端部分別與兩側部的側圍繞第一軸轉動連接,第一軸的軸心線沿著左右方向延伸,每側的側圍與主桿架的端部之間設置有角度定位機構。在汽車座本體上增設有遮陽篷,可以將遮陽篷展開,進一步起到對兒童的上半身起到遮陽的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安裝于汽車的座位上的兒童汽車座。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兒童汽車座,包括汽車座本體,所述的汽車座本體包括對兒童形成支撐的人體支撐部、固定設置在所述的人體支撐部的左右兩側邊部的側圍,所述的人體支撐部包括位于前側部的供兒童的腿支撐的腿支撐部、位于后側部的供兒童的背部支撐的靠背部,所述的人體支撐部、所述的左側圍與所述的右側圍構成一個整體的兜狀體。兒童汽車座上沒有遮陽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兒童汽車座。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兒童汽車座,包括汽車座本體,所述的汽車座本體包括對兒童形成支撐的人體支撐部、固定設置在所述的人體支撐部的左右兩側邊部的側圍,所述的人體支撐部包括位于前側部的供兒童的腿支撐的腿支撐部、位于后側部的供兒童的背部支撐的靠背部,所述的人體支撐部、所述的左側圍與所述的右側圍構成一個整體的兜狀體,所述的兒童汽車座還包括用于遮設在所述的靠背部上方的遮陽篷,所述的遮陽篷的后部與所述的汽車座本體相連接,所述的遮陽篷包括遮擋體、位于前部并且與所述的遮擋體的前側部相連接的主桿架,所述的主桿架的兩端部分別與兩側部的所述的側圍繞第一軸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軸的軸心線沿著左右方向延伸,每側的所述的側圍與所述的主桿架的端部之間設置有角度定位機構。所述的遮陽篷具有展開位置與收起位置,當所述的遮陽篷處于展開位置下,所述的主桿架遠離所述的汽車座本體,所述的遮擋體展開,當所述的遮陽篷處于收起位置下,所述的主桿架與所述的汽車座本體相靠近,所述的遮擋體收攏。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遮擋體的另一側部與所述的汽車座本體相連接。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兒童汽車座還包括用于與汽車的座位相固定連接的底座,所述的汽車座本體沿著前后方向向下凹的弧形軌跡線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汽車座本體與所述的底座之間設置有鎖定機構。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每側的所述的側圍包括側圍本體、與所述的側圍本體能夠拆卸連接的安裝座,所述的主桿架的兩端部分別相應的安裝座繞所述的第一軸轉動連接,所述的角度定位機構設置于每側的所述的安裝座與所述的主桿架的端部之間。本技術的范圍,并不限于上述技術特征的特定組合而成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應涵蓋由上述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特征進行任意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術方案。例如上述特征與本申請中公開的(但不限于)具有類似功能的技術特征進行互相替換而形成的技術方案坐寸ο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在所述的汽車座本體上增設有遮陽篷,可以將遮陽篷展開,進一步起到對兒童的上半身起到遮陽的效果O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示意圖,省略遮擋體;附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圖(遮陽篷處于展開位置下);附圖3為本技術的側視圖(遮陽篷處于收起位置下);其中:1、人體支撐部;2、腿支撐部;3、靠背部;4、側圍;5、遮陽篷;6、遮擋體;7、主桿架;8、第一軸;9、汽車座本體;10、底座;11、安裝座。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1、附圖2所示。一種兒童汽車座,包括汽車座本體9,汽車座本體9包括對兒童形成支撐的人體支撐部1、固定設置在人體支撐部I的左右兩側邊部的側圍4,人體支撐部I包括位于前側部的供兒童的腿支撐的腿支撐部2、位于后側部的供兒童的背部支撐的靠背部3,人體支撐部1、左側圍4與右側圍4構成一個整體的兜狀體。兒童汽車座還包括用于遮設在靠背部3上方的遮陽篷5,遮陽篷5的后部與汽車座本體9相連接,遮陽篷5包括遮擋體6、位于前部并且與遮擋體6的前側部相連接的主桿架7,主桿架7的兩端部分別與兩側部的側圍4繞第一軸8轉動連接,第一軸8的軸心線沿著左右方向延伸,每側的側圍4與主桿架7的端部之間設置有角度定位機構。角度定位機構的具體結構不是本技術的專利技術要點,只要是能夠將兩個轉動的部件之間定位的結構都可適用。角度定位機構如在側圍4上設置有多個凹孔或者凹槽,而在主桿架7上設置有多個凸點或者凸齒,定位時,凸點插在凹孔里,或凸齒插在凹槽內,通過主桿架7的彈性變形力直接轉動主桿架7,使得主桿架7相對側圍4定位。主桿架7與側圍4通常都是塑料制成的。遮擋體6的另一側部與汽車座本體9相連接。兒童汽車座還包括用于與汽車的座位相固定連接的底座10,汽車座本體9沿著前后方向向下凹的弧形軌跡線滑動地設置在底座10上,汽車座本體9與底座10之間設置有鎖定機構。鎖定機構的具體結構也不是本技術的專利技術要點,只要是能夠將兩個滑動的部件之間鎖定的結構都可以適用。在此不再贅述。如附圖1所示,每側的側圍4包括側圍本體、與側圍本體能夠拆卸連接的安裝座11,主桿架7的兩端部分別相應的安裝座11繞第一軸8轉動連接,角度定位機構設置于每側的安裝座11與主桿架7的端部之間。不需要使用遮陽篷5時,可以將遮陽篷拆下。安裝座11與側圍本體之間的連接方式同樣不是本技術的專利技術要點,只要是能夠將兩個部件之間拆離或固定連接的都可適用。如卡槽配合、螺釘固定等。如上所述,我們完全按照本技術的宗旨進行了說明,但本技術并非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和實施方法。相關
的從業者可在本技術的技術思想許可的范圍內進行不同的變化及實施。權利要求1.一種兒童汽車座,包括汽車座本體(9),所述的汽車座本體(9)包括對兒童形成支撐的人體支撐部(I )、固定設置在所述的人體支撐部(I)的左右兩側邊部的側圍(4),所述的人體支撐部(I)包括位于前側部的供兒童的腿支撐的腿支撐部(2)、位于后側部的供兒童的背部支撐的靠背部(3),所述的人體支撐部(I)、所述的左側圍(4)與所述的右側圍(4)構成一個整體的兜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兒童汽車座還包括用于遮設在所述的靠背部(3)上方的遮陽篷(5),所述的遮陽篷(5)的后部與所述的汽車座本體(9)相連接,所述的遮陽篷(5)包括遮擋體(6)、位于前部并且與所述的遮擋體(6)的前側部相連接的主桿架(7),所述的主桿架(7)的兩端部分別與兩側部的所述的側圍(4)繞第一軸(8)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軸(8 )的軸心線沿著左右方向延伸,每側的所述的側圍(4)與所述的主桿架(7 )的端部之間設置有角度定位機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汽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遮擋體(6)的另一側部與所述的汽車座本體(9)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汽車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兒童汽車座還包括用于與汽車的座位相固定連接的底座(10),所述的汽車座本體(9)沿著前后方向向下凹的弧形軌跡線滑動地設置在所述的底座(10)上,所述的汽車座本體(9)與所述的底座(10)之間設置有鎖定機構。4.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汽車座,其特征在于:每側的所述的側圍(4)包括側圍本體、與所述的側圍本體能夠拆卸連接的安裝座(11),所述的主桿架(7)的兩端部分別相應的安裝座(11)繞所述的第一軸(8)轉動連接,所述的角度定位機構設置于每側的所述的安裝座(11)與所述的主桿架(7)的端部之間。專利摘要一種兒童汽車座,包括汽車座本體,汽車座本體包括對兒童形成支撐的人體支撐部、固定設置在人體支撐部的左右兩側邊部的側圍,人體支撐部包括位于前側部的腿支撐部、位于后側部的靠背部,人體支撐部、左側圍與右側圍構成一個整體的兜狀體,兒童汽車座還包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兒童汽車座,包括汽車座本體(9),所述的汽車座本體(9)包括對兒童形成支撐的人體支撐部(1)、固定設置在所述的人體支撐部(1)的左右兩側邊部的側圍(4),所述的人體支撐部(1)包括位于前側部的供兒童的腿支撐的腿支撐部(2)、位于后側部的供兒童的背部支撐的靠背部(3),所述的人體支撐部(1)、所述的左側圍(4)與所述的右側圍(4)構成一個整體的兜狀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兒童汽車座還包括用于遮設在所述的靠背部(3)上方的遮陽篷(5),所述的遮陽篷(5)的后部與所述的汽車座本體(9)相連接,所述的遮陽篷(5)包括遮擋體(6)、位于前部并且與所述的遮擋體(6)的前側部相連接的主桿架(7),所述的主桿架(7)的兩端部分別與兩側部的所述的側圍(4)繞第一軸(8)轉動連接,所述的第一軸(8)的軸心線沿著左右方向延伸,每側的所述的側圍(4)與所述的主桿架(7)的端部之間設置有角度定位機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賀新軍,
申請(專利權)人: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