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包括加油管、連接錐套、傘套、兩根彈簧、兩個轉軸和一對小翼。一對小翼通過轉軸對稱的安裝在連接錐套前端下側,并能夠以轉軸為軸心旋轉。轉軸軸心距連接錐套頂端的距離為該連接錐套長度的5%。轉軸的軸線垂直于所在位置的連接錐套的表面,并且該軸線與連接錐套軸向對稱面之間的夾角為Φ,Φ=30°。本發明專利技術中,錐套遠離加油機的擾流區,能更穩定的浮于空中,使受油直升機與加油機的對接變得容易,并且受油直升機從加油機上方接近加油機,從而不會穿過加油機機翼、發動機以及加油吊艙產生的擾動流場,直升機穩定性和操縱性不會受到干擾,駕駛員完成加油過程變得容易,提高了直升機空中加油時的直升機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空中加油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直升機空中加油管的有小翼的加油錐套。
技術介紹
直升機空中加油是一種新興的空中加油技術,直升機空中加油一般采用軟式加油系統。加油時,直升機從加油機后側下方接近加油機,加油機拋出細長的柔性軟管,軟管端部連接一個加油錐套,軟管在重力和錐套后端傘套產生的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垂于加油機的后下方,受油直升機下方伸出的受油管前端的進油嘴插入錐套,實施加油。加油管錐套通常由連接錐套和傘套組成。連接錐套前端于油管連接,加油時受油機的受油管前端的進油嘴插入連接錐套前實施加油;傘套起增加阻力,油管在自身重力和傘套阻力的作用下懸浮于加油機的后方。由于加油機機翼、發動機以及加油吊艙產生強烈的渦流,使錐套不可能穩定的懸浮于空中,使對接比較困難,增加了加油過程操縱的復雜性。為了增加錐套的穩定性,國內外設計出多種抗干擾型的錐套,如專利US2010/0282913A1中設計的錐套在連接錐套四周安裝四個小風扇,用于調整錐套的位置,增加錐套的穩定性;專利US2010/0237196A1中設計的錐套在連接錐套周圍布置氣囊,控制氣流,增加錐套的穩定性;專利CN101898642A中則是通過在油管周圍配置可變燃油配重穩定器,調整錐套的位置;申請號200820053261.X的專利中,通過在連接錐套上方安置小翼,通過小翼產生負升力,并在連接錐套下方添加配重塊,使錐套高度下降,脫離加油機的擾流區,增加錐套的穩定性。然而,對于直升機空中加油,由于直升機構造有別于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的受油管一般位于直升機機身的下方,采用以上錐套進行加油時,直升機主要是其旋翼仍位于加油機的擾流中,因此未能解決 直升機受到加油機擾流作用后穩定性和操縱性變差的問題,造成加油過程中飛行員操縱困難,可能會出現直升機旋翼切斷加油管的情況,甚至造成直升機失去控制等嚴重飛行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加油過程中飛行員操縱困難,安全性差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本專利技術包括加油管、連接錐套、傘套、兩根彈簧、兩個轉軸和一對小翼。所述的一對小翼通過轉軸對稱的安裝在連接錐套前端下側,并能夠以所述轉軸為軸心旋轉。所述轉軸軸心距連接錐套頂端的距離為該連接錐套長度的5%。所述轉軸的軸線垂直于所在位置的連接錐套的表面,并且該軸線與連接錐套軸向對稱面之間的夾角為Φ,Φ=30°。所述的連接錐套軸向對稱面過該連接錐套的軸線,并與水平面垂直。在所述轉軸與連接錐套頂端之間固定有定位銷,并且該定位銷的表面與轉軸之間的距離與小翼的半弦長相同。所述小翼的展弦比為8。所述彈簧位于連接錐套的表面,該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小翼的根部,另一端固定在連接錐套的表面。本專利技術在小翼的作用下,錐套懸浮于加油機的上方,位于加油機擾流區之外,不會受到加油機擾流的干擾。同時,直升機從加油機上方接近加油機,并完成對接,因此將不會受到加油機流場的干擾,使加油機與受油直升機對接變得容易,大大降低直升機旋翼切斷加油管的風險。本專利技術中,在加油錐套的下側安裝一對可展開收起的小翼。錐套收于加油吊艙內時,小翼折疊收起;當錐套由加油吊艙伸出后,小翼在彈簧的作用下,小翼展開。小翼受到空氣的作用,產生向上的升力(Fy),Fy=5000N±500N,該升力作用在錐套上,使其懸浮于加油機上方3 5m處,進行加油。加油完成后,錐套收起,在加油艙油管口的阻擋下小翼收起,油管和錐套收入加油吊艙。由于所采取的上述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取得了以下效果:第一,錐套遠離加油機的擾流區,能更穩定的浮于空中,使受油直升機與加油機的對接變得容易。第二,受油直升機從加油機上方接近加油機,從而不會穿過加油機機翼、發動機以及加油吊艙產生的擾動流場,直升機穩定性和操縱性不會受到干擾,駕駛員完成加油過程變得容易,提高了直升機空中加油時的直升機的安全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三維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右視圖。圖4是小翼的不意圖,其中,圖4a是主視圖,圖4b是圖4a的A-A視圖。圖中:1.加油管,2.連接錐套,3.小翼,4.定位銷,5.彈簧,6.轉軸,7.傘套。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實施例是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包括加油管1、連接錐套2、傘套7、兩根彈簧5、兩個轉軸6和一對小翼3。所述加油管1、連接錐套2和傘套7均為現有技術。所述的空中加油機錐套為對稱結構,本實施例僅對一側的結構特征加以描述。所述的一對小翼3通過轉軸6對稱的安裝在連接錐套2前端下側,并能夠以所述轉軸為軸心旋轉。所述轉軸軸心距連接錐套2頂端的距離為該連接錐套2長度的5%。所述轉軸的軸線垂直于所在位置的連接錐套2的表面,并且該軸線與連接錐套2軸向對稱面之間的夾角為Φ,Φ=30°。所述的連接錐套2軸向對稱面過該連接錐套2的軸線,并與水平面垂直。在所述轉軸6與連接錐套2頂端之間固定有定位銷4,并且該定位銷4的表面與轉軸6之間的距離與小翼3的半弦長相同。所述小翼3的展弦比為8,采用EPPLER858高升力翼型的平直翼。當錐套收于加油吊艙內時,在加油吊艙的作用下,小翼折疊收起;當錐套由加油吊艙伸出后,小翼在彈簧5的作用下,小翼繞轉軸旋轉,旋轉至定位銷處,通過所述定位銷定位。所述彈簧5位于連接錐套2的表面,該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小翼的根部,另一端固定在連接錐套2的表面。小翼在彈簧和定位銷的共同作用下固定于與連接錐套軸線垂直位置。小翼受到空氣的作用,產生向上的升力(Fy),該升力作用在錐套上,使其懸浮于加油機上方3 5m處,進行加油。加油完成后,錐套收起,在加油艙油管口的阻擋下小翼收起,油管和錐套收入加油吊艙。權利要求1.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油管、連接錐套、傘套、兩根彈簧、兩個轉軸和一對小翼;所述的一對小翼通過轉軸對稱的安裝在連接錐套前端下側,并能夠以所述轉軸為軸心旋轉;所述轉軸軸心距連接錐套頂端的距離為該連接錐套長度的5% ;所述轉軸的軸線垂直于所在位置的連接錐套的表面,并且該軸線與連接錐套軸向對稱面之間的夾角為①,Φ=30°。2.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錐套軸向對稱面過該連接錐套的軸線,并與水平面垂直。3.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轉軸與連接錐套頂端之間固定有定位銷,并且該定位銷的表面與轉軸之間的距離與小翼的半弦長相同。4.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翼的展弦比為8。5.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彈簧位于連接錐套的表面,該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小翼的根部,另一端固定在連接錐套的表面。全文摘要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包括加油管、連接錐套、傘套、兩根彈簧、兩個轉軸和一對小翼。一對小翼通過轉軸對稱的安裝在連接錐套前端下側,并能夠以轉軸為軸心旋轉。轉軸軸心距連接錐套頂端的距離為該連接錐套長度的5%。轉軸的軸線垂直于所在位置的連接錐套的表面,并且該軸線與連接錐套軸向對稱面之間的夾角為Φ,Φ=30°。本專利技術中,錐套遠離加油機的擾流區,能更穩定的浮于空中,使受油直升機與加油機的對接變得容易,并且受油直升機從加油機上方接近加油機,從而不會穿過加油機機翼、發動機以及加油吊艙產生的擾動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有小翼的空中加油機錐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油管、連接錐套、傘套、兩根彈簧、兩個轉軸和一對小翼;所述的一對小翼通過轉軸對稱的安裝在連接錐套前端下側,并能夠以所述轉軸為軸心旋轉;所述轉軸軸心距連接錐套頂端的距離為該連接錐套長度的5%;所述轉軸的軸線垂直于所在位置的連接錐套的表面,并且該軸線與連接錐套軸向對稱面之間的夾角為Φ,Φ=30°。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史愛明,段義乾,董圣華,秦之軒,田海濤,
申請(專利權)人:西北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