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能夠在一側形成端子電極的鐵氧體磁芯、高生產率制造該鐵氧體磁芯的方法、鐵氧體成形體、鐵氧體研削體、成形裝置和方法、研削裝置和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鐵氧體成形體(3)具有:含鐵氧體材料的第1部分(31),以及與該第1部分(31)相連的含鐵氧體材料的第2部分(32)。該第2部分(32)截面積大于第1部分(31)的截面積,且具有比該第1部分(31)的密度大3%~8%的密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能夠用于變壓器與扼流線圈等電感元件,兩側具有鍔部的表面安裝型鐵氧體磁芯,特別是一側的鍔部可以為大致多邊形等自由度高的形狀的鐵氧體磁芯、鐵氧體研削體。
技術介紹
在構成用于各種電子設備的變壓器與扼流線圈等電感元件的表面安裝型線圈元件中,廣泛采用鐵氧體磁芯。這種鐵氧體磁芯,已知的有兩側具有圓形或略四邊形的鍔部的鼓芯。以下也將鐵氧體磁芯稱作鼓芯。通常,在將兩側具有圓形鍔部的鼓芯用于電感元件時,如圖20那樣來使用。S卩,將絕緣被覆導線85纏繞到磁芯8的軸部82上之后,通過粘結劑84等固定到大致為四邊形的基臺83上,并將上述導線85的兩端分別連接到基臺83具有的兩個端子86,86上,從而得到電感元件。制造如圖20中所示的兩側具有圓形鍔部的鼓芯8的制造方法,是將鐵氧體顆粒沖壓成形為圓柱形的成形體80之后,如圖21、22所示,將鐵氧體成形體80置載在引導裝置93上,通過用研削加工刀91對鐵 氧體成形體80軸向的中央部分進行研削的這種去中心加工,削去所期望的寬度,從而形成兩側具有圓形鍔部81的鐵氧體研削體,再對鐵氧體研削體進行燒制使其收縮而致密化,從而得到鼓芯8。通過連續的沖壓成形和去中心加工,能夠高生產率地制造鼓芯。但是,上述兩側具有圓形鍔部81的鐵氧體鼓芯8,不具有方向的識別性,為了零部件化成電感元件等,需要有基臺83等其他部件,存在必須使用粘結劑84將鼓芯8和基臺83固定起來的問題。因此,即使能夠高生產率低成本地制造鼓芯,在零部件化時生產率也很差,并且需要成本。并且,零部件化后,元件高度成了鼓芯8的高度與基臺83的厚度之和,從而存在即使鼓芯8的高度降低,零部件化后也會增加基臺83的厚度那么多的高度這一問題。特別是在用于高密度安裝的電子設備的芯片級元件等中使用時,成為妨礙薄型化和輕量化的原因。而在專利文獻I中,提出了一種只用鼓芯就能夠實現零部件化的結構,這種鼓芯在兩側形成有大致四邊形的鍔部,一側的鍔部中形成有端子等,從而不需要基臺。但是,上述大致四邊形的鼓芯,需要通過如圖23所示的加工方法對四角柱形狀的成形體80進行研削形成鍔部。這種情況下,由于要對成形體一個個地進行加工,因此生產率不高。無法像兩側鍔部為圓形的鼓芯那樣,應用生產率高、能夠連續進行加工的去中心加工。此外,在對比文件2中,公開了一種一側的鍔部為圓形,另一側的鍔部為四邊形,在該四邊形的鍔部中形成有端子電極的鼓芯。但卻沒有關于其制造方法的記載。專利文獻I JP特開2005-310982號公報專利文獻2 JP實開昭58-187117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上述背景而制作的,其目的是通過讓包括含鐵氧體材料的第I部分,以及與該第I部分相連的含鐵氧體材料的第2部分,該第2部分的截面積大于第I部分的截面積的鐵氧體成形體中,讓第2部分具有比第I部分的密度大3% 8%的密度,來提供一種能夠在一側形成端子電極的鐵氧體磁芯、高生產率制造該鐵氧體磁芯的方法、鐵氧體成形體、鐵氧體研削體、成形裝置和方法、研削裝置和方法。本專利技術的鐵氧體成形體,具有:含鐵氧體材料的第I部分;和與所述第I部分相連,具有比該第I部分的截面積大的截面積,且含鐵氧體材料的第2部分;所述第2部分具有比所述第I部分的密度大3% 8%的密度。并且,本專利技術的鐵氧體成形體中,所述第I部分為圓板形狀,所述第2部分的截面具有至少2個角部。并且,本專利技術的鐵氧體成形體中,所述第2部分為四角板形狀。 并且,本專利技術的鐵氧體成形體中,所述第2部分的截面為長方形。并且,本專利技術的鐵氧體成形體中,所述第2部分的截面為直線和弧構成的形狀。本專利技術的鐵氧體研削體,通過上述鐵氧體成形體進行研削,使得第I部分和第2部分相連的部位比所述第I部分細而得到。本專利技術的鐵氧體磁芯,通過對上述鐵氧體研削體進行燒制而得到。本專利技術的成形方法,用于成形上述的鐵氧體成形體,包括 第I工序,使用具有柱狀的第I沖子部、與該第I沖子部相對置的柱狀的第2沖子部、以及形成有讓所述第1、第2沖子部進行進退的孔部的模具的成形裝置,向該模具的孔部中填充含鐵氧體的顆粒;第2工序,推進所述第I沖子部,對所述顆粒施加壓力;第3工序,推進所述第2沖子部,對所述顆粒施加壓力;和第4工序,推進所述第I沖子部,將其推進到端面位于比第I工序中該第I沖子部被推進的位置更接近所述第2沖子部的位置處。本專利技術的研削方法,使用研削裝置對上述的鐵氧體成形體進行研削,所述研削裝置具有通過支持面對所述鐵氧體成形體進行支持的支持單元,以及圓板狀且外周面對著所述支持面的旋轉研削刀,所述支持面包括位于所述旋轉研削刀的軸向一端側的第I面,以及位于所述旋轉研削刀的軸向另一端側且比所述第I面更靠近所述旋轉研削刀的第2面,該研削方法包括:支持工序,使得所述鐵氧體成形體的第2部分對著所述第I面,將該鐵氧體成形體的第I部分置載在所述第2面上,對所述鐵氧體成形體進行支持;和研削工序,對所述旋轉研削刀進行旋轉驅動,研削所述鐵氧體成形體的第I部分與第2部分相連的部位。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研削方法中,所述支持單元,在所述第I面的與所述第2面相反一偵牝還具有側壁部,該側壁部具有與所述第2面垂直的內側面,所述研削裝置被設置為使得所述側壁部的內側面相對于鉛直方向傾斜,所述支持工序中,按照使得所述第2部分的外端面與所述側壁部的內側面相接觸的方式支持所述鐵氧體成形體。本專利技術的制造方法,具有對通過上述的成形方法所成形的鐵氧體成形體,用上述的研削方法進行研削而得到的鐵氧體研削體進行燒制,得到鐵氧體磁芯的燒制工序。本專利技術的成形裝置,具有:柱狀的第I沖子部;與該第I沖子部相對置的柱狀的第2沖子部;形成有讓所述第1、第2沖子部進行進退的孔部的模具;將所述第I沖子部推進到所述孔部的第I位置處的第I控制單元;在該第I控制單元的動作之后,將所述第2沖子部推進到所述孔部的第2位置處的第2控制單元;和輔助控制單元,在所述第2控制單元的動作之后,將所述第I沖子部推進到所述孔部的第I位置和第2位置之間的第3位置處。并且,本專利技術的成形裝置中,所述第2沖子部的軸截面積比所述第I沖子部的軸截面積小,所述孔部具有讓所述第I沖子部進退的第I孔,和讓所述第2沖子部進退的第2孔。并且,本專利技術的成形裝置中,所述第I沖子部的下端面與所述第2沖子部的上端面相面對。本專利技術的研削裝置,具有通過支持面對被研削物進行支持的支持單元,以及圓板狀且外周面對著所述支持面的旋轉研削刀,其中,所述支持面包括位于所述旋轉研削刀的軸向一端側的第I面,以及位于所述旋轉研削刀的軸向另一端側且比所述第I面更靠近所述旋轉研削刀的第2面。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研削裝置中,在所述第I面的與所述第2面相反一側,還具有側壁部,該側壁部具有與所述第2面垂直的內側面。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研削裝置中,構成為使得所述側壁部的內側面相對于鉛直方向傾斜。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研削裝置中,構成為使得所述內側面相對于鉛直方向傾斜2 8度。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研削裝置中,構成為使得所述內側面相對于鉛直方向傾斜4 6度。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研削裝置中,所述支持單元是一種外周面構成支持所述被研削物的支持面的旋轉盤,所述第2面的直徑比所述第I面的直徑大。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研削裝置中,所述支持單元具有設置在所述外周面的突起部。并且,本專利技術的研削裝置中,所述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鐵氧體研削體,其特征在于,該鐵氧體研削體通過對鐵氧體成形體進行研削而得到,所述鐵氧體成形體由對含鐵氧體材料和PVA的鐵氧體顆粒進行沖壓成形而得到,所述鐵氧體成形體具有沿沖壓成形方向相連的第1部分和第2部分,所述第2部分的與所述沖壓成形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積大于所述第1部分的與所述沖壓成形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積,所述第2部分具有比所述第1部分的密度大3%~8%的密度,通過對所述鐵氧體成形體進行研削,使得所述第1部分和所述第2部分相連的部位的與所述沖壓成形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積比所述第1部分的與所述沖壓成形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的截面積小。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岸本雅史,田中將浩,樋口豐,
申請(專利權)人:日立金屬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