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及其設計方法。所述分流壩包括壩體基礎及設于壩體基礎之上的壩體主體;壩體主體的底部設有連接排導槽的分流孔,壩體主體的頂部設有連接停淤場的分流堰;分流堰位于分流孔的側上方,分流孔的頂面高程與分流堰的底面高程相同;分流孔的橫截面大小根據排導槽設計流量確定,分流堰的橫截面大小根據停淤場設計流量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專利技術充分利用分流孔控制進入排導槽的泥石流流量,合理、高效地將泥石流分配給排導槽和停淤場,防止超設計標準泥石流在排導槽內滿溢威脅下游保護對象,而且也防止超設計標準泥石流進入主河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產生二次災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泥石流防治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能夠。
技術介紹
泥石流災害是我國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之一。2010年8月8日,甘肅舟曲縣三眼峪暴發大型泥石流,泥石流淤埋縣城、堵塞白龍江形成堰塞湖淹沒了近半個縣城,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2010年8月13日,四川綿竹市清平鄉文家溝暴發大型泥石流,堵塞主河,造成十余人死亡和失蹤,及大量汶川地震后重建民房被淤埋。泥石流堵塞主河產生的二次災害越來越被關注。隨著山區社會經濟發展,泥石流工程治理需求越來越旺盛。為了防止泥石流堵塞主河產生二次災害,申請人于2010年12月31日申請了專利號為ZL201010617466.8、名稱為“一種主河輸移控制型泥石流防治方法”的專利技術專利。該專利提出在最大限度利用主河輸移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對泥石流物質進行沿程合理分配,采用相應工程措施進行泥石流防治,實現泥石流的安全排泄,避免過度排泄泥石流導致堵塞主河產生堰塞湖的二次災害;但是對于如何實現工程措施的合理配置,例如泥石流在排導槽和停淤場之間如何合理、高效分配,還需要進一步研發相應的工程結構來實現。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針對目前泥石流防治中缺乏措施在排導槽和停淤場之間分配泥石流的情況,對堆積扇頂、溝道寬闊有修建分流壩條件的泥石流防治,提供一種,合理、高效地將泥石流依次分配給排導槽和停淤場,既充分利用排導槽向主河排放泥石流而發揮主河的輸移能力,又防止超設計標準泥石流在排導槽內滿溢威脅下游保護對象,還進一步防止超設計標準泥石流進入主河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產生二次災害。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包括壩體基礎及設于壩體基礎之上的壩體主體;所述壩體主體的底部設有連接排導槽的分流孔,所述壩體主體的頂部設有連接停淤場的分流堰;分流堰位于分流孔的側上方,分流孔的頂面高程與分流堰的底面高程相同;分流孔的橫截面大小根據排導槽設計流量確定,分流堰的橫截面大小根據停淤場設計流量確定。分流堰的橫截面為梯形,分流堰的橫截面大小(即分流堰平均寬b2和分流堰深度h2)根據以下公式確定,同時滿足分流堰平均寬匕為分流堰深度h2的1.0-2.0倍: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包括壩體基礎(I)及設于壩體基礎(I)之上的壩體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壩體主體的底部設有連接排導槽的分流孔(2),所述壩體主體的頂部設有連接停淤場的分流堰(3);分流堰(3)位于分流孔(2)的側上方,分流孔(2)的頂面高程與分流堰(3)的底面高程相同;分流孔(2)的橫截面大小根據排導槽設計流量確定,分流堰(3)的橫截面大小根據停淤場設計流量確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其特征在于:分流孔(2)寬度Id1小于等于排導槽的底寬。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其特征在于:分流堰(3)的橫截面為梯形,分流堰(3)的橫截面大小根據以下公式確定,同時滿足分流堰(3)平均寬b2為分流堰(3)深度h2的1.0-2.0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壩高度H等于分流孔(2)高度Ii1加上分流堰(3)深度匕再加上安全超高Ah,Ah取值為0.5-1.0m0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壩的橫斷面采用重力式攔砂壩形式,壩體主體采用漿砌石或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的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如下: (一)根據停淤場設計流量Qd_it,初步設定分流堰(3)平均寬b2,按照公式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所述分流壩包括壩體基礎及設于壩體基礎之上的壩體主體;壩體主體的底部設有連接排導槽的分流孔,壩體主體的頂部設有連接停淤場的分流堰;分流堰位于分流孔的側上方,分流孔的頂面高程與分流堰的底面高程相同;分流孔的橫截面大小根據排導槽設計流量確定,分流堰的橫截面大小根據停淤場設計流量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充分利用分流孔控制進入排導槽的泥石流流量,合理、高效地將泥石流分配給排導槽和停淤場,防止超設計標準泥石流在排導槽內滿溢威脅下游保護對象,而且也防止超設計標準泥石流進入主河堵塞主河形成堰塞湖產生二次災害。文檔編號E02B7/02GK103195024SQ201310123288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0日專利技術者陳曉清, 游勇, 崔鵬, 陳建剛, 李昆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分配排導量和停淤量的泥石流分流壩,包括壩體基礎(1)及設于壩體基礎(1)之上的壩體主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壩體主體的底部設有連接排導槽的分流孔(2),所述壩體主體的頂部設有連接停淤場的分流堰(3);分流堰(3)位于分流孔(2)的側上方,分流孔(2)的頂面高程與分流堰(3)的底面高程相同;分流孔(2)的橫截面大小根據排導槽設計流量確定,分流堰(3)的橫截面大小根據停淤場設計流量確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曉清,游勇,崔鵬,陳建剛,李昆,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