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治療宮頸癌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的中藥灌腸劑。中醫認為放射線為熱毒之邪,熱邪壅滯腸中,內陷大腸與氣血相搏,氣機不利,腸絡受傷,傳導失常,從而出現便血、排便困難等癥狀。為此,本發明專利技術選擇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消腫生肌,補氣健脾的中藥委陵菜、金果欖、馬蹄根、逆阿落、白石榴花、禹余糧、跳皮樹、蔓胡禿子、算盤子葉、雞爪草、蕨麻、天王七、白術、芡實,由我院制劑室制成灌腸劑,經臨床試驗,總有效率達到97.8%,而且無不良反應,隨訪半年無復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宮頸癌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的中藥灌腸劑。
技術介紹
放射性直腸炎是宮頸癌慢性放射治療后出現的急性和遠期并發癥之一。在放射治療宮頸癌時,隨著放射劑量的增加,放射線可直接損害腸粘膜細胞而出現放射性直腸炎,放射性直腸炎癥狀出現時間長短不一,80%發生在放療后6個月 2年,臨床癥狀輕重不一,患者常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血、里急后重、肛門疼痛。直腸鏡檢病變多位于直腸前壁充血水腫或潰瘍形成;重者可引起繼發性貧血,生存質量明顯下降,精神壓力大,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但國內外尚無標準治療方法,目前全身治療以抗感染、止血、加強營養等治療,局部治療多以復方普魯卡因灌腸液(普魯卡因+慶大霉素+類固醇激素)灌腸,有一定的療效,但長期使用含有類股醇激素的灌腸,可導致富尼耶壞疽,并且還可使便血癥狀加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宮頸癌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的中藥灌腸劑。中醫認為宮頸癌放射性直腸炎屬“泄瀉”、“便血”、“腸癖”等范疇,放射線為熱毒之邪,熱邪壅滯腸中,內陷大腸與氣血相搏,氣機不利,腸絡受傷,傳導失常,從而出現便血、排便困難等癥狀。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該治療宮頸癌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的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委陵菜10-35份、金果欖5-30份、馬蹄根10-15份、逆阿落5-15份、白石榴花3-13份、禹余糧2-5份、跳皮樹8_14份、蔓胡禿子9_12份、算盤子葉10-35份、雞爪草6-40份、蕨麻7-13份、天王七5_11份、白術10-15份、芡實10-12份。 優選的,委陵菜22份、金果欖20份、馬蹄根13份、逆阿落10份、白石榴花8份、禹余糧4份、跳皮樹11份、蔓胡禿子10份、算盤子葉22份、雞爪草23份、蕨麻10份、天王七8份、白術13份、芡實11份。制備方法將上述中藥加入適量清水煎2次,共濃縮至400mL,紗布過濾,保留灌腸。方中:委陵菜、金果欖、馬蹄根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利尿,止痛;逆阿落、白石榴花、禹余糧止血澀腸,澀腸止瀉,收斂止血;跳皮樹、蔓胡禿子收斂消炎,止瀉;算盤子葉、雞爪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敗毒抗癌,清熱除濕;蕨麻、白術、芡實補氣健脾,益腎固精,益氣補血,理氣活血,消炎鎮痛,生肌。臨床資料1、一般資料92例患者均為2007年12月 2009年12月我院腫瘤科宮頸癌慢性放射性直腸炎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6例,治療組平均年齡(50.45±7.63)歲;從開始放療到出現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平均時間(8.45 + 1.90)月;I度28例;11度12例;ΠΙ度6例;癥狀總評分(6.25+1.86)分。對照組平均年齡(51.75 + 8.03)歲;從開始放療到出現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平均時間(9.60±1.75)月;I度29例;11度13例;111度4例;癥狀總評分(7.20±1.95)分;兩組年齡、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發生時間、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分度、癥狀總評分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2、診斷標準參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中慢性放射性直腸炎診斷標準,盆腔器官腫瘤曾受放射治療或直腸局部外照射(曾有急性直腸炎史)致使粘膜損傷后半年以上,數年甚至10余年出現排便困難,大便變細或排便頻繁、稀便、便血、大便時墜痛等晚期直腸反應,直腸狹窄、潰瘍、瘺管形成。3、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中藥灌腸劑,即取委陵菜22g、金果欖20g、馬蹄根13g、逆阿落10g、白石槽花8g、禹余糧4g、跳皮樹llg、蔓胡秀子10g、算盤子葉22g、雞爪草23g、蕨麻10g、天王七8g、白術13g、突實Ilg,每日I劑,水煎2次,共濃縮至400mL,每次取200mL灌腸,每日2次,每次15分鐘;對照組:采用生理鹽水IOOml加入2%利多卡因5ml、慶大霉素24萬U混合液保留灌腸50min,每日I次,兩組均2周為I個療程。4、癥狀評分標準⑴分度標準參照《國家職業衛生標準》中慢性放射性直腸炎分度標準,I度:偶見便血,粘膜水腫,排便不規則,稀便或便秘;11度:常見便血,粘膜肥厚、直腸狹窄,排便困難,尚可用藥物緩解;111度:全血便、潰瘍或瘺管形成,直腸狹窄,排便嚴重困難,甚至梗阻 。(2)癥狀評分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關于“中藥治療泄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設計的“泄瀉常見癥狀分級量化表”制定。癥狀總評分=大便性狀及頻率計分+便血計分+排便困難程度計分。①大便性狀及頻率:大便基本成形,每日排便3次以下計O分;大便不能成形,每日3 4次計I分;大便稀溏,每日5 10次計2分;大便如水樣,每日10次以上計3分。②血便:無血便計O分;偶爾便血計I分;經常便血計2分;全血便計3分。③排便困難程度:無排便困難計I分;排便稍困難,每次排便時間小于30分鐘計I分;排便困難,每次排便時間在30分鐘 I小時之間計2分;排便嚴重困難,每次排便時間大于I小時計3分。5、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關于“中藥新藥治療泄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療效判定標準制定;瘡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總評分減少> 95% ;顯效:癥狀明顯改善,70%<癥狀總評分減少< 95% ;有效:癥狀明顯有所好轉,癥狀總評分減少< 70% ;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癥狀總評分減少< 30%。6、治療結果兩組治療兩個療程后療效比較,治療組46例,其中痊愈30例占(65.2% ),顯效9例占(19.6%),有效6例占(13.0%)無效I例占(2.2%)總有效率97.8% ;對照組46例,其中痊愈15例占(32.6% ),顯效12例占(26.1% ),有效10例占(21.7% )無效9例占(19.6%)總有效率80.4%;兩組比較,治療組痊愈率、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可比性P < 0.05。7、不良反應治療組在治療過程中未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有6例出現不良反應;隨訪半年,治愈中治療組無復發,對照組復發7例。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稱取委陵菜22g、金果欖20g、馬蹄根13g、逆阿落10g、白石榴花8g、禹余糧4g、跳皮樹llg、蔓胡秀子10g、算盤子葉22g、雞爪草23g、蕨麻10g、天王七8g、白術13g、芡實llg,將上述中藥加入適量清水煎2次,共濃縮至400mL,紗布過濾,保留灌腸。 實施例二:稱取委陵菜35g、金果欖5g、馬蹄根10g、逆阿落15g、白石槽花3g、禹余糧2g、跳皮樹14g、蔓胡秀子9g、算盤子葉35g、雞爪草6g、蕨麻13g、天王七5g、白術15g、芡實10g,將上述中藥加入適量清水煎2次,共濃縮至400mL,紗布過濾,保留灌腸。實施例三:稱取委陵菜10g、金果欖30g、馬蹄根15g、逆阿落5g、白石槽花13g、禹余糧5g、跳皮樹8g、蔓胡秀子12g、算盤子葉10g、雞爪草40g、蕨麻7g、天王七llg、白術10g、芡實12g,將上述中藥加入適量清水煎2次,共濃縮至400mL,紗布過濾,保留灌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宮頸癌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的中藥灌腸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委陵菜10?35份、金果欖5?30份、馬蹄根10?15份、逆阿落5?15份、白石榴花3?13份、禹余糧2?5份、跳皮樹8?14份、蔓胡禿子9?12份、算盤子葉10?35份、雞爪草6?40份、蕨麻7?13份、天王七5?11份、白術10?15份、芡實10?12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宮頸癌慢性放射性直腸炎的中藥灌腸劑,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灌腸劑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藥制成:委陵菜10-35份、金果欖5-30份、馬蹄根10-15份、逆阿落5_15份、白石榴花3-13份、禹余糧2-5份、跳皮樹8-14份、蔓胡禿子9_12份、算盤子葉10-35份、雞爪草6-40份、蕨麻7-13份、天王七5-11份、白術10-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涌,于文霞,殷妮,劉曉艷,潘德利,李文華,遲長功,顧維樂,
申請(專利權)人:李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