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簡易飲料包裝瓶,包括瓶體,瓶體的瓶口設置有第一熱壓密封部,在瓶體內灌裝飲料后,采用熱壓工藝將第一熱壓密封部熱壓粘結形成密封結構,瓶口的外側壁設置有第一拉斷槽,第一拉斷槽與第一熱壓密封部之間的部分形成瓶蓋,沿第一拉斷槽將瓶蓋拉斷后,瓶口敞開形成出液通道,就可以飲用瓶內的液體,飲用完畢后,可以將瓶蓋蓋回到瓶口,保持瓶內液體清潔,該包裝瓶生產制作簡單,灌裝、封口方便,能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飲料包裝瓶。
技術介紹
現有的飲料瓶由瓶體和瓶蓋構成,瓶體和瓶蓋單獨制作,然后將瓶蓋安裝在瓶體的瓶口,這種飲料瓶生產制作和灌裝密封工作較為麻煩,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灌裝、封口方便的建議飲料包裝瓶。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簡易飲料包裝瓶,包括瓶體,所述瓶體的瓶口設置有第一熱壓密封部,在所述瓶體內灌裝飲料后,采用熱壓工藝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熱壓粘結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瓶口的外側壁設置有第一拉斷槽,所述第一拉斷槽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之間的部分形成瓶蓋,沿所述第一拉斷槽將所述瓶蓋拉斷后,瓶口敞開形成出液通道。所述瓶蓋延伸形成出液管,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設置在所述出液管的末端,出液管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的連接部位設置有第二拉斷槽。所述出液管上設置有第一壓痕,所述出液管沿第一壓痕部位自然折彎,使出液管的內部通道封閉。所述瓶蓋設置有補氣管,所述補氣管的末端設置有第二熱壓密封部,所述補氣管與所述第二熱壓密封部的連接部位設置有第三拉斷槽。所述補氣管上設置有第二壓痕,所述補氣管沿壓痕部位自然折彎,使補氣管的內部通道封閉。所述瓶蓋與所述瓶體之間設置有連接部。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簡易飲料包裝瓶瓶口設置有第一熱壓密封部,在瓶體內灌裝飲料后,采用熱壓工藝將第一熱壓密封部熱壓粘結形成密封結構,瓶口的外側壁設置有第一拉斷槽,第一拉斷槽與第一熱壓密封部之間的部分形成瓶蓋,沿第一拉斷槽將瓶蓋拉斷后,瓶口敞開形成出液通道,就可以飲用瓶內的液體,飲用完畢后,可以將瓶蓋蓋回到瓶口,保持瓶內液體清潔,該包裝瓶生產制作簡單,灌裝、封口方便,能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飲料瓶瓶蓋打開后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不飲料瓶瓶蓋蓋回瓶口的結構不意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二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所示飲料瓶第一種打開方式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4所示飲料瓶第二種打開方式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三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飲料瓶第一種打開方式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7所示飲料瓶第二種打開方式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的第四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所示飲料瓶打開方式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專利技術的第五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圖13是圖12所示飲料瓶打開后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I)、第一種實施方式參照圖1至圖3,一種簡易飲料包裝瓶,包括瓶體1,所述瓶體I的瓶口設置有第一熱壓密封部2a,在所述瓶體I內灌裝飲料后,采用熱壓工藝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熱壓粘結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瓶口的外側壁設置有第一拉斷槽6a,所述第一拉斷槽6a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之間的部分形成瓶蓋7,沿所述第一拉斷槽6a將所述瓶蓋7拉斷,拉斷后的狀態如圖2所示,拉斷后瓶口敞開形成出液通道,就可以飲用瓶內的液體,飲用完畢后,可以將瓶蓋蓋回到瓶口,瓶蓋蓋回瓶口后的狀態如圖3所示,就可以保持瓶內液體清潔,該包裝瓶生產制作簡單,灌裝、封口方便,能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2)第二種實施方式參見圖4至圖6,這種結構是對第一種實施方式的改進,其不同之處在于所述瓶蓋7延伸形成出液管3,該出液管3的長度很短,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設置在所述出液管3的末端,出液管3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的連接部位設置有第二拉斷槽6b,這種結構的瓶子有兩個拉開部位,第一種拉開部位參見圖5,沿第二拉斷槽6b拉開后,出液管3敞開,形成較小的出液通道,第二個拉開部位如圖6所示,沿第一拉斷槽6a部位拉開,瓶口敞開,形成較大的出液通道。(3)第三種實施方式參見圖7至圖9,這種結構是在第二種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延長了出液管3的長度,使其形成吸管功能,這種結構的瓶子也有兩個拉開部位,第一種拉開部位參見圖8,沿第二拉斷槽6b拉開后,出液管3敞開,形成較小的出液通道,第二個拉開部位如圖9所示,沿第一拉斷槽6a部位拉開,瓶口敞開,形成較大的出液通道。(4)第四種實施方式參見圖10、圖11,這種結構是在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增加了補氣管,并在補氣管和出液管上設置了起密封作用的壓痕。參見圖10,所述出液管3上設置有第一壓痕4a,所述出液管3沿第一壓痕4a部位自然折彎,使出液管3的內部通道封閉,瓶內的液體不會傾灑。所述瓶蓋7設置有補氣管5,所述補氣管5的末端設置有第二熱壓密封部2b,所述補氣管5與所述第二熱壓密封部2b的連接部位設置有第三拉斷槽6c。所述補氣管5上設置有第二壓痕4b,所述補氣管5沿壓痕4b部位自然折彎,使補氣管5的內部通道封閉,瓶內的液體不會傾灑。這種結構的瓶子也有兩個拉開部位,第一種拉開部位是沿第二拉斷槽6b拉開后,出液管3敞開,形成較小的出液通道,同時沿第三拉斷槽6c拉斷,使補氣管5敞開,形成補氣通道,抬起出液管后,出液管內部形成通道,液體從吸管的通道流出,但瓶內的氣壓低于外界氣壓時,外界氣壓張開補氣管,補充瓶內的氣壓平衡。第二個拉開部位是沿第一拉斷槽6a部位拉開,瓶口敞開,形成較大的出液通道。(4)第五種實施方式參見圖12、圖13,這種結構的瓶子是在第一到第四種其中之一的實施方式基礎上增加連接部,形成掛蓋結構,即所述瓶蓋7與所述瓶體I之間設置有連接部8,瓶蓋打開后掛在瓶體上,飲用完畢后可以很方便將瓶蓋蓋回到瓶口,使瓶內的液體保持干凈衛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簡易飲料包裝瓶,包括瓶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1)的瓶口設置有第一熱壓密封部(2a),在所述瓶體(1)內灌裝飲料后,采用熱壓工藝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熱壓粘結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瓶口的外側壁設置有第一拉斷槽(6a),所述第一拉斷槽(6a)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之間的部分形成瓶蓋(7),沿所述第一拉斷槽(6a)將所述瓶蓋(7)拉斷后,瓶口敞開形成出液通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簡易飲料包裝瓶,包括瓶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I)的瓶口設置有第一熱壓密封部(2a),在所述瓶體(I)內灌裝飲料后,采用熱壓工藝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熱壓粘結形成密封結構,所述瓶口的外側壁設置有第一拉斷槽(6a),所述第一拉斷槽(6a)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之間的部分形成瓶蓋(7),沿所述第一拉斷槽^a)將所述瓶蓋(7)拉斷后,瓶口敞開形成出液通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包裝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蓋(7)延伸形成出液管(3),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設置在所述出液管(3)的末端,出液管(3)與所述第一熱壓密封部(2a)的連接部位設置有第二拉斷槽(6b)。3.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紅彪,
申請(專利權)人:李紅彪,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