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嵌入轉子的螺旋調速定量給料機,包括其上帶進、出料口,其內帶空腔,空腔內設螺旋推進桿的殼體,殼體空腔內自進料口到出料口依次設為帶進料口的進料倉、增壓倉、前緩沖倉、后緩沖倉、帶出料口的平穩出料倉,其特征在于在前緩沖倉與后緩沖倉之間的空腔內設鎖止倉,并在鎖止倉內設置帶葉片的轉子。實現單位螺距的出料量自然穩定一致,形成了轉速與出料量的線性關系,從而大幅提升整機的穩定控制特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粉體加工生產系統中的配套設備,特別涉及各種工業粉體輸送工藝中倉儲物料的粉體整體流卸料裝置。
技術介紹
在工業生產中,粉狀物料的定量輸送控制往往是影響其工藝生產質量的關鍵環節,而粉料在大倉內自上而下的卸放過程中,因諸多工況變化因素,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不同含氣量引發的大幅度料壓波動情況。目前使用的普通等徑管式螺旋給料機,完全依賴于螺旋葉片與外殼的間隙進行鎖止,而通過多片等徑螺旋間的逐級減壓來鎖控出料量,但由于存在螺旋直通料路,當入口物料粉體中出現高含氣液化高壓料時,常導致螺旋給料機出現飽和式沖料,甚至 螺旋停機后仍自流失控。另外現有的粉體轉子喂料機,采用水平轉子分格結構,分格從上部一側進入,填充滿后旋轉到另一側自然落下,但其葉輪與殼體的運行間隙亦是對入口高壓液化料鎖控的薄弱環節,由于生產裝配間隙難以控制,加上運行中的磨損不斷增大,實際運行時,會出現高壓液態料跨越多格擠出前竄,從而產生失控效應,并最終使轉速與給料量之間難以形成穩定的線性比例關系,因此成為眾多工業企業最頭痛的環節之一。上述給料機的流量控制數學模型如下:Y=K*r*X+R 其中:Y是裝置輸出流量,也是受控制對象;K是裝置的計量容積系數,取決于裝置最后工作腔的單位給料容積;1~是裝置最后工作腔的填充密度系數,一般會因料中含氣量增加而降低;X是裝置的驅動轉速,也是控制量;R是裝置最后工作腔的隨機前竄干擾量,一般因裝置的工作間隙在來料含氣高并形成高壓液化時從前一工作腔強行擠壓竄入。正是一般給料裝置均未針對r的波動和R存在進行足夠的抑制和處理,從而導致實際工作中同一驅動X會隨機對應有不同Y的失控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新,負荷低,調速范圍寬,定量控制性優異的螺旋定量給料機,針對性地使填充密度系數r穩定保持在!■ I左右,使前竄干擾量R — > 0,最終獲得接近于理想的線性關系Y=K*X,用于取代傳統的普通螺旋給料機和轉子給料機,大大提升對粉體高壓液化工況的控制平穩效果。本專利技術采用系統工程思想來設計創新,采取特殊結構有機組合的思路來實現對粉體的高壓液化沖擊的復合隔離鎖控,而避免像現有設備那樣,僅僅依賴機械的葉片與殼體運轉間隙緊小,來完成鎖控。本專利技術通過以下措施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嵌入轉子的螺旋調速定量給料機,包括其上帶進、出料口,其內帶空腔,空腔內設螺旋推進桿的殼體,殼體空腔內自進料口到出料口依次設為帶進料口的進料倉、增壓倉、前緩沖倉、后緩沖倉、帶出料口的平穩出料倉,其特征在于在前緩沖倉與后緩沖倉之間的空腔內設鎖止倉,并在鎖止倉內設置帶葉片的轉子。以便粉料自進料口進入后,先通過增壓倉擠壓而形成動態阻尼性收縮后,進入前緩沖倉,并其垂直方向上擴張放松,使粉料中夾帶的部分液化高壓氣體在前緩沖倉內自然釋壓后,向上逸出進入前緩沖倉頂部,以緩解粉料壓力,平衡密度波動,之后擠入鎖止倉中,完成對液化高壓粉體的間隙性前竄動隔離鎖止,再通過鎖止倉中轉子的反向轉動,一方面將后來進入的過多高壓高密度粉料反饋回進料口,實現自適應反饋鎖止穩壓效應,另一方面又使鎖止倉中的粉料進入后緩沖倉內,并在其垂直方向上擴張放松,使粉料中夾帶的其余液化高壓氣體自然向上逸出而進入后緩沖倉頂部,進一步釋放粉料壓力和均化密度,此時的粉料壓力已由進料口處高壓料衰減成為低壓料后,進入平穩出料倉并經出料口排出,使單位螺距的出料量自然穩定一致,最終形成了轉速與出料量的線性比例關系,從而大幅提升整機的穩定控制特性。所述鎖止倉頂部殼體設通孔,通孔上設豎直轉子,并通過支撐架固定豎直轉子于殼體上,轉子下方間隔設置縱向葉片,轉子外圍設有柱狀外殼,外殼的底部間隔設孔槽,夕卜殼的頂部設殼蓋,轉子上端穿過殼蓋上的法蘭及支撐架上的法蘭向上延伸而與聯軸器相連,聯軸器與動力機相連,以便在動力機驅動下使轉子及葉片轉動。所述增壓倉頂部設置圓弧形管段,增壓倉內的螺旋推進桿上設置螺距相等的雙螺旋葉片或三螺旋葉片,以形成第一道動態阻尼區。所述前緩沖倉頂部設置向上凸起的殼體,該殼體的凸起高度為150 250cm,且位于前緩沖倉內的螺旋推進桿上設置螺距不等的單螺旋葉片,以形成彈性減壓區。所述后緩沖倉頂部設置向上凸起的敞口殼體,該殼體的凸起高度為200 300cm,殼體敞口上設有帶排氣孔的蓋板,且位于后緩沖倉內的螺旋推進桿上設置螺距相等的單螺旋葉片,以形成彈性減壓區。所述螺旋推進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及軸承座固定在機座上,且其中一端通過聯軸器與動力機相連,以在動力機驅動下使螺旋推進桿轉動而推進物料。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 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在物料推進過程中,先通過增壓倉擠壓而形成動態阻尼性收縮,再通過前緩沖倉,使物料中夾帶的部分液化高壓氣體自然釋壓,經過鎖止倉,完成對液化高壓粉體的間隙性前竄動隔離鎖止,再通過后緩沖倉,使粉料中夾帶的其余液化高壓氣體再次得到釋壓,使進入平穩出料倉的物料成為低壓料,并經出料口排出,實現單位螺距的出料量自然穩定一致,最終形成了轉速與出料量的線性比例關系,從而大幅提升整機的穩定控制特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 圖2為圖1中的轉子結構示意 圖3為圖2中的轉子斷面結構示意 圖4為圖2中的轉子外殼底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描述,如圖1、圖2、圖3、圖4,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嵌入轉子的螺旋調速定量給料機,包括其上帶進、出料口,其內帶空腔,空腔內設螺旋推進桿的殼體3,其中,殼體3空腔自進料口 11到出料口 25依次設為帶進料口 11的進料倉16、增壓倉18、前緩沖倉19、鎖止倉21、后緩沖倉23、帶出料口 25的平穩出料倉5,并在進料倉15、增壓倉17及前緩沖倉18內設置水平的前螺旋推進桿15,在后緩沖倉23及平穩出料倉5內設置水平的后螺旋推進桿4,在鎖止倉21內設置帶葉片的轉子8 ;所述增壓倉18頂部設置圓弧形管段10,增壓倉18、進料倉16內的螺旋推進桿上設置等距的雙螺旋葉片17,以形成第一道動態阻尼區;所述前緩沖倉19頂部設置向上凸起的殼體9,該殼體9的凸起高度為200cm,且位于前緩沖倉19內的螺旋推進桿上設不等距的一螺旋葉片20,以形成彈性減壓區;所述后緩沖倉23頂部設置向上凸起的敞口殼體6,該殼體6的凸起高度為230cm,殼體敞口上設有帶排氣孔的蓋板7,且位于后緩沖倉23及平穩出料倉5內的螺旋推進桿上設等距的一螺旋葉片22,以形成彈性減壓區;所述鎖止倉21頂部殼體設通孔,通孔上設豎直轉子8,并通過支撐架33固定豎直轉子8于殼體上,轉子8下方間隔設置六片縱向葉片26,豎直轉子8外圍設有柱狀外殼34,柱狀外殼34的底部35間隔設孔槽36,柱狀外殼34的頂部設殼蓋32,轉子5上端穿過殼蓋32上的法蘭27及支撐架33上的法蘭31向上延伸而與聯軸器28相連,聯軸器28與帶減速箱29的動力電機30相連,以便在動力電機30驅動下使轉子8及葉片26轉動;所述螺旋推進桿4、15為同一根桿,桿的兩端分別通過軸承及軸承座2、12固定在機座I上,且桿的右端通過聯軸器13與動力電機14相連,以在動力電機14驅動下使螺旋推進桿4、15轉動而推進物料。工作時:粉料自進料口 11進入進料倉16后,先通過增壓倉18頂部的圓弧形管段10及雙螺旋葉片17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嵌入轉子的螺旋調速定量給料機,包括其上帶進、出料口,其內帶空腔,空腔內設螺旋推進桿的殼體,殼體空腔內自進料口到出料口依次設為帶進料口的進料倉、增壓倉、前緩沖倉、后緩沖倉、帶出料口的平穩出料倉,其特征在于在前緩沖倉與后緩沖倉之間的空腔內設鎖止倉,并在鎖止倉內設置帶葉片的轉子。
【技術特征摘要】
2013.03.07 CN 201310072898.91.一種嵌入轉子的螺旋調速定量給料機,包括其上帶進、出料口,其內帶空腔,空腔內設螺旋推進桿的殼體,殼體空腔內自進料口到出料口依次設為帶進料口的進料倉、增壓倉、前緩沖倉、后緩沖倉、帶出料口的平穩出料倉,其特征在于在前緩沖倉與后緩沖倉之間的空腔內設鎖止倉,并在鎖止倉內設置帶葉片的轉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轉子的螺旋調速定量給料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倉頂部殼體設通孔,通孔上設豎直轉子,并通過支撐架固定豎直轉子于殼體上,轉子下方間隔設置縱向葉片,轉子外圍設有柱狀外殼,外殼的底部間隔設孔槽,外殼的頂部設殼蓋,轉子上端穿過殼蓋上的 法蘭及支撐架上的法蘭向上延伸而與聯軸器相連,聯軸器與動力機相連。3.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立明,
申請(專利權)人:陳立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