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包括行走機構,還包括旋轉機構和舉升機構,旋轉機構設置在行走機構的機架上,旋轉機構由電機帶動減速機后通過兩級齒形帶輪傳動實現連接在大齒輪軸上的車身的翻轉,舉升機構也設置在行走機構的機架上,其通過搖桿Ⅰ和搖桿Ⅱ與通過軸承設置在旋轉機構傳動軸的外圓周面的外套筒鉸接,外套筒與旋轉機構的齒形帶輪箱固定連接,旋轉機構可以對車身進行翻轉,舉升機構可以對車身在電泳液里的進出進行控制。本發明專利技術舉升機構與旋轉機構相結合,實現了車身在電泳處理過程中的翻轉和進出,車身在電泳處理結束后,電泳液在車身基本無殘留,加快進入下一道工序,提高了總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生產用設備,尤其是一種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大多采用軌道上置式,運輸機吊裝在兩軌道下方,在電泳池上方的位置,軌道下沉,裝載著車身的運輸機從電泳池中經過后,繼續前行,這種運輸機因為沒有翻轉功能,車身從電泳池中出來后所攜帶的電泳液需沿車身慢慢滑落,從而延長了下道工序 的等候時間。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以對車身進行翻轉的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包括行走機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機構和舉升機構,旋轉機構設置在行走機構的機架上,所述的旋轉機構包括電機I,與電機I相連接的減速機I,設置在減速機輸出軸上的小齒形帶輪I,與小齒形帶輪I通過齒形帶相嚙合的大齒形帶輪I,與大齒形帶輪I通過鍵連接的傳動軸,在傳動軸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小齒形帶輪II,小齒形帶輪II設置在齒形帶輪箱里,在齒形帶輪箱內還設置有大齒形帶輪II,穿過大齒形帶輪II的大齒形帶輪II軸通過軸承與齒形帶輪箱固定連接,小齒形帶輪II和大齒形帶輪II與同一根環形齒形帶相嚙合,在大齒形帶輪II軸的伸出齒形帶輪箱的一端設置車身安裝架;所述舉升機構包括電機II,與電機II動力軸相連接的減速機II,安裝在減速機II輸出軸上的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與固定連接在機架上的齒條相嚙合,在減速機II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減速機II輸出軸平行的連接軸I,所述連接軸I的兩端分別與連桿I和連桿II的一端鉸接,所述旋轉機構的傳動軸的外面通過軸承設置外套筒,外套筒的一端固定連接齒形帶輪箱,固定連接在外套筒上的搖桿I與連桿I鉸接,固定連接在齒形帶輪箱上的搖桿II和連桿II鉸接。所述電機II固定在支架上,舉升機構通過電機II的驅動在機架上來回移動最終實現車身安裝架的升降。所述支架上設置滑槽,所述滑槽與固定在機架上的導軌相配合。所述搖桿I與外套筒通過脹緊套相連接。所述的舉升機構還包括一個空氣彈簧,所述空氣彈簧一端與機架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搖桿I鉸接。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機架、固定連接為一體的上軌道和下軌道及行走驅動裝置,機架的兩端向下分別垂直設置立軸I和立軸II,在立軸I和立軸II上,與下軌道上方相應的位置設置行走輪,所述上軌道和下軌道均為兩條,在兩條下軌道之間,立軸I和立軸II的下端分別設置導向輪I,在立軸I和立軸II的上端,位于兩上軌道之間的位置分別設置導向輪II,行走驅動裝置通過設置在行走輪軸上的驅動輪為行走機構提供動力。所述的立軸I和立軸II之間設置連接軸II。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舉升機構與旋轉機構相結合,旋轉機構可以對車身進行翻轉,舉升機構可以對車身在電泳液里的進出進行控制,從而最終實現了車身在電泳處理過程中的翻轉和進出,使得車身在電泳處理結束后,電泳液在車身上基本無殘留,從而可以加快進入下一道工序,提高總的工作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行走機構的主視圖。圖3為圖2的左視圖。圖4為圖1中滑槽部位的局部放大圖。圖中,1、旋轉機構,101、電機I,102、減速機I,103、小齒形帶輪I,104、大齒形帶輪I,105、傳動軸,2、舉升機構,201、電機II,202、齒條,203、連接軸I,204、連桿I,205、空氣彈簧,206、搖桿I,207、外套筒,208、齒形帶輪箱,209、搖桿II,210、連桿II,211、支架,2111、滑槽,212、導軌,3、行走機構,301、機架,302、上軌道,303、下軌道,304、導向輪II,305、導向輪I,306、行走輪,307、立軸I,308、連接軸II,309、立軸II,310、行走驅動裝置,311、車身安裝架,312、大齒形帶輪II軸。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具體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包括行走機構3,還包括旋轉機構I和舉升機構2,旋轉機構I設置在行走機構3的機架301上,所述的旋轉機構I包括電機I 101,與電機I 101相連接的減速機I 102,設置在減速機I 102輸出軸上的小齒形帶輪I 103,與小齒形帶輪I 103通過環形齒形帶相嚙合的大齒形帶輪I 104,與大齒形帶輪I 104通過鍵連接的傳動軸105,在傳動軸105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小齒形帶輪II,小齒形帶輪II設置在齒形帶輪箱20 8里,在齒形帶輪箱208內還設置有大齒形帶輪II,穿過大齒形帶輪II的大齒形帶輪II軸通過軸承與齒形帶輪箱208固定連接,小齒形帶輪II和大齒形帶輪II與同一根環形齒形帶相嚙合,在大齒形帶輪II軸的伸出齒形帶輪箱208的一端設置車身安裝架311 ;電機I 101通過減速機I 102帶動小齒形帶輪I 103轉動,小齒形帶輪I 103通過環形齒形帶帶動大齒形帶輪I 104轉動,大齒形帶輪I 104通過傳動軸105帶動小齒形帶輪II轉動,所述小齒形帶輪II帶動大齒形帶輪II和與大齒形帶輪II鍵連接的大齒形帶輪II軸312的轉動,從而最終帶動車身安裝架311的轉動。舉升機構2包括電機II 201,與電機II 201動力軸相連接的減速機II,安裝在減速機II輸出軸上的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與固定連接在機架301上的齒條202相嚙合,在減速機II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減速機II輸出軸平行的連接軸I 203,所述連接軸I 203的兩端分別與連桿I 204和連桿II 210的一端鉸接,所述旋轉機構I的傳動軸105的外面通過軸承設置外套筒207,外套筒207的一端固定連接齒形帶輪箱208,所述外套筒207與搖桿I206的一端通過脹緊套相連接,所述搖桿I 206的另一端與連桿I 204的另一端鉸接,固定連接在齒形帶輪箱208上的搖桿II 208和連桿II 210的另一端鉸接,所述電機II 201固定在支架211上,所述支架211上設置滑槽2111,所述滑槽2111與固定在機架301上的導軌21相配合。舉升機構2還包括一個空氣彈簧205,所述空氣彈簧205 —端與機架30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搖桿I 206鉸接,空氣彈簧205可使舉升機構在工作過程中運動柔緩。當需要舉升齒形帶輪箱208時,電機II 201帶動減速機II輸出軸上的傳動齒輪相對齒條202旋轉,從而帶動支架211通過滑槽2111沿著導軌212移動,固定連接在減速機II 一側的連接軸I 203通過連桿I和連桿II帶動分別連接的搖桿I和搖桿II從而帶動外套筒207的旋轉和齒形帶輪箱208的舉升,最終帶動車身安裝架311的舉升。行走機構3包括機架301、固定連接為一體的上軌道302和下軌道303及行走驅動裝置310,機架301的兩端向下分別垂直設置立軸I 307和立軸II 309,所述的立軸I 307和立軸II 309之間設置連接軸II 308,連接軸II 308對行走機構3起加強強度的作用,在立軸I 307和立軸II 309上,與下軌道303上方相應的位置設置行走輪306,所述上軌道302和下軌道303均為兩條,在兩條下軌道303之間,立軸I和立軸II的下端分別設置導向輪I305,在立軸I 307和立軸II 309的上端,位于兩上軌道302之間的位置分別設置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包括行走機構(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機構(1)和舉升機構(2),旋轉機構(1)設置在行走機構(3)的機架(301)上,所述的旋轉機構(1)包括電機Ⅰ(101),與電機Ⅰ(101)相連接的減速機Ⅰ(102),設置在減速機Ⅰ(102)輸出軸上的小齒形帶輪Ⅰ(103),與小齒形帶輪Ⅰ(103)通過齒形帶相嚙合的大齒形帶輪Ⅰ(104),與大齒形帶輪Ⅰ(104)通過鍵連接的傳動軸(105),在傳動軸(105)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小齒形帶輪Ⅱ,小齒形帶輪Ⅱ設置在齒形帶輪箱(208)里,在齒形帶輪箱(208)內還設置有大齒形帶輪Ⅱ,穿過大齒形帶輪Ⅱ的大齒形帶輪Ⅱ軸(312)通過軸承與齒形帶輪箱(208)固定連接,小齒形帶輪Ⅱ和大齒形帶輪Ⅱ與同一根環形齒形帶相嚙合,在大齒形帶輪Ⅱ軸的伸出齒形帶輪箱(208)的一端設置車身安裝架(311);所述舉升機構(2)包括電機Ⅱ(201),與電機Ⅱ(201)動力軸相連接的減速機Ⅱ,安裝在減速機Ⅱ輸出軸上的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與固定連接在機架(301)上的齒條(202)相嚙合,在減速機Ⅱ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減速機Ⅱ輸出軸平行的連接軸Ⅰ(203),所述連接軸Ⅰ(203)的兩端分別與連桿Ⅰ(204)和連桿Ⅱ(210)的一端鉸接,所述旋轉機構(1)的傳動軸(105)的外面通過軸承設置外套筒(207),外套筒(207)的一端固定連接齒形帶輪箱(208),固定連接在外套筒(207)上的搖桿Ⅰ(206)與連桿Ⅰ(204)的另一端鉸接,固定連接在齒形帶輪箱(208)上的搖桿Ⅱ(208)和連桿Ⅱ(210)的另一端鉸接,所述電機Ⅱ(201)固定在支架(211)上,舉升機構(2)通過電機Ⅱ(201)的驅動在機架(301)上來回移動最終實現車身安裝架(311)的舉升。...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身電泳處理用運輸機,包括行走機構(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機構(I)和舉升機構(2 ),旋轉機構(I)設置在行走機構(3 )的機架(301)上,所述的旋轉機構(I)包括電機I (101),與電機I (101)相連接的減速機I (102),設置在減速機I (102)輸出軸上的小齒形帶輪I (103),與小齒形帶輪I (103)通過齒形帶相嚙合的大齒形帶輪I (104),與大齒形帶輪I (104)通過鍵連接的傳動軸(105),在傳動軸(105)的另一端固定設置小齒形帶輪II,小齒形帶輪II設置在齒形帶輪箱(208)里,在齒形帶輪箱(208)內還設置有大齒形帶輪II,穿過大齒形帶輪II的大齒形帶輪II軸(312)通過軸承與齒形帶輪箱(208)固定連接,小齒形帶輪II和大齒形帶輪II與同一根環形齒形帶相嚙合,在大齒形帶輪II軸的伸出齒形帶輪箱(208)的一端設置車身安裝架(311);所述舉升機構(2)包括電機II (201),與電機II (201)動力軸相連接的減速機II,安裝在減速機II輸出軸上的傳動齒輪,所述傳動齒輪與固定連接在機架(301)上的齒條(202)相嚙合,在減速機II的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減速機II輸出軸平行的連接軸I (203),所述連接軸I (203)的兩端分別與連桿I (204)和連桿II (210)的一端鉸接,所述旋轉機構(I)的傳動軸(105)的外面通過軸承設置外套筒(207),外套筒(207)的一端固定連接齒形帶輪箱(208),固定連接在外套筒(207)上的搖桿I (206)與連桿I (204)的另一端鉸接,固定連接在齒形帶輪箱(208)上的搖桿II (208)和連桿II (210)的另一端鉸接,所述電機II (201)固定在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戈北京,陳勇,高超波,曲銀燕,劉云峰,王新峰,
申請(專利權)人:機械工業第四設計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