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載貨船舶,該載貨船舶具有:載貨甲板,該載貨甲板用于承載至少一個獨立漂浮的物體(10);以及用于部分浸沒的裝置,該用于部分浸沒的裝置用于部分浸沒所述船舶以淹沒所述載貨甲板,從而使所述至少一個漂浮的物體(10)在所述載貨甲板之上漂浮,所述載貨甲板(44,54)在所述船舶處于適航縱傾時具有向下且向內的斜坡。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裝載和卸載所述載貨船舶的方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涉及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討論的載貨船舶。本專利技術還涉及如方法獨立權利要求9的前序部分所討論的裝載和卸載載貨船舶的方法。現有技術已知這樣的船或船舶,它們被設計成獨立地運輸漂浮的物體(像浮橋、快艇或不同的載重或運貨駁船或平底貨船等)。作為這些種類的船的示例,載駁船或駁船母船,有時也稱為載駁貨船(LASH)或貨船已在下文中被討論。這種載駁船工作,使得多個獨立漂浮的運貨駁船裝載中母船上,該母船將完全滿載的駁船運輸到港口或靠近船不能行進但是駁船可以進一步運送它們的貨物的內陸水道的一些其他合適的位置。駁船被從載駁船卸載,使得它們能繼續它們的旅行到目的港。然后,空的駁船在船上被裝載并且被運送到用于裝載的另一個港口。載駁船可以基于進行裝載和卸載的地方被分成兩組。第一組載駁船由船尾或尾部或者船首可裝載的駁船母船形成,這些駁船母船中裝載和卸載沿載駁船的縱向進行。第二組載駁船由側面可裝載且可卸載的載駁船形成,在這些載駁船中裝載和卸載沿船的橫向(即,從船的側面)進行。存在從載駁船卸載駁船的幾種不同的方法。駁船母船可以設置有用于從船升起駁船的起重機。另一個備選方案是升降機,該升降機也沿豎直方向操縱駁船。第三個備選方案是使用所謂的浮動船塢原理,這意味著載駁船可以被淹沒,即部分地浸沒以降低整個船,使得駁船在船上保持浮在水上,位于駁船或載貨甲板之上。通過填充壓載艙來執行淹沒,使得船的吃水可以根據需要被調節。利用浮動船塢原理的現有技術的駁船母船被操作,使得當卸載船正在運輸的駁船時,整個載駁船的吃水通過泵水或允許水流入壓載艙來增加,使得完全滿載的駁船開始在駁船甲板之上漂浮,由此可以從母船移除獨立漂浮的駁船。如果載駁船具有一層以上的駁船,那么來自上層的至少一個駁船在最低層的駁船中的一個或更多個駁船已被移除之后,然后借助于升降機或相似的升降裝置被向下降低到載駁船的貨倉的底部,在貨倉的底部,所述駁船漂浮并且可被從載駁船移除。然而,現有技術的載駁船具有為應用浮動船塢原理的所有駁船母船所共有的問題。改變船舶的吃水(即,首先增加吃水以卸載和/或裝載,然后減小吃水以使船舶回到其航行吃水)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并且需要將大量水泵入壓載艙和從壓載艙泵出大量水,由此用于泵送的能量也是相當大的。存在為什么載駁船的吃水必須被改變如此多的幾個原因。主要原因在于:.考慮到用于最小化燃料消耗的拖拉而必須優化處于適航縱傾的船的吃水,并且 載駁船的艉舷板在適航縱傾下必須定位在吃水線水平面處或之上以避免阻力增大,由此 駁船甲板必須定位在吃水線處或之上。因此,清楚 的是,載駁船的吃水必須稍微改變超過滿載的駁船的吃水。并且進一步,用于駁船的適當漂浮并且尤其是用于引導駁船離開貨艙的前提是在駁船開始漂浮的同時駁船甲板的方向是水平的,使得駁船不會傾向于沿任何方向移動但是保持其在駁船甲板之上就位直到從駁船甲板移除駁船。另一個問題與上述問題緊密相關,涉及當載駁船用來將滿載的駁船輸送到幾個港口時泵送和能量效率關系情況。換言之,載駁船在一港口卸載一個駁船或幾個駁船,在船上裝載一個或更多個空的駁船,航行到另一個港口并且重復卸載和裝載操作。現在,在每個港口中,壓載艙被填充到這樣的程度,即,所有的駁船(在底層中,如果更多層)開始漂浮,并且在卸載駁船之后,壓載艙被倒空,或者更一般而言,達到由船穩定性所要求的吃水所指示的它們的航行條件。換言之,即使僅一個駁船應被移除,所有的駁船也要漂浮。這再次導致用于將壓載艙填充到由期望的吃水所要求的水平并且在卸載和/或裝載之后至少部分地倒空壓載艙所需的能量和時間的巨大消耗。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針對上述問題中的至少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一種方案是將載駁船布置成僅能被部分淹沒。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針對關于卸載一個或幾個駁船的問題的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在卸載之前僅將完全滿載的駁船的一部分布置成漂浮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又一個目的在于為可側面裝載和卸載的載駁船(side-loadable andoff loadable barge carrier)提供新的結構。以類似的方式,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中的至少一些目的通過這樣的載貨船舶來滿足,該載貨船舶具有:載貨甲板,該載貨甲板用于運輸至少一個獨立漂浮的物體;以及用于部分浸沒的裝置,該用于部分浸沒的裝置用于將所述船舶部分地浸沒,以淹沒載貨甲板,從而使至少一個獨立漂浮的物體在載貨甲板之上漂浮,所述載貨甲板在所述船舶處于適航縱傾時具有向下且向內的斜坡。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中的至少一些目的通過裝載和卸載載貨船舶的方法來滿足,所述船舶具有帶有載貨甲板的貨艙,包括至少一個獨立漂浮的物體的貨物被裝載在所述載貨甲板上,所述裝載和卸載是通過下述方式來完成的,部分地浸沒船舶以淹沒載貨甲板,從而使至少一個物體漂浮在載貨甲板之上,以及將至少一個物體引出或引入貨艙,在所述方法中,通過使船舶傾斜來使該船舶的載貨甲板的至少一部分與大致水平的方向齊平,由此載貨甲板的大致水平的部分被降低并且被淹 沒以具有足以允許至少一個獨立漂浮的物體在載貨甲板之上漂浮的水位。本專利技術的船舶和方法的其他特征從所附的從屬權利要求中將變得清楚。當解決上述問題和缺點中的至少一些時,本專利技術還能產生許多其它優點,其中幾個優點在下文中列出。.減少填充/倒空壓載艙所需的能量.減少填充/倒空壓載艙所需的時間.通過使貨物(駁船)的重心降低來提高船舶穩定性然而,應該理解的是,所列的優點僅是可選的,由此它取決于在獲得一個或更多個優點的情況下實施本專利技術的方法。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更詳細地說明本專利技術,附圖中:附圖說明圖1a和圖1b示出了現有技術的處于航行和裝載/卸載位置的駁船母船的側視圖,圖2a和圖2b示出了現有技術的處于航行和裝載/卸載位置的駁船母船的剖視圖,圖3a和圖3b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優選實施方式的處于航行和裝載/卸載位置的駁船母船的側視圖,圖4a和圖4b示出了圖3a和圖3b的駁船母船的兩個不同的剖視圖,圖5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優選實施方式的駁船母船的側視圖,以及圖6a和圖6b示出了圖5的處于航行和裝載/卸載位置的駁船母船的剖視圖。圖1a和圖1b示出了現有技術的載駁船。控制臺2、儲藏和起居艙室4以及輪機艙6被布置在駁船母船或駁船或貨船的船首8處。船的大部分長度都被用于運輸貨物,即,獨立漂浮的駁船10。載貨甲板14或駁船甲板(即,貨艙12的地板)大致水平,并且其高度使得船尾18處的艉舷板16處于或略高于吃水線WL。吃水線WL根據定義是由水在船的船殼或任何漂浮的物體上形成的線。艉舷板的豎直位置對于最小化航行中的阻力是重要的。阻力在艉舷板位于吃水線上方時處于最小值。對于載駁船來說,最優結構是使艉舷板和向上傾斜的船底之間的邊界線位于吃水線處或位于吃水線的上方,于是阻力是最小的。駁船甲板盡可能得低,以在它本身和向上傾斜的船底之間留下足夠的空間,供操舵裝置和/或推進器驅動單元和鋼結構使用。駁船甲板14可以在船尾18處打開或者可借助于門關閉。為簡單起見,用于堆疊兩層或幾層駁船的裝置未被示出,因為其不是本專利技術的一部分。在駁船甲板14下方設置有螺旋槳軸系20、操舵裝置和壓載艙22 (通常用于海水)。船舶的螺旋槳24和舵26定位在艉舷板16下方。這里,已經示出了駁船母船設置有位于輪機艙6中的發動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K·萊萬德,O·萊萬德,
申請(專利權)人:瓦錫蘭芬蘭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