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被處理水導入酸生成槽中,使該被處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機酸后,將該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導入到填充有流動性非生物載體的甲烷生成槽中進行甲烷發酵處理的厭氧性處理方法中,防止甲烷生成槽內的載體上浮且繼續進行穩定的處理。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將流入甲烷生成槽中的酸生成槽的處理水中的有機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CODCr濃度抑制在300mg/L以下,防止甲烷生成槽內的酸生成反應及因此造成的微生物增殖,防止載體彼此的固著、上浮或阻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將被處理水導入酸生成槽將該被處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機酸后,將該酸生成槽的流出水導入填充有流動性非生物載體的甲烷生成槽進行甲烷發酵處理的。
技術介紹
作為有機性排水的,采用有在反應槽中以高密度形成沉降性的大的顆粒狀污泥,使含有溶解性BOD的有機性排水以向上流的方式通水,以形成污泥床(Sluge blanket)的狀態接觸并進行高負荷高速處理的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Blanket:向上流式厭氧性污泥床)法。該方法中,使消化速度慢的固態有機物分離并另外處理,且通過使用厭氧性微生物密度高的顆粒狀污泥,僅厭氧性地處理消化速度快的溶解性有機物,在高負荷進行高速處理。作為發展該UASB法的方法,也進行有使用高度高的反應槽以更高流速通水,以高展開率使污泥床展開,進一步在高負荷下進行厭氧性處理的EGSB(Expanded Granule Sludge Blanket:展開的顆粒狀污泥床)法。UASB法、EGSB法等的使用顆粒狀污泥的厭氧性處理中,使含有厭氧性微生物的污泥維持、增殖成顆粒狀而進行處理。該,與利用使污泥保持于載體上的固定床或流動床的處理相比,可達成高的污泥保持濃度,因此,可高負荷運轉。另外,這些方法通過從已運轉中的處理系統中處置剩余的污泥,可在短期間啟動而有效率。使用顆粒狀污泥的這些方法,在排水的COD濃度較高(以C0D&濃度計大概為2000mg/L以上)時的效率非常高,但于COD濃度較低時(以C0D&濃度計大概為2000mg/L以下),產生必需于反應槽中流入大量水,而容易使顆粒流出,有時無法發揮穩定性能。以這些方法處理不易形成顆粒狀的種類或組成的排水時,會有于初期投入的顆粒會緩慢解體,成為無法運轉的情況。 相對于此,使用流動性的非生物載體的方法,能夠以過濾網(screen)等機械方法防止載體從反應槽流出,且,可確保載體表面常時成為微生物的生育場所,因此,有即使是低濃度的COD排水或會使顆粒解體的排水仍可適用的優點。含有糖、蛋白質等的高分子成分的有機性排水,有通過使用酸生成槽及厭氧性反應槽的2相式厭氧性裝置進行處理的情形。將有機性排水導入酸生成槽中,將該排水中的高分子分解成乙酸或丙酸的低分子有機酸后,于填充有顆粒或載體的反應槽中進行處理。僅包含甲醇、乙酸等的甲烷生成細菌可直接利用的化合物的排水時,能夠不設置酸生成槽,使被處理水直接通過填充顆粒或載體的反應槽的I相式處理裝置進行有效率的處理。含有較多高分子成分的被處理水,預先以酸生成槽將高分子成分分解而低分子化,由此,在后級的反應槽以高處理效率進行處理。在專利文獻I中,記載有以酸生成槽處理有機性排水后,以向上流方式通入UASB法甲烷生成槽而進行處理的。專利文獻I中記載的厭氧性處理,通過控制導入甲烷生成槽中的液體中的糖/C0D&比,而在UASB法甲烷生成槽內增殖高活性且沉降性良好的顆粒污泥。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以酸生成槽(原水調整槽)處理高濃度的啤酒廢液后,稀釋至C0D&濃度3000mg/L以下,并導入填充有載體的流動床式甲烷發酵槽,而對應于排液量及水質變動的啤酒廢液的處理方法。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154785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4-110097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使用流動性非生物載體的厭氧處理方法,能夠穩定地處理于顆粒法中難以處理的低濃度排水或組成失衡的排水。然而,通過繼續處理,會使附著于載體的生物膜肥大化而使載體彼此固著,且使固著的載體上浮。若載體上浮,則有在反應槽(填充載體的甲烷生成槽)上部會發生浮渣使處理能力降低,且載體累積于流路中而引起阻塞配管等的運轉障礙的情況。本專利技術提供解決該等 課題的。解決課題的方法本專利技術等人為解決上述課題而反復研究的結果,發現在將被處理水導入酸生成槽中,使該被處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機酸后,將該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導入到填充流動性非生物載體的甲烷生成槽中進行甲烷發酵處理的厭氧性處理中,通過使該甲烷生成槽的流入水中的有機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含量成為特定值以下,可防止甲烷生成槽內的載體上浮且繼續進行穩定的處理。 本專利技術是基于這些見解而完成的,其要旨如下。 一種,其是將被處理水導入酸生成槽中,使該被處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機酸后,將該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導入到填充有流動性非生物載體的甲烷生成槽中進行甲烷發酵處理的,其特征在于,將該甲烷生成槽的流入水中的有機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C0D&濃度設為300mg/L以下。如所述的,其中,將該甲烷生成槽中的附著于載體上的微生物的單位負荷設為I 10kg-C0D&/kg-VSS/天。如或所述的,其中,前述有機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是碳數7以上的有機物。如至中的任一項所述的,其中,前述被處理水的C0D&濃度是300mg/L以上,該被處理水的全部C0D&中的源自有機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C0D&是30%以上。如至中的任一項中所述的,其中,前述載體的大小是1.0 5.0mm,沉降速度是200 500m/hr (hr是表不小時)。專利技術的效果在本專利技術中,將被處理水導入酸生成槽中使該被處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機酸后,將該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導入到填充流動性非生物載體的甲烷生成槽中進行甲烷發酵處理。通過使該甲烷生成槽的流入水中的有機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的COD&濃度成為300mg/L以下,通過以下作用機制,而防止因生物膜的肥大化而引起載體彼此固著、已固著載體的上浮、流路阻塞等的運轉障礙,而可長期穩定地持續進行有效率的厭氧性處理。在酸生成槽中將高分子成分轉化成有機酸,此時生成分散狀菌體。分散狀菌體即使流入填充有載體的甲烷生成槽也不會累積,朝處理水流出。在甲烷生成槽中增殖厭氧性原生動物時,分散狀菌體被原生動物捕食。該原生動物為食物鏈中的高等生物,其增殖量也即剩余污泥的生成量非常少,故利用原生動物的增殖不會使載體固著、上浮。通過甲烷生成槽進行處理的酸生成槽的處理水中殘留規定量以上的高分子成分時,在甲烷生成槽內部發生酸生成反應。已知會使負責酸生成的微生物增殖速度加快,相較于甲烷生成菌其污泥發生量也格外變多。因此,在甲烷生成槽內部進行較多酸生成反應時,微生物的增殖量變多,載體彼此因生物膜而容易固著,成為引起上浮或阻塞問題的原因。通過將導入甲烷生成槽的酸生成槽的處理水的有機酸以外的高分子成分抑制在300mg/L以下,能夠防止如上述的在甲烷生成槽內的酸生成反應以及因此造成的微生物的增殖,能夠防止載體彼此的固著、上浮或阻塞。在顆粒法中,為維持顆粒,在甲烷生成槽流入水中需要若干量的高分子成分,但于本專利技術中,使甲烷生成菌在非生物載體表面上生育,因此,并無必要必須含有高分子成分,在300mg/L以下也可運轉。也可進行對難以形成顆粒的不含有高分子成分的有機酸或低分子有機性排水進行處理的運轉。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實施例所用的厭氧性處理裝置的構成的系統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將被處理水導入酸生成槽中使該被處理水中的高分子成分分解成有機酸后,將該酸生成槽中的流出水導入到充填有流動性非生物載體的甲烷生成槽中進行甲烷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進藤秀彰,德富孝明,
申請(專利權)人:栗田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