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農業機械
,涉及一種輪齒式核桃剝殼機。
技術介紹
核桃原產歐洲東南部、亞洲西部,漢代傳入中國。中國核桃種植面積1050萬畝,年產干果262.5萬噸,居世界之首。核桃按成熟期分,有夏核桃、秋核桃;核桃按果殼光滑程度分,有光核桃、麻核桃;核桃按果殼厚度分,有薄殼核桃和厚殼核桃。現代營養研究資料顯示,一斤核桃仁相當于五斤雞蛋或九斤牛好奶的營養價值。在國外稱“大力士食品”、“營養豐富的堅果”、“益智果”,在國內享有“萬歲子”、“長壽果”、“養人之寶”的美稱。核桃現有的剝殼方法大多通過破裂核桃外殼,從而達到殼和仁分離之目的。核桃的具體剝殼方式有:撞擊剝殼、剪切剝殼和擠壓剝殼。由于核桃品種繁多,尺寸各異、形狀不規則、內部結構均差別較大,殼仁間隙大小不一,核桃殼的厚度、強度也差異較大,破殼的撞擊力、剪切力和擠壓力難以控制,給破殼帶來一定難度。如果核桃不定位處于自由狀態,更難以實現破殼。
技術實現思路
為克服現有技術之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容易,實現核桃剝殼機械化。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輪齒式核桃剝殼機主要由傳動機構、破殼機構、中心距微調機構和電機組成,傳動機構由電動機、帶輪、V帶組成,破殼機構由喂料斗、限流齒、內齒固定筒、外齒動輥、輪齒,出料口組成,中心距調節機構由調節螺栓、限位槽、回轉軸定位裝置組成,內齒固定筒與外齒動輥不同心,偏距分別為el、e20附圖說明圖1是輪齒式核桃剝殼機示意圖。圖2是A-A剖面圖。圖3是B向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1、圖2和圖3,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輪齒式核桃剝殼機 ...
【技術保護點】
輪齒式核桃剝殼機由傳動機構、破殼機構和中心距微調機構組成,其特征是:傳動機構由電動機(1)、帶輪(2、4)和V帶(3)組成,破殼機構由喂料斗(6)、限流齒(5)、內齒固定筒(7)、外齒動輥(10)、輪齒(8)、輪齒(9)和出料口(11)組成,中心距調節機構由調節螺栓(13)、限位槽(14)、回轉軸定位裝置(12)組成,齒輪(8)、(9)的幾何中心分別為o1、o2,齒輪(8)固定,齒輪(9)回轉,其軸與回轉軸定位裝置12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賢華,朱月,陳永燕,秦紅梅,陽曉霞,李楊,
申請(專利權)人:朱賢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