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屬于醫用輔助測量器具。由標準刻度尺A、標準刻度尺B和標準刻度尺C組成,三尺同軸依次裝配,由尺端轉軸固定于一體,轉軸的軸線為刻度起點,標準刻度尺A的轉軸端開有正方形缺口,標準刻度尺B和標準刻度尺C的轉軸端分別裝有半圓環形角度尺,當標準刻度尺B和標準刻度尺C繞轉軸展開位于同一條直線時,兩個半圓環形角度尺組成圓環形,當三根標準刻度尺繞轉軸合并時,標準刻度尺B、標準刻度尺C半圓形位于同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了以往神經外科醫生手術前沒有輔助工具而測量不準確的缺點,為準確切口設計及高質量完成手術提供保證,同時具有結構合理,攜帶方便、堅固耐用、造價低廉、操作簡單且測量準確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顱腦手術前病變定位及切口設計所應用測量工具,屬于醫用輔助測量器具。
技術介紹
由于顱腦解剖及功能的特殊性,顱內病變的常規手術,如準確設計手術切口及入路才能在術中精確及高質量切除病變,且不損傷正常腦組織尤其是功能區腦組織顯得尤為重要。臨床手術切口設計多需由醫生在手術前人為簡單測量后于頭皮表面畫出。顱腦手術前病人需行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確定病變,也為手術設計提供相應依據。但CT或MR所提供給醫生的是平面影像,而頭顱為立體類球形,因此如何將二者完全對應于一體,即根據影像資料于頭顱表面準確標記病變部位及顱腦解剖結構并設計切口顯得尤為重要。神經外科醫生術前會根據影像資料測量并評估結果,對應人體顱面的一些體表標志鼻根,眉弓、顴骨,乳突及枕外隆突等標記病變部位的體表投影,并進一步標記出重要顱內解剖結構如外側 裂、中央溝或靜脈竇的體表投影,同時標記病變部位、大小及最長軸的角度,此過程需要進行距離及角度的測量。目前由于沒有專用的測量工具,醫生只能粗略測量,結果有失精確性,同時上述物品不能進行相關角度的測量,因此所測結果或設計切口難免有所偏差,尤其是手術經驗不豐富的醫生,這也為手術的精確及高質量完成帶來困難。根據以上特點,臨床醫生需要一種結構合理,攜帶方便,堅固耐用,操作簡單且測量準確的工具。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臨床沒有顱腦手術前切口設計相關測量工具的不足,提出一種結構合理、操作容易和測量準確、結構合理,攜帶方便、堅固耐用、造價低廉、操作簡單的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本技術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結合附圖說明如下:一種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由標準刻度尺Al、標準刻度尺B2和標準刻度尺C3組成,所述三根標準刻度尺同軸依次裝配,由尺端轉軸4固定于一體,所述轉軸4的軸線為刻度起點,所述標準刻度尺Al的轉軸端開有正方形缺口,所述標準刻度尺B2和標準刻度尺C3的轉軸端分別裝有半圓環形角度尺5,當標準刻度尺B2和標準刻度尺C3繞轉軸4展開位于同一條直線時,兩個半圓環形角度尺5組成圓環形,當三根標準刻度尺繞轉軸4合并時,標準刻度尺B2、標準刻度尺C3半圓形位于同側。所述三根標準刻度尺的刻度相同,所述標準刻度尺B2和標準刻度尺C3的半圓環形角度尺5的刻度相同。所述標準刻度尺Al上的正方形缺口的一條邊位于標準刻度尺縱向的中心線上,所述縱向中心線為角度指示線。所述三根標準刻度尺長度均為標準21cm,最小刻度單位為0.5cm, Ocm為轉軸4的軸線處;所述半圓環形角度尺5刻度標記從0° 90°,再從90°即0°至90°,最小標準角度單位為5°,半圓環形角度尺5的兩端面位于標準刻度尺縱向的中心線上。所述三根標準刻度尺根據顱骨形狀任意塑形。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材質為鋁合金,可根據顱骨形狀任意塑形。手術前,醫生根據CT或MRI顯示測量病變部位、大小和角度,將三維測量尺貼敷于頭皮表面,根據人體顱面的體表標志準確測量,定位顱內病變及顱內重要相關結構的部位,并以此為依據設計手術切□。本技術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術是針對目前測有臨床沒有顱腦手術前病變及切口設計相關測量工具的不足,設計出一種簡易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2.三維測量尺A、B、C三尺共軸可旋轉,每支刻度尺總長度21cm,寬lcm,厚度0.5mm,材質為鋁合金,可根據個體顱骨形態的不同任意變換。3.其優勢在于材質可任意塑形,術前首先可用于測量如CT或MRI等影像資料,而塑形后可很好的貼敷于頭皮表面,從而進行三維測量,同時三維測量尺不僅可進行距離的測量,更可以進行角度 的測量,能滿足不同部位顱腦病變手術切口的設計要求,具有結構合理、容易操作和測量準確,同時鋁合金材質能保證此工具堅固耐用,造價合理。附圖說明圖1是簡易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主視圖;圖2是簡易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中的標準刻度尺A的主視圖;圖3是簡易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中的標準刻度尺B、C的主視圖;圖4是簡易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中的標準刻度尺B、C角度測量尺局部放大圖。圖中:1.三維測量尺A 2.三維測量尺B 3.三維測量尺C 4.轉軸5.半圓環形角度尺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圖所示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內容及使用過程。一種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由標準刻度尺Al、標準刻度尺B2、標準刻度尺C3組成,所述標準刻度尺Al、標準刻度尺B2、標準刻度尺C3均是長為21cm,寬1cm,厚0.5mm,三尺同軸由轉軸固定于一體,轉軸位于起始側Icm處,此處為刻度起點,即0cm,三尺刻度均為標準20cm,最小刻度單位為0.5cm ;所述標準刻度尺Al的縱軸中線處從起始側開始至-0.5cm處呈正方形缺口,此縱軸中線即為角度指示線;所述標準刻度尺B2與標準刻度尺C3相同,起始側以Icm為圓心有直徑2cm的半圓環形角度尺,并標記有O 90°角,最小標準角度單位為5°,三尺合并時標準刻度尺B2、標準刻度尺C3半圓環形位于同側。手術前,醫生可首先利用三維測量尺對應CT或MRI的比例尺測量病變大小,部位及病變最長軸與矢狀面,冠狀面等不同標記線的角度。然后利用簡易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測量出病變距相應顱面的體表標志如鼻根,眉弓、顴弓、枕外隆突,乳突及矢狀線等的距度及角度,同時測量出顱內重要解剖組織如中央溝、側裂池或橫竇等的部位同時標記以作為切口設計的參考。最后再根據顱骨形狀將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中的標準刻度尺Al、標準刻度尺B2、標準刻度尺C3尺貼敷于頭皮表面,首先可將標準刻度尺B2、標準刻度尺C3調整成一直線并于頭部矢狀線重合,轉軸點與矢狀線中點對應,也可根據需要相應前后調整,此時主要進行矢狀線上的距離測量,標準刻度尺Al進行冠狀線及其它任意角度上距離的測量,同時標準刻度尺Al角度標志線與標準刻度尺B2的角度尺共用可進行病變及顱內重要解剖組織的角度測量。也可將標準刻度尺B2與標準刻度尺C3垂直放置,則可同時測量與矢狀面與冠狀面的角度。然后根據上述所測量病變的角度及大小,結合顱骨的體表標志及顱內重要相關結構的部位的測量結果,調整標準刻度尺B2于頭皮表面標注病變大小、部位及角度后設計手術切口,必要時可利用標準刻度尺C3和標準刻度尺I測量不同角度的距離來輔助確定病變部位及切口。例如當病為位于顱內頂葉時,在手術時應該避免損傷中央溝動脈,中央溝投影可描述為矢狀面上,矢狀線中點前1.25cm處與冠狀面呈67.5°的直線,前端至眼眶上緣水平,也可以利用顱骨體表標志如眶上緣、顴弓中點、乳突進行相關測量后標記出,但由于顱腦呈類球體,因此常規測量工作使用不方便,而利于簡易顱腦三維測量尺均可以輕松獲得。同時針對不同患者的個體差異,可以用三維測量尺于MRI準確測量矢狀線及中央溝等準確測量病大小,矢狀 面及冠狀面的最長軸大小及角度,這樣才能準確設計手術切口及入路。其次使用簡易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當病變位于頭顱矢狀線中點前方時,標準刻度尺B2、C3分別對應前額及后枕部,如病變位于矢狀線中點后方后,則將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倒置,即標準刻度尺B2、C3分別對應后枕部前額,此時標準刻度尺Al起始側的角度標志線對應標準刻度尺B2、C3角度尺上的角度即為病變與矢狀線的成角,同時如將標準刻度尺B2、C3置于冠狀線,則標準刻度尺Al可測量病變與冠狀線的成角。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顱腦手術三維測量尺,其特征在于:由標準刻度尺A(1)、標準刻度尺B(2)和標準刻度尺C(3)組成,所述三根標準刻度尺同軸依次裝配,由尺端轉軸(4)固定于一體,所述轉軸(4)的軸線為刻度起點,所述標準刻度尺A(1)的轉軸端開有正方形缺口,所述標準刻度尺B(2)和標準刻度尺C(3)的轉軸端分別裝有半圓環形角度尺(5),當標準刻度尺B(2)和標準刻度尺C(3)繞轉軸(4)展開位于同一條直線時,兩個半圓環形角度尺(5)組成圓環形,當三根標準刻度尺繞轉軸(4)合并時,標準刻度尺B(2)、標準刻度尺C(3)半圓形位于同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華,李冬梅,王芃,
申請(專利權)人:姜華,李冬梅,王芃,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