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杯底結構及具有該杯底結構的奶瓶,杯底結構用于與杯身外罩裝配形成封閉,杯身安裝在杯身外罩內,杯底結構包括底蓋和減震膠底,底蓋與杯身外罩相配合,減震膠底套設在底蓋內,減震膠底的正面與杯身相接觸,由于減震膠底是軟膠且具有彈性,當杯身的底部與減震膠底接觸壓緊時,具有彈性的減震膠底會有一個反作用力將杯身壓得更緊,使得杯身非常牢固的固定在杯身外罩內,不會滑動;減震膠底的反面部分凸出于底蓋所設的外底面,避免了杯身在掉落時直接接觸地面,可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防止杯身掉落時破裂。(*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嬰幼兒生活用品,尤其涉及的一種杯底結構及具有該杯底結構的奶瓶。
技術介紹
嬰幼兒喝奶所使用的奶瓶,往往由于嬰幼兒的手握力有限或拿取不小心,奶瓶會經常性的掉在地上,采用玻璃材質所制成的奶瓶易碎,由于奶瓶大多數都是以底部著地,由于奶瓶的底部都沒有設計任何保護裝置,這樣會造成奶瓶的玻璃渣四濺,很容易傷到嬰幼兒;由此,家庭在為嬰幼兒選擇奶瓶時,往往會考慮選擇塑料制成的奶瓶,但是塑料一般都含有毒,不利于嬰幼兒健康;因此,根據上述缺陷,設計了一種杯底結構及具有該杯底結構的奶瓶。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之缺陷,提供了一種杯底結構及具有該杯底結構的奶瓶,其杯底結構可起到防震作用、可保證奶瓶跌落時安全。本技術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杯底結構,用于與杯身外罩裝配形成封閉,杯身安裝在所述杯身外罩內,所述杯底結構包括底蓋和減震膠底,所述底蓋與所述杯身外罩相配合,所述減震膠底套設在所述底蓋內,所述減震膠底的正面與所述杯身相接觸,所述減震膠底的反面部分凸出于所述底蓋所設的外底面。進一步地,所述底蓋上設有多數個通槽,所述通槽貫穿所述底蓋所設的內底面和所述底蓋所設的外底面,所述減震膠底上設有與所述通槽相匹配的凸肋,所述凸肋套入所述通槽內。 具體地,于所述底蓋所設的內底面上還設有多數個凹槽,所述減震膠底設有與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套合部,所述套合部套入所述凹槽內,所述套合部與所述凸肋一體成型。具體地,于所述減震膠底的正面凸設有多數個用于增大與所述杯身之間摩擦力的膠粒。更具體地,所述膠粒設在所述凸肋上。進一步地,所述減震膠底采用軟膠注塑成型,所述減震膠底呈網狀形。進一步地,所述底蓋的內側面設有內螺紋,所述杯身外罩設有外螺紋,所述底蓋與所述杯身外罩以螺紋配合方式固定連接。更進一步地,所述底蓋外表面上設有增大摩擦力以便于旋轉的抓持部。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奶瓶,具有一玻璃材質所成型的杯身,所述奶瓶包括上述所述的杯底結構。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杯底結構及具有該杯底結構的奶瓶,其杯底結構的減震膠底套設在底蓋內,減震膠底的正面與杯身相接觸,由于減震膠底是軟膠且具有彈性,當杯身的底部與減震膠底接觸壓緊時,具有彈性的減震膠底會有一個反作用力將杯身壓得更緊,使得杯身非常牢固的固定在杯身外罩內,不會滑動;減震膠底的反面部分凸出于底蓋所設的外底面,避免了杯身在掉落時直接接觸地面,可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防止杯身掉落時破 ο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底蓋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底蓋俯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底蓋仰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底蓋側視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減震I父底俯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減震膠底仰視圖;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杯身外罩正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圖3、圖5、圖7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杯底結構,可以應用于各種杯子上,本實施例中,將上述的杯底結構用于嬰幼兒喝奶的奶瓶上,以闡述本技術的有益效果。上述杯底結構用于與杯身外罩2裝配形成封閉,杯身(圖未示)安裝在所述杯身外罩2內,本實施例杯身采用玻璃材質成型,玻璃材質的杯身具有無毒性、清洗方便等優(yōu)點,所述杯身外罩2其一具有隔熱效果,防止燙手;其二可與所述杯底結構直接裝配,方便杯身設置在所述杯身外罩2內。所述杯底結構包括底蓋11和減震膠底12,所述底蓋11與所述杯身外罩2相配合,所述減震膠底12套設在所述底蓋11內,所述減震膠底12的正面與所述杯身相接觸,由于所述減震膠底12是軟膠且具有彈性,當所述杯身的底部與所述減震膠底12接觸壓緊時,具有彈性的所述減震膠底12會有一個反作用力將所述杯身壓得更緊,使得所述杯身非常牢固的固定在所述杯身外罩2內,不會滑動;所述減震膠底12的反面部分凸出于所述底蓋11所設的外底面111,避免了所述杯身在掉落時直接接觸地面,可起到一定的緩沖作用,防止所述杯身掉落時破裂。同時,所述底蓋11和所述減震膠底12設計成可拆卸式結構,改進了所述杯身無法固定在所述杯身外罩2,與所述底蓋11旋轉時所述杯身旋轉、無法擰緊所述底蓋11的現(xiàn)象。具體應用中,如圖1-圖4所示,所述底蓋11由食品級的PP塑料注塑成型,PP塑料(Polypropylene聚丙烯),具有成型簡單、成本低優(yōu)點,所述底蓋11呈圓形狀,便于安裝和拆卸時旋轉,且外形美觀;所述底蓋11上設有多數個通槽112,所述通槽112貫穿所述底蓋11所設的內底面113和所述底蓋11所設的外底面111 ;所述通槽112彎曲呈一定弧度,等間隔的分別在底面上,所述通槽112便于所述減震膠底12嵌設于其內,以形成固定,不需要借助外界結構,結構簡單;如圖5、圖6所示,所述減震膠底12是由TPR軟膠(ThermoplasticRubber-TPR熱塑性橡膠)注塑成型,TPR是一種兼具橡膠和熱塑性塑料特性之材料,具有一定彈性、吸附性、無毒性、成本低等優(yōu)點。所述減震膠底12上設有與所述通槽112相匹配的凸肋121,所述凸肋121套入所述通槽112內,通過所述凸肋121與所述通槽112干涉配合,實現(xiàn)所述減震膠底12在所述底蓋11上的固定。具體地,如圖1-圖3并結合圖5,于所述底蓋11所設的內底面113上還設有多數個凹槽114,所述減震膠底12設有與所述凹槽114相匹配的套合部122,所述套合部122套入所述凹槽114內,以進一步使得所述減震膠底12與所述底蓋11結合緊固,所述套合部122與所述凸肋121 —體成型,所述減震膠底12呈網狀形,結構簡單、外形美觀、方便量產。具體地,如圖5、圖6所示,于所述減震膠底12的正面凸設有多數個用于增大與所述杯身之間摩擦力的膠粒123,更具體地,所述膠粒123設在所述凸肋121上,所述膠粒123自所述凸肋121 —體成型,需要說明的是,所述膠粒123也可以是設置在所述套合部122上,也是本技術所保護的范圍。進一步地,如圖1 、圖7,所述底蓋11的內側面設有內螺紋115,所述杯身外罩2設有外螺紋(圖未示),所述底蓋11與所述杯身外罩2以螺紋配合方式固定連接,方便安裝與拆卸,結構簡單。更進一步地,如圖1、圖4、圖7所示,所述底蓋11外表面116上設有增大摩擦力以便于旋轉的抓持部117,在所述底蓋11安裝在所述杯身外罩2時可便于旋轉。如圖7,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奶瓶,具有玻璃材質所成型的杯身,所述奶瓶包括上述所述的杯底結構,所述奶瓶還包括與所述杯底結構組裝的杯身外罩2,所述杯身外罩2采用塑料注塑成型,所述杯身外罩2外表面上設有與人手指外形相對的握持部21,方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杯底結構,用于與杯身外罩裝配形成封閉,杯身安裝在所述杯身外罩內,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底結構包括底蓋和減震膠底,所述底蓋與所述杯身外罩相配合,所述減震膠底套設在所述底蓋內,所述減震膠底的正面與所述杯身相接觸,所述減震膠底的反面部分凸出于所述底蓋所設的外底面。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黃育勤,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市迪格遜嬰兒用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