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氣栓輸液器,由滴壺體(1)、進液管(2)、出液管(3)組成,其特征在于:進液管(2)設置在滴壺體(1)上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出液管(3)設置在滴壺體(1)下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其中,滴壺體(1)內腔中間形成漏斗狀隔壁(11),漏斗狀隔壁(11)中央形成有通孔(12),滴壺體形成上腔體(13)和下腔體(14),上腔體(13)中設置有一個氫氣球(15)和一個真空球(16),都采用無毒無害膠質材料形成,氫氣球(15)和真空球(16)的直徑大于進液管(2)的直徑,氫氣球(15)和真空球(16)的直徑大于通孔(12)直徑,下腔體(14)內設置有過濾網(17),達到設計目的。(*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輸液器,尤其是一種防氣栓輸液器。
技術介紹
輸液器是人們在就醫中常采用的治療方式,人們在輸液中時常發生以下狀況,給治療帶來一定的麻煩:護士未及時給患者換液體,普通輸液器內的液體平面常常滑到滴壺以下很遠才停止,護士換了液體,需要費很大功夫才能將夾在兩段液體間的氣體排回滴壺,有時候不得不放掉一大截液體才能避免氣體進入患者體內,護士工作量加大,并且造成一定的醫用液體浪費;輸液的患者想要活動或上廁所時,輸液器及液體需要自行舉起,或者讓家屬舉起,因不懂輸液規則,又為了防止血液倒流,單純以為液體弄的越高越好,就在舉液體袋子或液體瓶的時候,同時將輸液管子也纏在手腕上高舉起來,殊不知此時滴壺已經被倒置,氣、液交換位置,氣體被持續進入的液體壓進血管,極有可能出現氣體栓塞,帶來一定的危險,急需一種能給患者的輸液提供安全可靠保障的防氣栓輸液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研制一種解決上述問題,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方便適用,能給患者的輸液提供安全可靠保障的防氣栓輸液器。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本技術主要由滴壺體、進液管、出液管組成,其特征在于:進液管設置在滴壺體上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出液管設置在滴壺體下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滴壺體、進液管和出液管都采用無毒無害的透明膠質材料制作,其中,滴壺體內腔中間形成漏斗狀隔壁,漏斗狀隔壁中央形成有通孔,滴壺形成上腔體和下腔體,上腔體中設置有一個氫氣球和一個真空球,都采用無毒無害膠質·材料形成,氫氣球和真空球的直徑大于進液管的直徑,氫氣球和真空球不能進入進液管內,氫氣球和真空球的直徑大于通孔直徑,氫氣球和真空球不能穿過通孔,下腔體內設置有過濾網,過濾網防止其他雜質和破裂的氫氣球或真空球碎塊進入出液管,從而防止進入人體血液,真空球也可以采用空氣球,達到設計目的。在使用時,進液管外接輸液瓶,從而和液源接通,出液管通過針頭和患者接通,從而形成液體通路。在正常輸液時,氫氣球將懸浮在上腔體的頂部,不影響液體由進液管進入上腔體內,真空球或空氣球則懸浮在進入滴壺上腔體的液體形成的液體平面上,不影響輸液的正常進行。在護士沒有及時加液體時,上腔體空間內的液體平面漸漸下降,直到降到漏斗狀隔壁的底部,失去液體浮力支撐的真空球或空氣球在重力作用下漸漸接近漏斗狀隔壁的底部,最后與漏斗狀隔壁的底端貼緊,從而堵住了通孔,液體平面在下腔體空間內停止下降,直到護士換了液體,輕捏一下滴壺體讓液體進入上腔體,真空球或空氣球被進入的液體重新托起在液體平面上,通孔通道打開,輸液繼續進行。在進液管被患者或者家屬纏在手腕上高舉,滴壺體被倒置時,空氣、液體平面交換,氫氣球在空氣浮力作用下改變位置升到漏斗狀隔壁的通孔處,因為此時有進液管外接的瓶內液體的壓力作用,氫氣球將被企圖通過的空氣緊緊壓向漏斗狀隔壁的通孔處,與漏斗狀隔壁的底部貼緊,堵塞通孔通道,氣體無法通過,輸液停止,血管回血,將引起患者恐慌,喚來醫務人員,錯誤被糾正,滴壺體處于正常位置,氫氣球重新回到正常狀態上腔體的頂部,輸液繼續進行,達到設計目的。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經由本技術的實施,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方便適用,能給患者的輸液提供安全可靠保障,防止空氣進入人休血液。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制。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原理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在未及時加入液體時的狀態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在倒置時的狀態結構示意圖。在圖中,I滴壺體、11漏斗狀隔壁、12通孔、13上腔體、14下腔體、15氫氣球、16真空球、17過濾網、2進液管、3出液管、4輸液瓶、5患者具體實施方式在圖1-圖3中所示本技術主要由滴壺體1、進液管2、出液管3組成,其特征在于:進液管2設置在滴壺體I上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出液管3設置在滴壺體I下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滴壺體1、進液管2和出液管3都采用無毒無害的透明膠質材料制作,其中,滴壺體I內腔中間形成漏斗狀隔壁11,漏斗狀隔壁11中央形成有通孔12,滴壺體形成上腔體13和下腔體14,上腔體13中設置有一個氫氣球15和一個真空球16,都采用無毒無害膠質材料形成,氫氣球15和真空球16的直徑大于進液管2的直徑,氫氣球15和真空球16的直徑大于通孔12直徑,下腔體14內設置有過濾網17,達到設計目的。在使用時,進液管2外接輸液瓶4,從而和液源接通,出液管3通過針頭和患者5接通,從而形成液體通路。在圖1中,箭頭所示方向為液體運動方向,正常輸液時,氫氣球15將懸浮在上腔體13的頂部,不影響液體由進液管2進入上腔體13內,真空球16則懸浮在進入滴壺上腔體的液體形成的液體平面上,不影響輸液的正常進行。在圖2中,在護士沒有及時加液體時,上腔體13空間內的液體平面漸漸下降,直到降到漏斗狀隔壁11的底部,失去液體浮力支撐的真空球16在重力作用下漸漸接近漏斗狀隔壁11的底部,最后與漏斗狀隔壁11的底端貼緊,從而堵住了通孔12,液體平面在下腔體14空間內停止下降,直到護士換了液體,輕捏一下滴壺體I讓液體進入上腔體13,真空球16被進入的液體重新托起在液體平面上,通孔12通道打開,輸液繼續進行。在圖3中,在進液管被患者或者家屬纏在手腕上高舉,滴壺體I被倒置時,空氣、液體平面交換,氫氣球15在空氣浮力作用下改變位置升到漏斗狀隔壁11的通孔12處,因為此時有進液管2外接的瓶內液體的壓力作用,氫氣球15將被企圖通過的空氣緊緊壓向漏斗狀隔壁11的通孔12處,與漏斗狀隔壁11的底部貼緊,堵塞通孔12通道,氣體無法通過,輸液停止,血管回血,將引起患者恐慌,喚來醫務人員,錯誤被糾正,滴壺體I處于正常位置,氫氣球15重新回到正常狀態上腔體13的頂部,輸液繼續進行,達到設計目的。本技術,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方便適用,能給患者的輸液提供安全可靠保障,防止空氣進入人休血液,廣泛應用于防氣栓 輸液器領域。權利要求1.防氣栓輸液器,由滴壺體(I)、進液管(2)、出液管(3)組成,其特征在于:進液管(2)設置在滴壺體(I)上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出液管(3)設置在滴壺體(I)下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氣栓輸液器,其特征是所述滴壺體(I)內腔中間形成漏斗狀隔壁(11),漏斗狀隔壁(11)中央形成有通孔(12),滴壺體形成上腔體(13)和下腔體(14),上腔體(13)中設置有一個氫氣球(15)和一個真空球(16),氫氣球(15)和真空球(16)的直徑大于進液管⑵的直徑,氫氣球(15)和真空球(16)的直徑大于通孔(12)直徑,下腔體(14)內設置有過 濾網(17)。專利摘要防氣栓輸液器,由滴壺體(1)、進液管(2)、出液管(3)組成,其特征在于進液管(2)設置在滴壺體(1)上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出液管(3)設置在滴壺體(1)下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其中,滴壺體(1)內腔中間形成漏斗狀隔壁(11),漏斗狀隔壁(11)中央形成有通孔(12),滴壺體形成上腔體(13)和下腔體(14),上腔體(13)中設置有一個氫氣球(15)和一個真空球(16),都采用無毒無害膠質材料形成,氫氣球(15)和真空球(16)的直徑大于進液管(2)的直徑,氫氣球(15)和真空球(16)的直徑大于通孔(12)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防氣栓輸液器,由滴壺體(1)、進液管(2)、出液管(3)組成,其特征在于:進液管(2)設置在滴壺體(1)上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出液管(3)設置在滴壺體(1)下端,和滴壺體內腔相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洪森,
申請(專利權)人:曹洪森,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