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其應用于雙色模具中,該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包括:硬膠,其包括硬膠本體及硬膠結合面,自所述硬膠結合面向該硬膠本體開設有若干溢料孔;軟膠,其包括軟膠本體及自該軟膠本體的表面凸伸的插入部,所述軟膠本體的表面接觸所述硬膠本體的結合面,所述插入部配合插入所述溢料孔中。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通過在第一射硬膠上開溢料孔,將第二射軟膠流動末端的冷料引流入溢料孔內,從而解決因雙色模具中的軟膠流動末端的排氣效果不佳,而產生結合線無法消除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塑膠產品的結構,具體涉及一種能去除產品外觀結合線的軟膠和硬膠構成的結合結構。
技術介紹
塑膠產品上經常會有結合線,結合線是熔融材料道或者熔融材料道以上合流部分所形成的細線,不僅兩個進膠點會產生結合線,有時甚至一個進膠點也會因產品結構的不同而產生結合線,結合線所產生的方向與進膠點的位置、大小和塑膠流動溫度都有關聯。然而,在塑膠模具制造業中,對外觀的要求特別嚴格,有許多產品要求外觀面為高鏡面,必須沒有結合線,當遇到這種外觀產品時,常規的設計方案是在結合線的位置設計排氣入子。對于一些雙色模具成型產品時,由于在第二射軟膠時在模具的公模側為第一射硬膠,無法為軟膠設計排氣入子,從而軟膠流動末端的排氣效果不佳,結合線無法消除,請參閱圖1及圖2繪示,為雙色模成型的產品10,所述軟膠11射入模腔與所述硬膠12結合時在該產品10表面會產生多處結合線13,從而將大大降低產品的美觀。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塑膠產品結構,該產品結構能解決在雙色模具注塑工藝中產品表面形成軟膠結合線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本技術提供一種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以解決雙色模產品外觀產生結合線的問題。為了達到上 述目的,本技術的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其應用于雙色模具中,該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包括:硬膠,其包括硬膠本體及硬膠結合面,自所述硬膠結合面向該硬膠本體開設有若干溢料孔;軟膠,其包括軟膠本體及自該軟膠本體的表面凸伸的插入部,所述軟膠本體的表面接觸所述硬膠本體的結合面,所述插入部配合插入所述溢料孔中。較佳的,所述溢料孔位于所述軟膠的流動末端。較佳的,所述硬膠為PC/ABS,所述軟膠為TPU。較佳的,所述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為筆記本電腦屏幕外框。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通過在第一射硬膠上開溢料孔,將第二射軟膠流動末端的冷料引流入溢料孔內,從而解決因雙色模具中的軟膠流動末端的排氣效果不佳,而產生結合線無法消除的問題。附圖說明圖1繪示為現有的塑膠產品。圖2繪示為圖1的A-A向剖視圖。圖3繪示為本技術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的示意圖。圖4繪示為圖3的B-B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闡述。請參閱圖3繪示,為本技術的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的一種塑膠產品100,該產品100為筆記本電腦屏幕的外框,其應用于雙色模具中,請參閱圖4繪示,該產品100的結構包括:硬膠20,其包括硬膠本體210及硬膠結合面220,自所述硬膠結合面220向該硬膠本體210開設有若干溢料孔230 ;軟膠30,其包括軟膠本體310及自該軟膠本體310的表面凸伸的插入部320,所述軟膠本體310的表面接觸所述硬膠結合面220,所述插入部320配合插入所述溢料孔230中。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溢料孔230位于所述軟膠300的流動末端。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硬膠20為PC/ABS,所述軟膠30為TPU。該雙色模具注塑產品100時,第一射嘴將硬膠20射入模腔后成型,開模后將模具旋轉180度后合模,第二射嘴將軟膠30射入已經有硬膠20的模腔,同時軟膠30的流動末端的冷料流入硬膠20成型的溢料孔230內,避免了產生結合線,最終將兩種材料成型在一起后第二次開模頂 出,本技術不限于筆記本電腦屏幕的外框,只要是由軟膠30及硬膠20構成的產品均可使用本技術的結構。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通過在第一射硬膠上開溢料孔,將第二射軟膠流動末端的冷料引流入溢料孔內,從而解決因雙色模具中的軟膠流動末端的排氣效果不佳,而產生結合線無法消除的問題。需指出的是,本技術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基于本技術技術方案對上述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都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其應用于雙色模具中,其特征在于,該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包括: 硬膠,其包括硬膠本體及硬膠結合面,自所述硬膠結合面向該硬膠本體開設有若干溢料孔; 軟膠,其包括軟膠本體及自該軟膠本體的表面凸伸的插入部,所述軟膠本體的表面接觸所述硬膠本體的結合面,所述插入部配合插入所述溢料孔中。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料孔位于所述軟膠的流動末端。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膠為PC/ABS,所述軟膠為TPU。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為筆記 本電腦屏幕外框。專利摘要一種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其應用于雙色模具中,該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包括硬膠,其包括硬膠本體及硬膠結合面,自所述硬膠結合面向該硬膠本體開設有若干溢料孔;軟膠,其包括軟膠本體及自該軟膠本體的表面凸伸的插入部,所述軟膠本體的表面接觸所述硬膠本體的結合面,所述插入部配合插入所述溢料孔中。相較于現有技術,本技術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通過在第一射硬膠上開溢料孔,將第二射軟膠流動末端的冷料引流入溢料孔內,從而解決因雙色模具中的軟膠流動末端的排氣效果不佳,而產生結合線無法消除的問題。文檔編號B29C45/16GK203092913SQ201220609259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9日專利技術者郭文波 申請人: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其應用于雙色模具中,其特征在于,該除外觀結合線軟膠包硬膠結構包括:?硬膠,其包括硬膠本體及硬膠結合面,自所述硬膠結合面向該硬膠本體開設有若干溢料孔;?軟膠,其包括軟膠本體及自該軟膠本體的表面凸伸的插入部,所述軟膠本體的表面接觸所述硬膠本體的結合面,所述插入部配合插入所述溢料孔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文波,
申請(專利權)人: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