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涉及一種用于調節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的裝置。其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能夠調節斜滾輪與斜皮帶之間距離以達到輸送不同厚度書帖的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第一調節裝置,所述第一調節裝置位于拋書架上第一軸(12)的一端,第一調節裝置包括第一手輪(1)、第一手輪軸(2)、頂桿(3)、第一支撐板(4)、第一擺動塊(5)、第一壓簧(6)和第二支撐板(7),所述第一擺動塊的下端固定在拋書架的第一軸上,所述第二支撐板和第一壓簧位于第一擺動塊的左側,所述第一手輪、第一手輪軸、頂桿和第一支撐板都位于第一擺動塊的右側。(*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騎馬聯動線中拋書架上的調節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調節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的裝置。
技術介紹
拋書架是騎馬聯動線中連接訂書機和三面刀之間的輸送裝置,現有技術中的拋書架結構如圖1所示,驅動軸I'由訂書機傳來的動力帶動,進而固定在驅動軸I'上的驅動輪2,就會隨著驅動軸I'轉動,驅動輪2'通過驅動皮帶3'帶動第三軸4'和第五軸5'轉動,結合圖2、3、4、5可知,第三軸V上的一排滾輪K通過第四軸穴上的橡膠輪V將動力傳遞給第二軸9'上的一排斜滾輪10',所述橡膠輪8'在兩個拉簧11'的作用下始終與滾輪6'和斜滾輪10'貼合壓緊,以保證滾輪6'上的動力能夠傳遞到斜滾輪10'上。所述第一軸12'的兩端各固定設有一連接塊13',兩個連接塊13'的下端分別通過關節軸承與第二軸V的兩端相連接。當訂書機訂完書帖后,叉書板將書帖送到斜滾輪1(V與斜皮帶14'之間,書帖在斜滾輪10'與斜皮帶14'的共同作用下會被運送到拋書架的輸送帶上,之后書帖在輸送帶的作用下被輸送給三面刀進行裁切。然而斜滾輪10'與斜皮帶14'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這就給輸送不同厚度的書帖帶來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調節斜滾輪與斜皮帶之間距離以達到輸送不同厚度書帖的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包括第一調節裝置,所述第一調節裝置位于拋書架上第一軸的一端,第一調節裝置包括第一手輪、第一手輪軸、頂桿、第一支撐板、第一擺動塊、第一壓簧和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擺動塊的下端固定在拋書架的第一軸上,所述第二支撐板位于第一擺動塊的左側并且第二支撐板固定在拋書架的殼體上,所述第一壓簧位于第一擺動塊與第二支撐板之間,所述第一壓簧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擺動塊和第二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手輪、第一手輪軸、頂桿和第一支撐板都位于第一擺動塊的右側,所述第一手輪軸通過軸承、軸承座固定在拋書架的殼體上,所述軸承座上設有兩個通孔,所述第一手輪軸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手輪,第一手輪軸的另一端設有第一盲孔,所述頂桿一端通過螺紋配合旋于第一盲孔中,所述第一支撐板固定在頂桿上,第一支撐板的兩端各設有一小軸,所述兩根小軸分別穿插在軸承座上的兩個通孔中,所述頂桿用來推動第一擺動塊擺動,第一擺動塊的下端通過關節軸承與拋書架的第二軸相連接。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還包括第二調節裝置,所述第二調節裝置位于拋書架第一軸上相對于第一調節裝置的一端,第二調節裝置包括鎖緊塊、第二擺動塊、第二壓簧、銷子、第二手輪軸和第二手輪;所述鎖緊塊固定在第一軸上,所述第二擺動塊以可繞第一軸轉動的方式套裝在第一軸上并且與鎖緊塊相貼緊,第二擺動塊的下端通過關節軸承與拋書架的第二軸相連接,所述第二擺動塊后側面上靠近上端附近設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擺動塊上端附近設有一長通孔,所述長通孔位于第二擺動塊與鎖緊塊相貼緊的側面上,所述長通孔與第二盲孔相連通,所述銷子插在長通孔中,銷子的另一端固定在鎖緊塊上,所述第二壓簧位于第二盲孔中,第二壓簧的一端與第二盲孔的底端相貼緊,第二壓簧的另一端與銷子相貼緊,所述第二手輪軸通過螺紋配合旋在第二盲孔中,第二手輪軸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手輪。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擺動塊套裝在第一軸上的方式為第二擺動塊上設有復合軸承,所述復合軸承套裝在第一軸上。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于本技術將第一軸中的一個連接塊換做第一擺動塊,第一擺動塊的右側設有推動第一擺動塊擺動的頂桿,所述頂桿以螺紋配合旋于第一手輪軸的第一盲孔中,第一手輪軸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手輪,所述第一手輪軸通過軸承、軸承座固定在拋書架的殼體上。為了防止頂桿繞自身軸線轉動,在頂桿上固定有第一支撐板,第一支撐板的兩端各設有一根小軸,小軸穿插在軸承座的通孔中。第一擺動塊的左側設有第一壓簧和支撐第一壓簧的第二支撐板。當旋轉第一手輪時,第一手輪軸就會繞自身軸線轉動,由于頂桿與第一手輪軸的第一盲孔之間是螺紋配合,而頂桿在第一支撐板的作用下又不會繞自身軸線轉動,所以此時頂桿就會相對與第一手輪軸運動,即旋進第一盲孔或旋出第一盲孔。當頂桿在旋出第一盲孔時,頂桿上位于第一盲孔外的端頭就會推壓第一擺動塊擺動;當頂桿在旋進第一盲孔時,第一擺動塊在左側第一壓簧的作用下就會復位。當第一擺動塊擺動時,連接在第一擺動塊下端的第二軸就會遠離或靠近斜皮 帶,于是固定在第二軸上的斜滾輪與斜皮帶之間的距離就會變大或變小,這樣就能夠根據不同厚度的書帖來調整斜滾輪與斜皮帶之間的距離,達到輸送不同厚度書帖的目的。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中將第一軸上的另一個連接塊換做第二擺動塊,第二擺動塊以可繞第一軸轉動的方式連接在第一軸上,在第一軸上還固定有一鎖緊塊,鎖緊塊與第二擺動塊相貼緊,在第二擺動塊的后側面上靠近上端附近設有第二盲孔,所述第二擺動塊上端附近設有一長通孔,所述長通孔位于第二擺動塊與鎖緊塊相貼緊的側面上,所述長通孔與第二盲孔相連通,所述銷子插在長通孔中,銷子的另一端固定在鎖緊塊上,所述第二壓簧位于第二盲孔中,第二壓簧的一端與第二盲孔的底端相貼緊,第二壓簧的另一端與銷子相貼緊,所述第二手輪軸通過螺紋配合旋在第二盲孔中,第二手輪軸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手輪。當旋轉第二手輪時,銷子在第二手輪軸的作用下在長通孔中運動,即當第二手輪軸向第二盲孔中運動時,銷子壓縮第二壓簧;當第二手輪軸向第二盲孔外運動時,銷子在第二壓簧的作用下向第二盲孔外運動。當第二壓簧處于壓縮狀態時,第二壓簧的兩端會分別推動固定在鎖緊塊上的銷子和第二擺動塊向相反方向運動,由于鎖緊塊是固定在第一軸上的,而第二擺動塊可以繞第一軸轉動,所以鎖緊塊與第二擺動塊會發生相對轉動。當第二擺動塊相對于鎖緊塊轉動時,固定在第二擺動塊下端的第二軸端頭會發生擺動,從而使固定在第二軸這一端頭附近的斜滾輪與斜皮帶之間的距離會發生變化;在不旋轉第一手輪的前提下,固定在第一擺動塊下端的第二軸端頭不會擺動,即固定在第二軸這一端頭附近的斜滾輪與斜皮帶之間的距離不會發生變化。那么,當書帖的天頭地腳的厚度不同時,可以通過調節第二手輪實現書帖的順利輸送。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技術中拋書架的主視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拋書架的主視剖視圖;圖3為現有技術中拋書架中第三軸的右視剖視圖;圖4為現有技術中拋書架中第四軸的右視剖視圖;圖5為現有技術中拋書架中第一軸和第二軸的右視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的主視剖視圖;圖7為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中第一手輪、第一手輪軸、軸承座、頂桿和第一支撐板的立體圖;圖8為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中第一軸和第二軸的右視剖視圖;圖9為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沿圖8中A-A線的剖視圖;圖10為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中第二擺動塊上端部放大圖;圖11為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 帖厚度調節裝置中第二調節裝置立體圖;圖12為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沿圖8中B-B線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6所示,本技術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包括第一調節裝置,所述第一調節裝置位于拋書架上第一軸12的一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拋書架進口書帖厚度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調節裝置,所述第一調節裝置位于拋書架上第一軸(12)的一端,第一調節裝置包括第一手輪(1)、第一手輪軸(2)、頂桿(3)、第一支撐板(4)、第一擺動塊(5)、第一壓簧(6)和第二支撐板(7);所述第一擺動塊(5)的下端固定在拋書架的第一軸(12)上,所述第二支撐板(7)位于第一擺動塊(5)的左側并且第二支撐板(7)固定在拋書架的殼體(8)上,所述第一壓簧(6)位于第一擺動塊(5)與第二支撐板(7)之間,所述第一壓簧(6)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擺動塊(5)和第二支撐板(7)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手輪(1)、第一手輪軸(2)、頂桿(3)和第一支撐板(4)都位于第一擺動塊(5)的右側,所述第一手輪軸(2)通過軸承(11)、軸承座(13)固定在拋書架的殼體(8)上,所述軸承座(13)上設有兩個通孔,所述第一手輪軸(2)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手輪(1),第一手輪軸(2)的另一端設有第一盲孔,所述頂桿(3)一端通過螺紋配合旋于第一盲孔中,所述第一支撐板(4)固定在頂桿(3)上,第一支撐板(4)的兩端各設有一小軸(15),所述兩根小軸(15)分別穿插在軸承座(13)上的兩個通孔中,所述頂桿(3)用來推動第一擺動塊(5)擺動,第一擺動塊(5)的下端通過關節軸承與拋書架的第二軸(9)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官小平,
申請(專利權)人:淮南光華光神機械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