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在轉換器(11)盤面上設有錐形PCD通孔(4)和螺絲PCD通孔(5);轉換器(11)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孔(10),另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凸臺(6)。錐形PCD通孔(4)與車軸PCD螺柱(2)聯接,螺絲PCD通孔(5)與輪圈PCD孔(8)聯接。轉換器中心孔(10)與車軸軸頭(3)吻合,轉換器中心凸臺(6)與輪圈中心孔吻合。使用此轉換器,可便捷地將不同PCD的輪圈(12)和車軸(1)相聯接,同時由于設有轉換器中心孔(10)和轉換器中心凸臺(6),可以保證車軸(1)、輪圈(12)、轉換器(11)三者的同心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汽車車軸與輪圈的聯接部件,尤其是不同PCD車軸和輪圈相聯接的轉換器。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汽車所配的輪圈都是汽車廠按品牌型號設計的,各廠在“自我保護”的心態下,各自的車軸設計的PCD直徑及所配的輪圈的PCD直徑均不一樣,致使市場上配的一種輪圈只能裝配一種汽車。這樣,汽車輪圈的銷售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不得不購置各種規格的輪圈,這樣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存放場地。同樣的是輪圈生產廠,在其廠內的生產規格會更多,容易混淆,在制品和庫存數量也會很多。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車軸PCD與輪圈PCD不一樣而又需要聯接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將兩種不同PCD轉化在同一裝置中,實行兩者的PCD通用互換。 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將轉換器設計為一個圓形金屬或合金盤,在轉換器盤面上設有錐形PCD通孔和螺絲PCD通孔;轉換器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孔,另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凸臺。本技術所述錐形PCD通孔與螺絲PCD通孔間隔均勻分布在轉換器盤面的周邊,錐形P⑶通孔與車軸P⑶螺柱相對應;螺絲P⑶通孔與輪圈P⑶孔相對應。錐形P⑶通孔間設有螺絲P⑶通孔,所述螺絲P⑶通孔為I組或者2組。所述轉換器盤面是由金屬或合金制成。所述轉換器中心孔與車軸軸頭吻合。所述轉換器中心凸臺與輪圈中心孔吻合。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后,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可便捷地將不同P⑶的輪圈和車軸相聯接,同時由于設置了轉換器中心孔和轉換器中心凸臺,可以保證車軸、輪圈、轉換器三者的同心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另一視角結構示意圖。圖3為車軸示意圖。圖4為輪圈示意圖。圖5為車軸、轉換器、輪圈聯接示意圖。圖中1.車軸,2.車軸K 螺柱,3.車軸軸頭,4.錐形K 通孔,5.螺絲K 通孔,6.轉換器中心凸臺,7.螺帽,8.輪圈P⑶孔,9.螺栓,10.轉換器中心孔,11.轉換器,12.輪圈。具體實施方式根據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本技術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⑶轉換器,在轉換器11盤面上設有錐形P⑶通孔4和螺絲P⑶通孔5 ;轉換器11 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孔10,另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凸臺6。本技術所述錐形P⑶通孔4與螺絲P⑶通孔5間隔均勻分布在轉換器11盤面的周邊,錐形P⑶通孔4與車軸P⑶螺柱2相對應,通過螺帽7固定;螺絲P⑶通孔5與輪圈P⑶孔8相對應,通過螺栓9固定。錐形P⑶通孔4間設有螺絲P⑶通孔5,所述螺絲P⑶通孔5為I個或者2個,螺絲P⑶通孔5與錐形P⑶通孔4的P⑶不同,此螺絲P⑶通孔5與輪圈P⑶孔8相對應;螺絲P⑶通孔5為I 2組不同的P⑶孔。所述轉換器11盤面是由金屬或合金制成。所述轉換器中心孔10與車軸軸頭3吻合。所述轉換器中心凸臺6與輪圈中心孔吻合。本技術在金屬轉換器11上設有錐形P⑶通孔4和帶螺絲牙的螺絲P⑶通孔5 ;轉換器11的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孔10,另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凸臺6。所述轉換器中心孔10與車軸軸頭3聯接;轉換器中心凸臺6與輪圈中心孔聯接。本技術錐形PCD通孔4的數量和角度滿足汽車車軸I上的車軸PCD螺柱2角度,節圓徑也應相同。同樣,螺絲P⑶通孔5與輪圈P⑶孔8相對應,其數量和角度也需要一致。本技術在使用安裝時,先將轉換器11與車軸I實配,將轉換器中心孔10裝在車軸軸頭3上,然后對準車軸PCD螺柱2,選擇相應螺帽7,用12公斤力緊固;再將輪圈12與轉換器11聯接,使輪圈中心孔裝在轉換器中心凸臺6上,對準螺絲PCD通孔5和輪圈PCD孔8,用螺栓9以12公 斤力緊固。本技術如轉換器11材料的剛性不夠,需要在螺絲P⑶通孔5里面增加螺紋護套,如果采用鋼制的轉換器11,則不需要此螺紋護套。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其特征在于:在轉換器(11)盤面上設有錐形P⑶通孔(4)和螺絲P⑶通孔(5);轉換器(11) 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孔(10),另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凸臺(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P⑶通孔(4)與螺絲P⑶通孔(5)間隔均勻分布在轉換器(11)盤面的周邊,錐形P⑶通孔(4)與車軸P⑶螺柱(2)相對應;螺絲P⑶通孔(5)與輪圈P⑶孔(8)相對應。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其特征在于:錐形PCD通孔(4)間設有螺絲P⑶通孔(5),所述螺絲P⑶通孔(5)為I個或者2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器(11)盤面是由金屬或合金制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器中心孔(10)與車軸軸頭(3)吻合。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器中心凸臺(6)與輪 圈中心孔吻合。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在轉換器(11)盤面上設有錐形PCD通孔(4)和螺絲PCD通孔(5);轉換器(11)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孔(10),另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凸臺(6)。錐形PCD通孔(4)與車軸PCD螺柱(2)聯接,螺絲PCD通孔(5)與輪圈PCD孔(8)聯接。轉換器中心孔(10)與車軸軸頭(3)吻合,轉換器中心凸臺(6)與輪圈中心孔吻合。使用此轉換器,可便捷地將不同PCD的輪圈(12)和車軸(1)相聯接,同時由于設有轉換器中心孔(10)和轉換器中心凸臺(6),可以保證車軸(1)、輪圈(12)、轉換器(11)三者的同心度。文檔編號B60B37/00GK203093623SQ20122059954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專利技術者張博鈞 申請人:康翔鋁業(泰州)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輪圈與車軸的PCD轉換器,其特征在于:在轉換器(11)盤面上設有錐形PCD通孔(4)和螺絲PCD通孔(5);轉換器(11)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孔(10),另一面設有轉換器中心凸臺(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博鈞,
申請(專利權)人:康翔鋁業泰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