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紡織機械配件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直接緯紗管,包括錐形的管體和管形的定位筒,定位筒上設有退位槽,其特征在于錐形的管體頂端外徑b不大于11.4mm,底端的外徑c不大于15.9mm,定位筒的外徑d不大于26mm,所述的管體和定位筒呈錐形平穩過渡,管體和定位筒內壁至少設有6條均布的加強筋,加強筋的方向與管體和定位筒的軸線方向相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對紗疵無影響,布面質量正常,根據每個緯紗管比原來管紗容量增加120米,每個班擺新緯管2100個比原緯管少用120個,具有結構合理、容紗量大、延長細紗機運行時間,減少落紗次數、節少人力、減輕勞動強度等優點。(*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紡織機械配件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結構合理、容紗量大,而延長細紗機運行時間,減少落紗次數的新型直接緯紗管。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緯紗管是紡織行業放置緯線用的,其由錐形的管體和管形的定位筒組成,定位筒上設有退位槽,工作時是通過管體、定位筒和退位槽與紡機的緯紗牽引、控制機構匹配,現有的緯紗管具有容紗量小、行機時間短、工人的勞動強度大、用工量大等不足,面對紡織市場的持續低迷,各紡織企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用工緊張、效率下滑問題;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最大限度的減少用工、發揮設備效能、提高勞動效率,拓展企業利潤空間,是紡織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通過減少緯紗管的外徑,增加緯紗管的容量,從而延長細紗機運行時間,減少落紗次數,以達到梭織生產降低擺梭工勞動強度,減少用工之目的新型直接緯紗管。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新型直接緯紗管,包括錐形的管體和管形的定位筒,定位筒上設有退位槽,其特征在于錐形的管體頂端外徑b不大于11.4 mm,底端的外徑c不大于15.9mm,定位筒的外徑d不大于26mm。本技術所述的管體和定位筒呈錐形平穩過渡,管體和定位筒內壁至少設有6條均布的加強筋,加強筋的方 向與管體和定位筒的軸線方向相同,以增加管體和定位筒的強度。本技術所述的定位筒上端與管體平穩過渡,并設有相對應的退位槽,定位筒的下端設有限位凸臺和定位凹槽,以限制緯紗管的移動。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經過試驗改前的緯紗管紗線容量為2100米;改用外徑縮小后的緯紗管后管紗容量為2200米,經公司梭織廠試用,對紗疵無影響,布面質量正常,根據每個緯紗管比原來管紗容量增加120米,按梭織廠開臺640臺織機,以紗線WCD40 (I) Sff品種計算:每個梭工看臺40臺車,每個班擺新緯管2100個比原緯管少用120個,具有結構合理、容紗量大、延長細紗機運行時間,減少落紗次數、節少人力、減輕勞動強度等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所示,一種新型直接緯紗管,包括錐形的管體I和管形的定位筒2,定位筒2上設有退位槽3,上述各組成部分的結構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連接關系與現有技術相同,此不贅述,本技術的特征在于錐形的管體I頂端外徑b不大于11.4 mm,底端的外徑c不大于15.9mm,定位筒2的外徑d不大于26mm,本技術所述的管體I和定位筒2呈錐形平穩過渡,管體和定位筒內壁至少設有6條均布的加強筋4,加強筋4的方向與管體I和定位筒2的軸線方向相同,以增加管體和定位筒的強度,另外,本技術所述的定位筒2上端與管體I平穩過渡,并設有相對應的退位槽3,定位筒2的下端設有限位凸臺5和定位凹槽6,以限制緯紗管的移動,限位凸臺5和定位凹槽6沿軸線方向等寬。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經過試驗改前的緯紗管紗線容量為2100米;改用外徑縮小后的緯紗管后管紗容量為2200米,經公司梭織廠試用,對紗疵無影響,布面質量正常,根據每個緯紗管比原來管紗容量增加120米,按梭織廠開臺6 40臺織機,以紗線WCD40(1)SW品種計算:每個梭工看臺40臺車,每個班擺新緯管2100個比原緯管少用120個,具有結構合理、容紗量大、延長細紗機運行時間,減少落紗次數、節少人力、減輕勞動強度等優點。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直接緯紗管,包括錐形的管體和管形的定位筒,定位筒上設有退位槽,其特征在于錐形的管體頂端外徑b不大于11.4 mm,底端的外徑C不大于15.9mm,定位筒的外徑d不大于26_。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直接緯紗管,其特征在于管體和定位筒呈錐形平穩過渡,管體和定位筒內壁至少設有6條均布的加強筋,加強筋的方向與管體和定位筒的軸線方向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直接緯紗管,其特征在于定位筒上端與管體平穩過渡并設有 相對應的退位槽,定位筒的下端設有限位凸臺和定位凹槽。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紡織機械配件技術,具體地說是一種新型直接緯紗管,包括錐形的管體和管形的定位筒,定位筒上設有退位槽,其特征在于錐形的管體頂端外徑b不大于11.4mm,底端的外徑c不大于15.9mm,定位筒的外徑d不大于26mm,所述的管體和定位筒呈錐形平穩過渡,管體和定位筒內壁至少設有6條均布的加強筋,加強筋的方向與管體和定位筒的軸線方向相同,本技術對紗疵無影響,布面質量正常,根據每個緯紗管比原來管紗容量增加120米,每個班擺新緯管2100個比原緯管少用120個,具有結構合理、容紗量大、延長細紗機運行時間,減少落紗次數、節少人力、減輕勞動強度等優點。文檔編號B65H75/10GK203095298SQ201320022308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6日專利技術者張林強 申請人: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新型直接緯紗管,包括錐形的管體和管形的定位筒,定位筒上設有退位槽,其特征在于錐形的管體頂端外徑b不大于11.4?mm,底端的外徑c不大于15.9mm,定位筒的外徑d不大于26m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林強,
申請(專利權)人:威海魏橋科技工業園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