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及自動門。該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包括:用于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發射紅外光的發射單元;用于將接收到的紅外光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的接收單元;用于控制發射單元發射紅外光,并根據模擬信號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的控制單元;分別與發射單元、接收單元和控制單元電連接的供電單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及自動門,通過控制單元控制發射單元發射紅外光,接收單元將接收到的紅外光經地面或人反射后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控制單元根據模擬信號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即使人員靜止不動,仍能很好的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提高對電動門控制的準確性,避免出現夾人的現象。(*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自動門感應器,尤其涉及一種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及自動門。
技術介紹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自動門已經是隨處可見,在機場、銀行、商場、醫院、賓館、酒店、寫字樓等場所,自動門更是得到大范圍的普及使用。自動門不但能給我們帶來人員進出方便、節約空調能源、防風、防塵、降低噪音等好處,更令我們的建筑增添了不少高貴典雅的氣息。目前,自動門感應器主要有微波自動門感應器和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兩大類?,F有技術中,紅外自動門感應器通過檢測人體移動時輻射的紅外光的變化來控制自動門打開或關閉。但現有技術存在如下缺陷:如果自動門附近的人員靜止不動,則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則無法感應到自動門附近的人員,自動門就會關閉,容易出現夾人現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及自動門,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容易出現夾人現象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包括:用于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發射紅外光的發射單元;用于將接收到的 所述紅外光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的接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發射單元發射所述紅外光,并根據所述模擬信號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的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發射單元、所述接收單元和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的供電單元。如上所述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發射單元出光方向的設定區域內,用于對所述紅外光進行發散的發散單元。如上所述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中,所述發散單元為凸透鏡。如上所述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還包括:設置在所述接收單元入光方向的設定區域內,用于對所述反射光進行會聚的會聚單元。如上所述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中,所述會聚單元為凸透鏡。如上所述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中,所述控制單元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發射單元發射所述紅外光,并根據所述模擬信號生成控制信號的單片機;用于根據所述控制信號控制所述電動門打開或關閉的繼電器,所述繼電器與所述單片機電連接。如上所述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中,所述發射單元包括:多個在所述控制單元的控制下發光的紅外發光二極管,所述多個紅外發光二極管組成發光陣列,所述紅外發光二極管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所述紅外發光二極管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控制單元和所述供電單元電連接。如上所述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中,所述接收單元包括:多個將所述反射光轉換為所述模擬信號的紅外光敏元件,所述多個紅外光敏元件組成光敏陣列,所述紅外光敏元件的第一端與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所述紅外光敏元件的第二端與所述供電單元電連接。本技術還提供了一種自動門,包括:電動門和如上所述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所述電動門與所述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中的控制單元電連接。 如上所述的自動門中,所述紅外自動門感應器設置在所述電動門的上方。本技術提供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及自動門,通過控制單元控制發射單元發射紅外光,接收單元接收紅外光經地面或人反射后的反射光,并將接收到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控制單元根據模擬信號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可以感應到電動門附近的人員的位置變化,即使人員靜止不動,仍能很好的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從而提高對電動門控制的準確性,避免出現夾人的現象。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又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中的發散單元一種可行結構的光路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中的發射單元一種可行結構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提供`的自動門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可以包括:用于在控制單元11的控制下發射紅外光的發射單元12 ;用于將接收到的紅外光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的接收單元13;用于控制發射單元12發射紅外光,并根據模擬信號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的控制單元11 ;分別與發射單元12、接收單元13和控制單元11電連接的供電單元14。其中,發射單元12可以設置在電動門的上方,從而能夠使得其發出的紅外光照射到出入電動門的人員身上。接收單元13也可以設置在電動門的上方,從而使得出入電動門的人員身上反射的反射光能夠被接收單元13所接收。具體的,發射單元12在控制單元11的控制下發射紅外光,控制單元11可以控制發射單元12發射紅外光的頻率等,發射單元12發射的紅外光經地面或人反射后的反射光被接收單元13接收,接收單元13將接收到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輸入至控制單元11,控制單元11根據接收單元13輸入的模擬信號,計算并判斷出探測區域內人員的位置變化情況,例如:靜止的人員的位置,移動的人員的位置及位置變化(例如變化方向、變化速度等)情況,并根據判斷結果控制電動門的打開或關閉狀態。供電單元14為控制單元11、發射單元12以及接收單元13供電。控制單元11分別與發射單元12以及接收單元13電連接,供電單元14分別與控制單元11、發射單元12以及接收單元13電連接。其中,當探測區域內有人時,由于人的高度遠大于地面的高度,因此紅外光經人反射后的反射光的強度遠大于探測區域內無人時紅外光經人反射后的反射光的強度,反射光的強度與接收單元13輸出的模擬信號的電壓或電流的大小成正比,因此控制單元11可以根據模擬信號的變化來計算并判斷出探測區域內人員的位置變化情況。本實施例提供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通過控制單元11控制發射單元12發射紅外光,接收單元13接收紅外光經地面或人反射后的反射光,并將接收到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控制單元11根據模擬信號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可以感應到電動門附近的人員的位置變化,即使人員靜止不動,仍能很好的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從而提高對電動門控制的準確性,避免出現夾人的現象。圖2為本技術提供的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又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在圖1所示實施例的基礎上,該紅外自動門感應器還可以包括:設置在發射單元12出光方向的設定區域內,用于對紅外光進行發散的發散單元21。例如:如果發射單元12設置在電動門的上方,則發散單元21可以設置在發射單元12的下方。其中,發散單元21具體可以為凸透鏡。進一步的,在圖1所示實施例的基礎上,該紅外自動門感應器還可以包括:設置在接收單元13入光方向的設定區域內,用于對反射光進行會聚的會聚單元22。例如:如果接收單元13設置在電動門的上方,則會聚單元22可以設置在接收單元13的下方。其中,會聚單元22具體可以為凸透鏡。·具體的,發射單元12在控制單元11的控制下發射紅外光,控制單元11可以控制發射單元12發射紅外光的頻率等。發散單元21設置在發射單元12的出光方向的設定區域內,便于對發射單元12發射的紅外光進行發散,使發散光入射到地面上的探測區域內,探測區域的范圍可以為ImX lm。發散后的紅外光經地面或人反射后的反射光經會聚單元22進行會聚,會聚后的反射光被接收單元13接收,接收單元13將接收到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輸入至控制單元11,控制單元11根據接收單元13輸入的模擬信號,計算并判斷出探測區域內人員的位置變化情況,并根據判斷結果控制電動門的打開或關閉狀態。圖3為圖2所示實施例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紅外自動門感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在控制單元的控制下發射紅外光的發射單元;用于將接收到的所述紅外光的反射光轉換為模擬信號的接收單元;用于控制所述發射單元發射所述紅外光,并根據所述模擬信號控制電動門打開或關閉的所述控制單元;分別與所述發射單元、所述接收單元和所述控制單元電連接的供電單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太林,王英志,才華,郎百和,王頔,李洋,張超,李世武,馬旭澤,
申請(專利權)人:長春理工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