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測定土壤蒸發的蒸滲儀,具體地說是一種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包括稱重傳感器、支架、砝碼、平衡桿、土壤容器及套筒,稱重傳感器及平衡桿分別通過支架安裝在地表上,平衡桿一端的下方挖有土坑,并在該土坑內放置套筒,土壤容器懸掛在平衡桿一端、并容置在套筒內,由土坑中挖出的原狀土置于土壤容器中,平衡桿的另一端抵接在稱重傳感器上,在平衡桿上安裝有使平衡桿達到平衡的砝碼。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杠桿原理,不但可以方便實時地測定土壤蒸發量,而且消除或者減小了由于蒸發量遠小于土壤及容器重量而造成的誤差,從而提高了測量精度。(*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測定土壤蒸發的蒸滲儀,具體地說是一種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
技術介紹
近年來,土壤蒸發耗水一直是農林研究人員的重要研究內容,而蒸滲儀是研究土壤蒸發和植物蒸散耗水的必要裝置。將蒸滲儀(裝有土壤和植物的容器)埋設于自然的土壤中,并對其水分進行調控來有效地模擬實際的蒸散過程,再通過稱量重量的變化,就可得到蒸散量。這種方法在農田蒸散研究中是最為有效和經濟的實測方法。目前,蒸滲儀主要有大型蒸滲儀和小型蒸滲儀兩種。在森林蒸散研究中,可以使用大型蒸滲儀來測量小型樹木林地的蒸散量,但由于容土體積較大,蒸散量遠小于蒸滲儀的重量,誤差較大;另外,設備成本較高,工程規模大,因此不能得到普遍應用。而小型蒸滲儀由于其操作方便、成本較低,在農田蒸散和林下土壤蒸發的測定上得到了普遍應用。小型蒸滲儀一般采用人工稱重的方法,人為誤差較大,不適合野外連續觀測。目前,也有自動稱重式蒸滲儀(如專利技術名稱為“小型自動稱重式蒸滲儀”、公開號為CN201765164U的技術專利),雖然克服了以上缺點,但當蒸發損失水量遠小于土壤及容器的重量時,測量的誤差將會增大。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測量精度的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解決了由于蒸發量遠小于土壤及容器重量而帶來測量誤差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技術包括稱重傳感器、支架、砝碼、平衡桿、土壤容器及套筒,稱重傳感器及平衡桿分別通過支架安裝在地表上,所述平衡桿一端的下方挖有土坑,并在該土坑內放置套筒,所述土壤容器懸掛在所述平`衡桿一端、并容置在套筒內,由所述土坑中挖出的原狀土置于土壤容器中,所述平衡桿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稱重傳感器上,在平衡桿上安裝有使平衡桿達到平衡的砝碼。其中:所述稱重傳感器為兩個,呈上下布置,分別水平安裝在支架上;所述平衡桿的另一端位于上下兩個稱重傳感器之間;所述稱重傳感器外罩有防雨罩;所述套筒為上下通透結構,土壤容器的外表面距套筒的側壁和下端均留有間隙;所述土壤容器通過懸掛線懸掛在平衡桿的一端;所述砝碼的大小以及其在平衡桿上的位置均可調;所述稱重傳感器所在支架的軸向中心線、平衡桿所在支架的軸向中心線與所述土壤容器的軸向中心線平行且共面。本技術的優點與積極效果為:1.本技術利用杠桿原理,不但可以方便實時地測定土壤蒸發量,而且消除或者減小了由于蒸發量遠小于土壤及容器重量而造成的誤差,從而提高了測量精度。2.本技術稱重傳感器外罩有防雨罩,避免雨水對稱重傳感器的電壓信號造成影響并保護稱重傳感器。3.本技術的套筒為上下通透結構,可以隔離周圍植物的土壤和根系,避免干擾土壤容器的稱重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信號線,2為稱重傳感器,3為防雨罩,4為支架,5為土壤,6為破碼,7為平衡桿支點,8為平衡桿,9為懸掛線,10為土壤容器,11為套筒。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述。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稱重傳感器2、防雨罩3、支架4、砝碼6、平衡桿8、懸掛線9、土壤容器10及套筒11,地表的土壤5上固定有兩個支架4,稱重傳感器2安裝在其中一個支架4上;稱重傳感器2為兩個,呈上下布置,分別水平安裝在支架4上,兩個稱重傳感器2分別通過信號線I與數據采集器連接。在稱重傳感器2外罩有防雨罩3。平衡桿8在其平衡桿支點7處安裝在另一個支架4上,平衡桿8 一端的下方從地表向下挖有土坑,平衡桿8的另一端位于上下兩個稱重傳感器2之間,并分別抵接在兩個稱重傳感器2上。在平衡桿8上安裝有使平衡桿8達到平衡的砝碼6,該砝碼6的大小以及其在平衡桿8上的位置均可調。土坑內放置有套筒11,套筒11為上下通透結構;土壤容器10通過懸掛線9懸掛在平衡桿8的一端,并容置在套筒11內,由土坑中挖出的原狀土置于土壤容器10中,土壤容器10的外表面距套筒11的側壁和下端均留有間隙。本技術的 工作原理為:本技術利用杠桿原理來消除土壤及容器重量造成的測量影響。杠桿原理亦稱“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如圖1所示,Hl1XL1=Hl2XL2, Hl1為測得的水分蒸發量,Hl2為實際蒸發量。這種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最大的改進在于利用平衡桿8另一端可調節的砝碼6,使平衡桿8兩側達到平衡,從而消除或者減小土壤及容器重量帶來的影響。根據測定要求選擇稱重傳感器2,并裝防雨罩3 ;套筒11為上下通透結構,用于隔離周圍植物的土壤和根系,以防干擾土壤容器10的稱重效果。土壤容器10懸掛在平衡桿8的一端,使用兩個稱重傳感器2,一上一下,水平安裝于支架4上,分別感應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土壤容器10的形狀和尺寸視具體研究需要及土壤分層結構調整,把稱重傳感器2與電腦或數據采集器連接,即可有效獲取土壤蒸發數據。首先根據研究目的和土壤特性確定土壤容器10的形狀和尺寸大小,然后根據土壤容重和力臂確定選取砝碼6的大小,并根據土壤容器10特征和研究地氣候條件確定套筒11的形狀和尺寸以及稱重傳感器2的量程和精度。具體為:首先將觀測點的原狀土置于土壤容器10中,然后在取土坑的基礎上,將土坑向外擴展IOmm左右,以留下土壤容器10的懸空空間;另外,為防止土壤容器10被降雨積水浸泡,將土坑垂直加深15cm左右;套筒11裝在土坑內,將兩個稱重傳感器2水平一上一下安裝于支架4上,然后將支架4固定在地表的土壤5上;將安裝平衡桿支點7的支架4也固定在地表的土壤5上,并保持兩個支架4的軸向中心線和土壤容器10的軸向中心線平行且共面;再把土壤容器10通過懸掛線9懸掛于平衡桿8的一端,將平衡桿8的另一端放置于兩個稱重傳感器2之間,調節砝碼6的位置,使平衡桿8達到平衡,然后調節并固定稱重傳感器2,使稱重傳感器2緊貼平衡桿8。將稱重傳感器2連接到數據采集器上,即可實現土壤蒸發實時測定 。權利要求1.一種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其特征在于:包括稱重傳感器(2)、支架(4)、砝碼(6)、平衡桿(8)、土壤容器(10)及套筒(11),其中稱重傳感器(2)及平衡桿(8)分別通過支架(4)安裝在地表上,所述平衡桿(8)—端的下方挖有土坑,并在該土坑內放置套筒(11),所述土壤容器(10)懸掛在所述平衡桿(8)—端、并容置在套筒(11)內,由所述土坑中挖出的原狀土置于土壤容器(10 )中,所述平衡桿(8 )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稱重傳感器(2 )上,在平衡桿(8)上安裝有使平衡桿(8)達到平衡的砝碼(6)。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傳感器(2)為兩個,呈上下布置,分別水平安裝在支架(4)上;所述平衡桿(8)的另一端位于上下兩個稱重傳感器(2)之間。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稱重傳感器(2)外罩有防雨罩(3)。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1)為上下通透結構,土壤容器(10)的外表面距套筒(11)的側壁和下端均留有間隙。5.按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容器(10)通過懸掛線(9 )懸掛在平衡桿(8 )的一端。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其特征在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杠桿式自動稱重蒸滲儀,其特征在于:包括稱重傳感器(2)、支架(4)、砝碼(6)、平衡桿(8)、土壤容器(10)及套筒(11),其中稱重傳感器(2)及平衡桿(8)分別通過支架(4)安裝在地表上,所述平衡桿(8)一端的下方挖有土坑,并在該土坑內放置套筒(11),所述土壤容器(10)懸掛在所述平衡桿(8)一端、并容置在套筒(11)內,由所述土坑中挖出的原狀土置于土壤容器(10)中,所述平衡桿(8)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稱重傳感器(2)上,在平衡桿(8)上安裝有使平衡桿(8)達到平衡的砝碼(6)。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新建,王安志,袁鳳輝,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