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照明裝置包括:光源,具有發光元件;以及構件,被從所述光源放出的光照射,且包含實質上不含有鹵素及磷的樹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大致涉及一種照明裝置。
技術介紹
已有如下的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包括發光二極管等發光元件、與含有熒光體的波長轉換部。根據該照明裝置,期待與以往的使用了燈絲(filament)的燈泡或熒光燈等相比較,可使消耗電力減少,還可使壽命延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包括:光源,具有發光元件;以及構件,被從所述光源放出的光照射,且包含實質上不含有鹵素及磷的樹脂。專利技術的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可提供可靠性已提高的照明裝置。附圖說明圖1是對本 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進行例示的模式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照明裝置10的部分模式剖面圖。圖3是表示比較例的照明裝置的點燈測試后的反射部114的外觀的照片。圖4是表示比較例的照明裝置的點燈測試后的光源200的外觀的照片。圖5是圖4所示的剝離片400的局部放大照片。圖6(a) 圖6(d)是圖4及圖5所示的剝離片400的局部放大SEM(ScanningElectron Microscope)照片。圖7(a) 圖7(d)是表示電極墊與波長轉換層的界面的組成分析的結果的曲線圖。圖8是比較例的反射部114中所使用的含溴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ete, PBT)的反射光譜圖。圖9是比較例的反射部114中所使用的含溴PBT的吸收光譜圖。圖10是對反射部或電極墊等的劣化的機理進行例示的概念圖。圖11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的剖面圖。圖12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13(a)及圖13(b)是其他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4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的模式剖面圖。圖15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的模式剖面圖。圖16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的模式剖面圖。圖17(a)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的俯視圖,圖17 (b)是圖17(a)中的A-A'線方向的部分剖面圖。附圖標記:8、38、60、238:框體9:散熱體10、50:照明裝置11:基板支撐面12、52:本體部14、114:反射部14a:凹部14b、114b:反射面16:透明外罩17:安裝彈簧安裝部 18:側壁部20、40、62、200:光源21:散熱鰭片22:支撐基板24、224:絕緣層26、226:安裝墊28、228:電極墊30、230:發光元件32:金屬導線/導線34,234:導線35、46:電纜36、236:波長轉換層41:基板42:發光二極管(LED)元件51:反射板53:導光孔54:燈頭部56:外罩58:電源基板61:筒部63:下端部64:連接構件66:配線70:擴散抑制層80、82:濾光器83:安裝彈簧91:安裝板92:接線板300、302:箭頭400:剝離片A-A1:線方向AR、CR:反射光譜AS、AS2、CS:吸收光譜ES:發光光譜L:光R-Br:有機物具體實施例方式根據本專利技術的 實施方式,照明裝置包括:光源,具有發光元件;以及構件,被從所述光源放出的光照射,且包含實質上不含有鹵素及磷的樹脂。以下,一面參照附圖,一面對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再者,在各附圖中,對相同的構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號,且適當地將詳細的說明予以省略。圖1是對本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進行例示的模式立體圖。S卩,圖1是從光出射面側對照明裝置10進行觀察所見的立體圖。照明裝置10包括:本體部12、反射部14、以及光源20。反射部14收容在框狀的本體部12中。在反射部14中設置有多個凹部14a。在這些凹部14a中分別設置有光源20。再者,圖1所示的照明裝置僅為一例,也可僅設置一個凹部14a及一個光源20。圖2是圖1所示的照明裝置10的部分模式剖面圖。g卩,圖2是照明裝置10的反射部14的一個凹部14a附近的縱剖面圖。在反射部14上設置有透明外罩16。再者,圖1表示已將透明外罩16拆除的狀態。反射部14或透明外罩16可由樹脂形成。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當使用樹脂作為所述反射部14或透明外罩16等來自光源20的光所照射的部分的材料時,使用實質上不含有鹵素或磷的樹脂。關于該點,將在后文中詳述。在反射部14的凹部14a的下方設置有光源20。該光源20包括:金屬性的支撐基板22、與將該支撐基板22的表面予以包覆的絕緣層24。在絕緣層24上分別形成有安裝墊26與電極墊28。在安裝墊26上安裝有多個發光元件30。這些發光元件30藉由金屬導線32例如串聯地連接,且藉由導線34而連接于兩側的電極墊28。使電流流入至所述一對電極墊28之間,藉此,可使發光元件30發光。例如可使用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為發光元件30。若使用例如氮化鎵(GaN)系化合物半導體作為活性層的材料,則會獲得波長為500納米(nanometer)以下的短波長光。然而,活性層的材料并不限于氮化鎵系化合物半導體。另外,除了發光二極管之外,例如可使用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或無機電致發光(In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發光兀件、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發光元件、或者其他電場發光型的發光元件等作為發光元件30。在安裝墊26或電極墊28的表面,設置有銀(Ag)或包含銀的合金。銀相對于藍色光等短波長具有高反射率。因此,藉由在安裝墊26或電極墊28的表面設置銀或銀合金,可以高反射率來對從發光元件30放出的光進行反射,使該光射出至外部。發光元件30或導線32、34由波長轉換層36覆蓋。波長轉換層36例如具有如下的構造,即,在樹脂中分散有熒光體。波長轉換層36由框體38包圍,該框體38形成在該波長轉換層36的周圍。例如可使用硅酮系的樹脂作為構成波長轉換層36的樹脂。另外,例如也可使用硅酮系的樹脂作為框體38的材料。若使用硅酮系的樹脂,則即使當從發光元件30放出藍色光或紫外光等短波長的光時,也可抑制劣化。波長轉換層36中所含的熒光體將從發光元件30放出的光予以吸收,接著放出不同波長的光。例如當從發光兀件30放出例如波長為450 500納米的藍色光時,可藉由突光體來將藍色光轉換成黃色光。因此,若將從發光元件30放出的藍色光的一部分轉換成黃色光,使該黃色光與未經轉換且放出至外部的藍色光混合,則會獲得白色光。如此,從光源20放出的白色光等光可從反射部14的凹部14a經由透明外罩16,射出至外部。另外,從光源20向傾斜方向放出的光可由反射面14b反射,接著經由透明外罩16而射出至外部,所述反射面14b是反射部14的凹部14a的內壁面。然而,從本實施方式的照明裝置射出的光并不限定于白色光。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當使用樹脂作為所述反射部14或透明外罩16等來自光源20的光所照射的部分的材料時,使用實質上不含有鹵素或磷的樹脂。關于該點,將在后文中詳述。·而且,在本實施方式中,當使用樹脂作為被來自光源20的光直接或間接地照射的部分的材料時,使用實質上不含有鹵素或磷的樹脂。例如在圖1及圖2所示的照明裝置的情況下,當使用樹脂作為反射部14或透明外罩16的材料時,使用實質上不含有鹵素或磷的樹脂。藉此,可使照明裝置的可靠性提高。作為可使用于本實施方式的樹脂的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具有發光元件;以及構件,被從所述光源放出的光照射,且包含不含有鹵素及磷的樹脂。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永啟之,玉井浩貴,樋口一斎,
申請(專利權)人:東芝照明技術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