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包括晶體硅載體、晶體硅電池片、無線通訊單元、遠程控制端,晶體硅電池片設置在晶體硅載體的外表面,晶體硅載體內設置蓄電池、控制器、逆變器,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控制器通過無線通訊單元與遠程控制端連接。該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操控簡便,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太陽能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
技術介紹
一般市面上的太陽能光電池(Solar cell)簡稱為太陽能電池或太陽電池,又可稱為太陽能芯片等,其主要是利用太陽光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當其被太陽光或光線照射后,便可針對太陽光瞬間轉換輸出電壓及電流,且于轉換電力的過程中,將不會產生任何二氧化碳等氣體而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的情況發生,而相較于傳統已不可再生且針對近年來價格節節高升的石油作為燃料的發電方式,太陽能則是一種可再生且成本較低的環保能源。因此,太陽能于未來將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期待以太陽能發電的技術能日趨成熟,可望于未來可取代石油的地位,成為被廣泛運用的主要電力能源。現有的光伏發電裝置是平板單面的,無法保證全天候正對著太陽,占地面積大,發電效率低;另外,對其操控基本是在本上操作,使用不便,盡管有些改善,但是也是通過有線連接在一定的范圍內,使其使用非常不便。由此可見,上述公知技術仍有諸多缺失,實非良善的設計,而亟待加以改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操控簡便,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的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了下述的技術方案:一種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包括晶體硅載體、晶 體硅電池片、無線通訊單元、遠程控制端,所述晶體硅電池片設置在晶體硅載體的外表面,所述晶體硅載體內設置蓄電池、控制器、逆變器,所述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無線通訊單元與遠程控制端連接。優選地,所述無線通訊單元采用無線網絡或有限網絡和互聯網實現控制器與遠程控制端之間的交互。優選地,所述晶體硅載體由至少兩個半弧形搭載面和兩個底座構成;所述晶體硅載體由半弧形搭載面和底座構成一圓柱形。優選地,所述晶體硅電池片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孔洞,所述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相對于現有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一種多面結構光伏發電裝置,將現有平板單面的太陽能集能裝置改為圓柱結構,以最少的占地面積獲得最多的電力,無論太陽在東或在西都能夠確保光直照正對著本光伏發電裝置的其中一面,實現全天候日光直照,通過在太陽能晶體硅電池片上設置孔洞,不但節約了材料,還增大了太陽能晶體硅電池片與光的接觸面,充分利用光能,集能效率更高,實現了占地面積少,發電效率高的目的;另,基于現有太陽能系統與互聯網絡,進行有效整合與合理控制,從而實現了用戶對太陽能系統的快速及遠距離的操控,使其操作更加高效、快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組成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該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操控簡便,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性高。該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包括晶體硅載體、晶體硅電池片1、無線通訊單元4、遠程控制端6,所述晶體硅電池片設置在晶體硅載體的外表面,所述晶體硅載體內設置蓄電池3、控制器2、逆變器5,所述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無線通訊單元與遠程控制端連接。優選地,所述無線通訊單元采用無線網絡或有限網絡和互聯網實現控制器與遠程控制端之間的交互。優選地,所述晶體硅載體由至少兩個半弧形搭載面和兩個底座構成;所述晶體硅載體由半弧形搭載面和底座構成一圓柱形。優選地,所述晶體硅電池片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孔洞,所述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本技術一種多面結構光伏發電裝置,將現有平板單面的太陽能集能裝置改為圓柱結構,以最少的占地面積獲得`最多的電力,無論太陽在東或在西都能夠確保光直照正對著本光伏發電裝置的其中一面,實現全天候日光直照,通過在太陽能晶體硅電池片上設置孔洞,不但節約了材料,還增大了太陽能晶體硅電池片與光的接觸面,充分利用光能,集能效率更高,實現了占地面積少,發電效率高的目的;另,基于現有太陽能系統與互聯網絡,進行有效整合與合理控制,從而實現了用戶對太陽能系統的快速及遠距離的操控,使其操作更加高效、快速。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實現本技術,對該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在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能夠在其他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技術將不會被限制與本文所示的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晶體硅載體、晶體硅電池片、無線通訊單元、遠程控制端, 所述晶體硅電池片設置在晶體硅載體的外表面,所述晶體硅載體內設置蓄電池、控制器、逆變器,所述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 所述控制器通過無線通訊單元與遠程控制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無線通訊單元采用無線網絡或有限網絡和互聯網實現控制器與遠程控制端之間的交互。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體硅載體由至少兩個半弧形搭載面和兩個底座構成;所述晶體硅載體由半弧形搭載面和底座構成一圓柱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晶體硅電池片上設有一個以上的孔 洞,所述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包括晶體硅載體、晶體硅電池片、無線通訊單元、遠程控制端,晶體硅電池片設置在晶體硅載體的外表面,晶體硅載體內設置蓄電池、控制器、逆變器,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控制器通過無線通訊單元與遠程控制端連接。該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操控簡便,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性高。文檔編號H02N6/00GK203151402SQ20132019055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6日專利技術者徐婷婷 申請人:徐婷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物聯網光伏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晶體硅載體、晶體硅電池片、無線通訊單元、遠程控制端,所述晶體硅電池片設置在晶體硅載體的外表面,所述晶體硅載體內設置蓄電池、控制器、逆變器,所述晶體硅電池片通過導線經控制器依次與蓄電池和逆變器相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無線通訊單元與遠程控制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婷婷,
申請(專利權)人:徐婷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