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終端,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因為生產終端外殼而造成的材料浪費的技術問題。所述終端包括:機殼,所述機殼的透明度值大于第一預設透明度值,所述第一預設透明度值為能夠使用戶看到位于所述機殼內的變色單元的透明度值;供電單元,設置在所述機殼內,用于為所述變色單元供電;變色單元,與所述供電單元連接,貼附于所述機殼內側或貼附于所述機殼外側,用于在接受到所述供電單元提供的電能時改變顏色;其中,在所述變色單元接受到來自所述供電單元的第一電壓值時,根據電壓值與顏色的對應關系,將所述變色單元的當前顏色值調整為與所述第一電壓值對應的第一顏色值。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變色裝置及變色方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終端、變色方法及變色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終端
,特別涉及一種終端、變色方法及變色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電子產品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人們也享受到了科技發展帶來的各種便利。現在人們可以通過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享受隨著科技發展帶來的舒適生活。比如,手機等電子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等電子設備以打電話、發短信等等方式加強與其他人之間的聯系。現在用戶在使用電子設備的時候,往往不僅會注重這些電子設備的性能,還比較注重電子設備的外觀。例如,用戶在使用手機時,通常會想要給自己的手機使用一個比較漂亮的顏色比較鮮艷的外殼。那么,現有技術中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通常針對不同的手機生產出了不同顏色的外殼以供用戶選擇購買。例如,現有技術中可以通過傳統工藝改變外殼顏色,如往外殼原料中添加不同色母、將外殼進行表面處理(烤漆、電鍍、陽極處理等)等,事先制做出不同顏色的外殼,在消費者需要某一種顏色時,可以購買后進行物理性的外殼更換,從而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現有技術的缺點:生產廠商為了滿足用戶需求,通常會批量生產很多外殼,而有些用戶在使用一個外殼一段時間后又會進行更換,原來的外殼可能會被丟掉。這樣顯然造成了材料的浪費,增加了垃圾產量,不利于環保。并且,消費者需要不同的外殼顏色時,要購買不同外殼,增加了購買成本,同時消費者還需進行更換,對消費者來說操作也較為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終端、變色方法及變色裝置,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因為生產終端外殼而造成的材料浪費的技術問題,實現了節省制作材料、有利于環保的技術效果。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終端,包括:機殼,所述機殼的透明度值大于第一預設透明度值,所述第一預設透明度值為能夠使用戶看到位于所述機殼內的變色單元的透明度值;供電單元,設置在所述機殼內,用于為所述變色單元供電;變色單元,與所述供電單元連接,貼附于所述機殼內側或貼附于所述機殼外側,用于在接受到所述供電單元提供的電能時改變顏色;處理器,位于所述機殼內,與所述供電單元相連,用于獲得第一環境顏色,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為所述終端的周邊環境的顏色;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存儲的顏色進行匹配,確定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的色彩匹配度在第一預設閾度內的第一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顏色值為第一顏色值;所述第一預設閾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為鄰近色或同類色;其中,在所述變色單元接受到來自所述供電單元的第一電壓值時,根據電壓值與顏色的對應關系,將所述變色單元的當前顏色值調整為與所述第一電壓值對應的所述第一顏色值。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變色單元為以電致變色方式實現變色的至少一層變色膜。結合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至少一層變色膜包括M層第一變色膜,M為正整數;或所述至少一層變色膜包括N層第二變色膜,N為正整數;或所述至少一層變色膜包括M層第一變色膜和N層第二變色膜,M為正整數,N為不小于0的整數,或者,M為不小于0的整數,N為正整數。結合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變色膜包括依次疊放的第一透明導電層,第一電致變色層,第一離子導體層,第一離子存儲層,及第二透明導電層;所述第二變色膜包括依次疊放的第三透明導電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二離子導體層,第二離子存儲層,及金屬層。結合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或第三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金屬層的顏色為第二顏色,所述第二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相同或不相同。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四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機殼包括頂層機殼,以及所述頂層機殼相對設置的底層機殼;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頂層機殼的內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頂層機殼的外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底層機殼的內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底層機殼的外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頂層機殼的內側及所述底層機殼的內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頂層機殼的外側及所述底層機殼的外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頂層機殼的內側及所述底層機殼的外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頂層機殼的外側及所述底層機殼的內側。結合第五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還包括:顯示單元,設置在所述機殼中的頂層機殼內,用于顯示本地數據或從其他電子設備中獲取的數據。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七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還包括位于所述機殼內的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與所述供電單元相連;所述處理器用于:接收用戶的選擇信息;根據所述選擇信息確定用戶選擇了所述第一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顏色值為所述第一顏色值。結合第一方面或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至第六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的任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在第八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終端還包括位于所述機殼內的處理器,所述處理器與所述供電單元相連;所述處理器用于:獲得第一環境顏色,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為所述終端的周邊環境的顏色;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存儲的顏色進行匹配,確定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的色彩匹配度在第一預設閾度內的第一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顏色值為所述第一顏色值;所述第一預設閾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為鄰近色或同類色。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變色方法,所述方法應用于終端,所述終端包括機殼,及貼附于所述機殼內側或所述貼附于機殼外側的變色單元,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獲得第一顏色值;根據顏色值與電壓值的對應關系集合確定與所述第一顏色值對應的第一電壓值;向所述變色單元提供所述第一電壓值,以使所述變色單元的顏色值由初始顏色值更改為所述第一顏色值;其中,獲得第一顏色值的步驟包括:獲得第一環境顏色,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為所述終端的周邊環境的顏色;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存儲的顏色進行匹配,確定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的色彩匹配度在第一預設閾度內的第一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顏色值為所述第一顏色值;所述第一預設閾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為鄰近色或同類色。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獲得第一顏色值的步驟包括:接收用戶的選擇信息;根據所述選擇信息確定用戶選擇了所述第一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顏色值為所述第一顏色值。結合第二方面,在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獲得第一顏色值的步驟包括:獲得第一環境顏色,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為所述終端的周邊環境的顏色;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存儲的顏色進行匹配,確定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的色彩匹配度在第一預設閾度內的第一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顏色值為所述第一顏色值;所述第一預設閾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為鄰近色或同類色。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種變色裝置,所述變色裝置包括機殼,及貼附于所述機殼內側或所述貼附于機殼外側的變色單元,所述變色裝置還包括:處理器,用于獲得第一顏色值,根據顏色值與電壓值的對應關系集合確定與所述第一顏色值對應的第一電壓值;其中,獲得第一顏色值,具體包括:獲得第一環境顏色,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為所述終端的周邊環境的顏色;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存儲的顏色進行匹配,確定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的色彩匹配度在第一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包括:機殼,所述機殼的透明度值大于第一預設透明度值,所述第一預設透明度值為能夠使用戶看到位于所述機殼內的變色單元的透明度值;供電單元,設置在所述機殼內,用于為所述變色單元供電;所述變色單元,與所述供電單元連接,貼附于所述機殼內側或貼附于所述機殼外側,用于在接受到所述供電單元提供的電能時改變顏色;其中,在所述變色單元接受到來自所述供電單元的第一電壓值時,根據電壓值與顏色的對應關系,將所述變色單元的當前顏色值調整為與所述第一電壓值對應的第一顏色值。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終端包括:機殼,所述機殼的透明度值大于第一預設透明度值,所述第一預設透明度值為能夠使用戶看到位于所述機殼內的變色單元的透明度值;供電單元,設置在所述機殼內,用于為所述變色單元供電;所述變色單元,與所述供電單元連接,貼附于所述機殼內側或貼附于所述機殼外側,用于在接受到所述供電單元提供的電能時改變顏色;處理器,位于所述機殼內,與所述供電單元相連,用于獲得第一環境顏色,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為所述終端的周邊環境的顏色;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存儲的顏色進行匹配,確定與所述第一環境顏色的色彩匹配度在第一預設閾度內的第一顏色,所述第一顏色的顏色值為第一顏色值;所述第一預設閾度用于表示所述第一環境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為鄰近色或同類色;其中,在所述變色單元接受到來自所述供電單元的第一電壓值時,根據電壓值與顏色的對應關系,將所述變色單元的當前顏色值調整為與所述第一電壓值對應的所述第一顏色值。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變色單元為以電致變色方式實現變色的至少一層變色膜。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層變色膜包括M層第一變色膜,M為正整數;或所述至少一層變色膜包括N層第二變色膜,N為正整數;或所述至少一層變色膜包括M層第一變色膜和N層第二變色膜,M為正整數,N為不小于0的整數,或者,M為不小于0的整數,N為正整數。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變色膜包括依次疊放的第一透明導電層,第一電致變色層,第一離子導體層,第一離子存儲層,及第二透明導電層;所述第二變色膜包括依次疊放的第三透明導電層,第二電致變色層,第二離子導體層,第二離子存儲層,及金屬層。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層的顏色為第二顏色,所述第二顏色與所述第一顏色相同或不相同。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權項所述的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殼包括頂層機殼,以及所述頂層機殼相對設置的底層機殼;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頂層機殼的內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頂層機殼的外側,或所述變色單元貼附于所述底層機殼的內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柯有和,李亮,
申請(專利權)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