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出水保溫的電熱水器,包括內膽、固定連接在內膽上的出水管、安裝在內膽一側的法蘭以及固定連接在法蘭上的主加熱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內膽上部,所述法蘭上固定連接兩根向內膽延伸的輔助加熱管,所述輔助加熱管設有保溫加熱端,所述保溫加熱端豎直方向設置于內膽中,兩根輔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端分別位于出水管的兩側。輔助加熱管對出水管周圍水進行加熱升溫,降低出水管周圍水與通過出水管內部的水的溫差,降低出水的熱交換,使出水溫度更加穩定。(*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出水保溫的電熱水器,包括內膽、固定連接在內膽上的出水管、安裝在內膽一側的法蘭以及固定連接在法蘭上的主加熱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內膽上部,所述法蘭上固定連接兩根向內膽延伸的輔助加熱管,所述輔助加熱管設有保溫加熱端,所述保溫加熱端豎直方向設置于內膽中,兩根輔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端分別位于出水管的兩側。輔助加熱管對出水管周圍水進行加熱升溫,降低出水管周圍水與通過出水管內部的水的溫差,降低出水的熱交換,使出水溫度更加穩定?!緦@f明】—種出水保溫的電熱水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家電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出水保溫的電熱水器。
技術介紹
現有的熱水器,為提升加熱效果,會在主加熱管的基礎上增加輔助加熱管,通常主加熱管設置在內膽的中部或底部,輔助加熱管設置在內膽的上部,輔助加熱管用于加熱出水管的出水端附近水域,實現快速熱水輸出,但由于這種加熱模式,因此容易出現內膽上層水溫較高,主加熱管附近水溫較高的水溫分層現象,而出水管貫穿內膽上下,因此經過出水管內部的水在由上至下的流動過程中,與出水管外側水發生熱交換,而熱交換程度取決于內膽中分層水溫的狀況,因此將導致流經出水管的水溫度不穩定,同時不必要的熱交換過程也損耗了出水熱量,不符合節能環保的概念,同時,現有的位于內膽頂部加熱的輔助加熱管,通常高于出水管的出水端,在熱水器出水時,由于出水管的出水端附近液面下降,可能導致輔助加熱管局部裸露于液面之上方而發生干燒。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客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可以降低出水熱交換的出水保溫的電熱水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出水保溫的電熱水器,包括內膽、固定連接在內膽上的出水管、安裝在內膽一側的法蘭以及固定連接在法蘭上的主加熱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內膽上部,所述法蘭上固定連接兩根向內膽延伸的輔助加熱管,所述輔助加熱管設有保溫加熱段,所述保溫加熱段豎直方向設置于內膽中,兩根輔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段分別位于出水管的兩側。上述技術方案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進一步完善:所述兩根輔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段分別位于出水管的前后兩側?;蛘咚鰞筛o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段分別位于出水管的左右兩側。所述保溫加熱段的倒U形平面與出水管的間隙為5-30mm。所述輔助加熱管還包括從法蘭向內膽下部延伸的冷端及在內膽下部水平延伸的連接加熱段,連接加熱段連接冷端與保溫加熱段。所述保溫加熱段形成倒U形,兩根輔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段在出水管四周圍成立方體狀。所述保溫加熱段倒U形的最高點位于出水管的出水端下方不大于15cm。所述保溫加熱段形成M形。所述法蘭上還設有感溫盲管,感溫盲管內設有溫度傳感器。所述電熱水器設有水流傳感器。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本技術設置兩根輔助加熱管,兩根輔助加熱管上設置的豎直方向的保溫加熱段分別位于出水管的兩側,保溫加熱段對出水管周圍水進行加熱升溫,降低出水管周圍水與通過出水管內部的水的溫差,降低出水的熱交換,使出水溫度更加穩定,本技術設置兩根輔助加熱管,有效降低每根輔助加熱管的電力密度,延長加熱管使用壽命的同時,主加熱管與兩根輔助加熱管配合,形成了內膽下部橫向加熱、內膽中間縱向加熱的立體加熱模式,提升電熱水器加熱效率,同時由于熱水上升原理,輔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段使該區域水上升至出水管的出水端,實現了快速出熱水,而不必對內膽上部水域完全加熱,節能環保。兩根輔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段圍在出水管四周形成立方體狀,使出水管周圍立方體區域水的升溫效果顯著?!緦@綀D】【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的加熱管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剖視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二的加熱管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三的加熱管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內膽;2、進水管;3、出水管;31、出水端;4、主加熱管;5、法蘭;6、輔助加熱管;61、保溫加熱段;62、連接加熱段;63、冷端;7、感溫盲管;8、水流傳感器?!揪唧w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如圖1及圖2,一種出水保溫的電熱水器,包括內膽1、固定連接在內膽I上的進水管2及出水管3,安裝在內膽I 一側的法蘭5以及固定連接在法蘭5上的主加熱管4,出水管3的出水端31位于內膽I上部,進水管2安裝的內膽I底部,位于出水管3與法蘭5之間,主加熱管4向內膽I下部延伸,有效加熱部水平位于內膽I下部,所述法蘭5上固定連接兩根向內膽延伸的輔助加熱管6,所述輔助加熱管6設有保溫加熱段61,所述保溫加熱段61豎直方向設置于內膽I中,兩根輔助加熱管6的保溫加熱段61分別位于出水管3的兩偵U。兩根輔助加熱管6的保溫加熱段61豎直方向位于出水管3的兩側,對出水管3周圍水進行加熱升溫,降低出水管3周圍水與通過出水管3內部的水的溫差,降低出水的熱交換,使出水溫度更加穩定,且本技術設置兩根輔助加熱管6,有效降低每根輔助加熱管6的電力密度,延長加熱管的使用壽命,主加熱管4與兩根輔助加熱管6配合,形成了內膽下部橫向加熱、內膽中間縱向加熱的立體加熱模式,提升電熱水器加熱效率,同時由于熱水上升原理,輔助加熱管6的保溫加熱段61使該區域水上升至出水管3的出水端31,實現了快速出熱水,而不必對內膽I上部水域完全加熱,節能環保。 本實施例中,所述兩根輔助加熱管6的保溫加熱段61分別位于出水管3的前后兩偵U。所述輔助加熱管6包括從法蘭5向內膽I下部延伸的冷端63及在內膽I下部水平延伸的連接加熱段62,連接加熱段62連接冷端63與保溫加熱段61。連接加熱段62和冷端63可以根據設計需要設計適當的有效加熱長度。保溫加熱段61設置在出水管3的前后兩側便于加熱管的安裝,主加熱管4及兩根輔助加熱管6固定連接在法蘭5上,在內膽I 一側安裝法蘭5時,出水管3位于兩根輔助加熱管6的中間,在內膽I的橫向方向上,輔助加熱管6對出水管3無阻擋,便于法蘭5的推入。所述保溫加熱段61形成倒U形,兩根輔助加熱管6的保溫加熱段61在出水管3四周圍成立方體狀。倒U形的保溫加熱段61成型工藝簡易,加熱效果較好。兩根輔助加熱管6的保溫加熱段61圍在出水管四周形成立方體狀,使出水管周圍立方體區域水的升溫效果顯著。所述保溫加熱段61的倒U形平面與出水管3的間隙為5_30mm。兩者間隙的大小直接影響出水管周圍立方體區域水的升溫情況,本實施例中,兩者間隙設置為12_。所述保溫加熱段61倒U形的最高點位于出水管3的出水端31下方不大于15cm。保溫加熱段61位于出水端31下方,避免因熱水器出水時,出水端31附近液面下降而導致輔助加熱管6外露的現象,防止輔助加熱管6干燒。同時考慮到如果保溫加熱段61位于出水端31下方較遠的距離,加熱效果有限,不利于實現熱水的快速輸出,因此設置為不大于15cm。本實施例中,倒U形的最高點位于出水管3的出水端31下方6.5cm。所述法蘭5上還設有感溫盲管7,感溫盲管7內設有溫度傳感器71。感溫盲管7懸置于內膽I中部水中,監測內膽I中部水的溫度。所述電熱水器設有水流傳感器8。水流傳感器8可以設置在進水管路,也可以設置在出水管路,本技術水流傳感器8設置在進水管路,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出水保溫的電熱水器,包括內膽、固定連接在內膽上的出水管、安裝在內膽一側的法蘭以及固定連接在法蘭上的主加熱管,出水管的出水端位于內膽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法蘭上固定連接兩根向內膽延伸的輔助加熱管,所述輔助加熱管設有保溫加熱段,所述保溫加熱段豎直方向設置于內膽中,兩根輔助加熱管的保溫加熱段分別位于出水管的兩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澤春,王琦,劉海星,
申請(專利權)人:九陽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