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既有砌體建筑在拆除女兒墻、挑檐及屋頂防水后,在拆除屋頂防水的原結構屋面板上設置有新加疊合層,并進行輕鋼結構加層施工。所述輕鋼結構加層鋼柱的柱腳,通過墊板和后植入墻體的螺桿在砌體外墻或構造柱處進行緊固連接。在加層改造的同時,并對原砌體建筑的單元門進行改造——增加外加電梯結構。電梯機房設置在頂部,電梯機房與輕鋼結構的屋頂在一個平面內。其中,緊挨原砌體結構的一榀框架形成的空間為候梯間,在最外面的一榀框架形成的空間為電梯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增加建筑面積的同時,還可以解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出行問題,并延長了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壽命。(*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既有砌體建筑在拆除女兒墻、挑檐及屋頂防水后,在拆除屋頂防水的原結構屋面板上設置有新加疊合層,并進行輕鋼結構加層施工。所述輕鋼結構加層鋼柱的柱腳,通過墊板和后植入墻體的螺桿在砌體外墻或構造柱處進行緊固連接。在加層改造的同時,并對原砌體建筑的單元門進行改造——增加外加電梯結構。電梯機房設置在頂部,電梯機房與輕鋼結構的屋頂在一個平面內。其中,緊挨原砌體結構的一榀框架形成的空間為候梯間,在最外面的一榀框架形成的空間為電梯井。本技術在增加建筑面積的同時,還可以解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出行問題,并延長了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專利說明】 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屬于抗震加固
。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土地資源日趨緊張,既有建筑的改造利用已成為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原有建筑物上增加層數以擴大使用面積,就會增加單位土地面積房屋容積率,可以節省城市配套設施,節約投資和材料,又可避免拆遷等復雜瑣事等優點。由于受當時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值,砌體結構住宅在當時沒有安裝電梯,使住宅中的老人、殘疾人等,因為上、下樓梯的不便,長期不能到戶外活動,生活質量較差,因此,在既有砌體結構增加層數、增設電梯無疑將會大大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既有砌體結構加層、加梯技術在增加建筑面積的同時,還可以解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出行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通過對既有砌體結構加層、加梯以及加固改造的同時,還可以延長原有建筑物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術提出了在既有砌體建筑室外進行加層、加梯的改造措施,即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其通過對既有砌體建筑采用輕鋼結構直接加層、采用型鋼結構外加電梯的改造,來緩解現有人們住房緊張和老年人、殘疾人出行難的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包括既有砌體建筑、新加輕鋼結構以及外加電梯結構,所述既有砌體建筑在拆除女兒墻、挑檐及屋頂防水后,在拆除屋頂防水的既有砌體建筑原結構屋面板上設置有新加疊合層,所述新加疊合層上設置有新加輕鋼結構,所述輕鋼加層結構的加層鋼柱的柱腳,通過疊合層墊板和后植入既有砌體建筑墻體的螺桿在既有砌體建筑的外墻或構造柱處連接固定,所述新加疊合層中設置有鋼筋網和鋼拉桿,所述鋼拉桿在新加疊合層內連接既有砌體建筑相對的兩面外墻,所述鋼拉桿的端部與所述螺桿焊接,所述螺桿、新加疊合層的鋼筋網以及鋼拉桿整體混凝土澆注在一起;所述既有砌體建筑外側設有外加電梯結構,所述外加電梯結構包括由新加柱基礎、新加承重柱、鋼系桿以及新加電梯梁構成的兩榀電梯框架,所述外加電梯結構頂部與新加輕鋼結構連接固定,電梯機房設置在所述外加電梯結構頂部,所述電梯機房與新加輕鋼結構的屋頂在一個平面內,其中,緊挨既有砌體建筑的一榀框架形成的空間為候梯間,而在最外面的一榀框架形成的空間為電梯井,所述電梯井內設置有電梯轎廂;緊貼既有砌體建筑外墻設置有新加承重柱,其通過化學錨栓與既有砌體建筑外墻或既有砌體建筑構造柱連接,其連接位置位于既有砌體建筑分層處,所述化學錨栓外端通過柱墊板和螺母緊固連接;候梯間的新加承重柱間設置的是新加電梯梁,而電梯井的新加承重柱間設置的是鋼系桿,所述新加電梯梁設置在既有砌體建筑分層處,其與緊貼既有砌體建筑外墻或既有砌體建筑構造柱設置的新加承重柱之間通過L型連接板固定連接。其中,所述新加疊合層的厚度為60_,所述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小于C30。所述螺桿為M18螺桿,其采用HRB335熱軋帶肋鋼筋,所述螺桿鉆孔直徑不小于30mm,所述螺桿深入既有砌體建筑外墻或既有砌體建筑構造柱的長度不小于250mm。所述鋼拉桿的直徑不小于Φ20ι?πι。所述新加輕鋼結構由加層鋼柱、柱腳墊板、柱腳加勁肋焊接而成,所述加層鋼柱為H型鋼或工字鋼,所述柱腳墊板的厚度不小于20mm,所述柱腳墊板與疊合層墊板上下連接在一起。所述新加電梯梁下部支撐有承托板,承托板與新加電梯梁、柱墊板之間焊接。所述新加電梯梁與L型連接板焊接,L型連接板與柱墊板通過化學錨栓與外墻或構造柱緊固連接,所述L型連接板上焊接有加勁肋。所述柱墊板在每層連接處為整塊鋼板,其厚度不小于25mm。所述化學錨栓在每層連接處至少為10個,分兩列布置,其伸入外墻或構造柱的長度不小于250mm。上述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步驟:步驟一:拆除既有砌體建筑上的女兒墻、挑檐及屋頂防水;步驟二:在既有砌體建筑屋頂的外墻和構造柱處進行化學植筋,設置螺桿;步驟三:根據設計圖紙,在既有砌體建筑單元門入口處準備安裝新加承重柱的位置預先做好新加柱基礎,同時,在準備安裝外加電梯結構的既有砌體建筑外墻或構造柱部位打孔、植入化學錨栓;步驟四:待新加柱基礎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時,安裝貼墻的兩根新加承重柱,使兩根新加承重柱上的孔洞分別與預先植入的化學錨栓對應,再通過柱墊板、螺母將新加承重柱與外墻或構造柱進行緊固連接;步驟五:在其他四個新加柱基礎上安裝新加承重柱;步驟六:在候梯間內設置新加電梯梁,在新加電梯梁上焊接L型連接板和承托板,通過步驟四中的化學錨栓將L型連接板、柱墊板、新加承重柱與既有砌體建筑牢固連接在一起;步驟七:在電梯井的各新加承重柱之間用鋼系桿焊接;步驟八:當外加電梯結構施工到既有砌體建筑屋頂處時,應與新加輕鋼結構同時進行施工,進行新加疊合層的鋼筋網配筋,將新加疊合層內的鋼拉桿與屋頂外墻和構造柱中后植入的豎向的螺桿進行焊接,同時將新加疊合層內的鋼拉桿與外加電梯結構的新加承重柱進行連接固定;步驟九:將屋頂外墻和構造柱中植入的螺桿、新加疊合層的鋼筋網和鋼拉桿進行混凝土整體燒筑;步驟十:當混凝土強度達到70%以上時,將新加輕鋼結構的加層鋼柱的柱腳墊板的安裝孔對應安裝在螺桿上,通過螺母進行緊固,緊固后將螺母和螺桿進行焊接;步驟十一:施工完成上部新加輕鋼結構以及外加電梯結構頂層;步驟十二:在電梯井內安裝電梯轎廂。有益效果:本技術將既有砌體建筑的加層技術和加梯技術同時進行研究,該技術具有傳力路線明確,剛度分布合理,構造措施可靠等優點。新老結構的結合處通過增加疊合層及墻體、構造柱植筋等進行連接,這樣可以提高既有砌體建筑采用輕鋼結構加層的整體性和空間剛度,使加層部分新增輕鋼荷載均勻傳到原建筑物上,防止加層后產生不均勻沉降。同時,既有砌體建筑在加層的同時進行外加電梯的施工,較好地解決了老人和殘疾人的出行難題。通過對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的改造,可以節約了國家大量的資源,如果該技術加以推廣應用,將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平面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新加電梯梁與既有砌體建筑構造柱連接圖;圖4為L型連接板俯視詳圖;圖5為L型連接板主視詳圖;圖6為既有砌體建筑頂部新加疊合層與原墻體、樓板的連接圖;圖中,1:電梯井;2:候梯間;3:外墻;4:新加承重柱;5:鋼系桿;6:構造柱;7、電梯機房;8:新加電梯梁;9:柱墊板;10:L型連接板;11:承托板;12:新加疊合層;13:化學錨栓;14:螺母;15:加勁肋;16:鋼拉桿;17:加層鋼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既有砌體建筑加層、加梯結構,包括既有砌體建筑、新加輕鋼結構(24)以及外加電梯結構,其特征在于:?在拆除了屋頂防水的既有砌體建筑原結構屋面板(18)上設置有新加疊合層(12),所述新加疊合層(12)上設置有新加輕鋼結構(24),所述輕鋼加層結構的加層鋼柱(17)的柱腳,通過疊合層墊板(21)和后植入既有砌體建筑墻體的螺桿(23)在既有砌體建筑的外墻(3)或構造柱(6)處連接固定,所述新加疊合層(12)中設置有鋼筋網和鋼拉桿(16),所述新加疊合層(12)的鋼筋網以及鋼拉桿(16)整體混凝土澆注在一起;?所述既有砌體建筑外側設有外加電梯結構,所述外加電梯結構包括由新加柱基礎、新加承重柱(4)、鋼系桿(5)以及新加電梯梁(8)構成的兩榀電梯框架,所述外加電梯結構頂部與新加輕鋼結構(24)連接固定,其中,緊挨既有砌體建筑的一榀框架形成的空間為候梯間(2),而在最外面的一榀框架形成的空間為電梯井(1);緊貼既有砌體建筑外墻(3)設置有新加承重柱(4),其通過化學錨栓(13)與既有砌體建筑外墻(3)或既有砌體建筑構造柱(6)連接;候梯間(2)的新加承重柱(4)間設置的是新加電梯梁(8),而電梯井(1)的新加承重柱(4)間設置的是鋼系桿(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有,鞠樹森,萬兆,謝建明,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