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三洞掘進微震傳感器布置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三洞掘進微震傳感器布置結構。適用于深埋長大隧洞工程領域。
技術介紹
隨著工程埋深的不斷增加,巖爆導致的工程建設風險是必須面臨和解決的關鍵技術難題。巖爆的發生主要歸因于巖石中能量或應力的突然釋放?;谶@一認識,研究人員在巖爆的預測預報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經歷了一個較長的摸索試驗過程,但總體思路和方法并沒有改變,即一直堅持利用接受巖體破裂動力波傳播的方式來幫助預測巖爆。認為在應力集中和能量積累過程中,巖體中總會產生一些響應,主要是由于巖體內裂紋的擴展而釋放出一定的能量。釋放的能量以動力波的形式在巖體中傳播時,就可以被布置在巖體內的傳感器所捕獲,并因此計算出產生釋放能量的位置,微震監測便是基于這一原理來工作的。微震監測系統已經很普遍地應用在深埋地下工程實踐中,幾乎成為除經驗方法以外的巖爆預測預報的唯一實踐性手段。近年來,隨著監測儀器的不斷完善和計算機處理能力的提高,微震監測已經在很多工程中比較成功地幫助判斷和回避了巖爆風險,但不同于應力、變形等監測,微震監測對傳感器的布置方案具有較高的要求,必須結合定位精度和工程面貌來綜合考慮,對傳感器進行優化布置。不適當的傳感器布置方案不但不利于獲得有效的微震信號,而且難于精確的微震源定位、難于準確描述微震發生的能量量級等微震信息,進而影響定位算法的穩定性,再加上深埋長大隧洞施工過程中微震實時監測與其他類型的工程(如礦山采場)的監測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長線性工程、監測目標(掌子面附近洞段)移動,要求傳感器能方便靈活的移動。在以上因素的影響下,現有的技術還難以實現準確的微震定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三洞掘進微震傳感器布置結構,具有三條相鄰隧洞,洞徑均為d,其特征在于:中間隧洞為微震監測隧洞(1),兩側均為超前開挖隧洞(2),其中微震監測隧洞(1)在其掌子面后2d處布置微震監測斷面Ⅰ;超前開挖隧洞(2)在微震監測隧洞(1)的掌子面前2d處和掌子面后d處均布置微震監測斷面Ⅱ。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三洞掘進微震傳感器布置結構,具有三條相鄰隧洞,洞徑均為d,其特征在于:中間隧洞為微震監測隧洞(1),兩側均為超前開挖隧洞(2),其中微震監測隧洞(I)在其掌子面后2d處布置微震監測斷面I ;超前開挖隧洞(2)在微震監測隧洞(I)的掌子面前2d處和掌子面后d處均布置微震監測斷面II。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洞掘進微震傳感器布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震監測斷面I上布置有4個微震傳感器(3),且4個微震傳感器(3)距微震監測隧洞(I)中心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寧,吳旭敏,房敦敏,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