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包括腳手架、第一弧形工字鋼、第二弧形工字鋼、鉆機、鉆機控制箱、倒鏈、支護工字鋼、鋼筋條、竹膠板,所述腳手架上依次設有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上設有鉆機,所述鉆機通過倒鏈與所述鋼筋條相連,所述鋼筋條與支護工字鋼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的優越效果在于:采用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作為滑動裝置,操作省力、省時,從原來的用時3-5小時縮減至40-60分鐘,操作簡單方便,安全可靠、施工環境適應性強。(*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
本技術涉及滑動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在隧洞大塌方處理施工中的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不斷發展,基礎建設市場一片繁榮,與此同時,公路、鐵路與水利建設正逐步實現跨越式發展,其中隧道與水洞施工是公路、鐵路與水利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隧道和水洞施工過程中,經常遇到涌水帶、破碎帶、土層帶、崩落帶等,因而容易產生頂板冒落、涌水等事故,嚴重影響了人身和設備安全,阻礙了施工的進度。現如今,最有效的施工方法是采用超前管棚支護進行施工,實際施工時經鉆機鉆孔、插管和注漿后,漿液與孔內巖土層固結,由于內存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及其拱形布局,形成很大的頂拱支撐效果,且相鄰管孔的漿液在壓力注漿時,相互滲透連接,從而形成了天幕似的管棚結構,支護著隧道頂板的破碎帶、松散帶、崩落帶等,使其不易冒落或防止地下水的大量涌出等,大大提高了隧道開挖的安全性、減少了回填混凝土的使用量,并且有效提高了施工速度。管棚鉆機施工技術于2003年從國外引入,并在國內迅速得到發展。在隧洞大塌體施工處理中,隧洞穿越困難時,為確保施工安全,通常會采用管棚施工,而管棚施工鉆機平臺必須穩定牢固,一般用腳手架管搭建,輔助竹膠板,但是搭建的施工平臺鉆機操作空間狹小,為確保鉆機施工角度和質量,鉆機需盡量靠近洞壁。因為采用分序施工,當一個孔結束鉆機要穿越腳手架管移到下一個孔位時,拆除較多腳手架管,費力、費時,效率低。因此,急需一種安全可靠、施工環境適應性強的管棚鉆機滑動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隧洞大塌方處理施工中安全可靠、施工環境適應性強、加工制作簡單、操作簡單的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包括腳手架、第一弧形工字鋼、第二弧形工字鋼、鉆機、鉆機控制箱、倒鏈、支護工字鋼、鋼筋條、竹膠板,所述腳手架上依次設有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上設有鉆機,所述鉆機通過倒鏈與所述鋼筋條相連,所述鋼筋條與支護工字鋼連接。所述鉆機控制箱設在腳手架上;所述腳手架上設有竹膠板。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上設有滑軌。進一步地,所述腳手架由若干腳手架管縱橫交錯組合而成。進一步地,所述腳手架與第一弧形工字鋼、第二弧形工字鋼之間設有腳手架管。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是118工字鋼。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相距1.2 — 1.8米。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相距1.5米。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的高度比第二弧形工字鋼的高度低0.09 -0.13 米。更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安裝在所述腳手架上時,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的最低點和第二弧形工字鋼的最低點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的最高點和第二弧形工字鋼的最高點的連線與最低點的連線的夾角在3° —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所述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的優越效果在于:采用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作為滑動裝置,不但操作省力,而且省時,從原來的用時3-5小時縮減至40-60分鐘,操作簡單方便,安全可靠、施工環境適應性強、加工制作簡單,具推廣價值。【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應用于隧洞中的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所述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橫剖面圖;圖3為本技術所述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縱剖面圖。附圖標識:I 一隧洞、11 一隧洞開挖線、12 —支護工字鋼、121 —鋼筋條、13 —孔、2 —腳手架、21 一第一弧形工字鋼、22 —第二弧形工字鋼、23 —鉆機、24 —滑軌、25 —鉆機控制箱、26 —倒鏈、27 —竹膠板、28 —腳手架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3所示,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包括腳手架2、第一弧形工字鋼21、第二弧形工字鋼22、鉆機23、鉆機控制箱25、倒鏈26、支護工字鋼12、鋼筋條121、竹膠板27,所述腳手架2上依次設有第一弧形工字鋼21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上設有鉆機23,所述鉆機23通過倒鏈26與所述鋼筋條121相連,所述鋼筋條121與支護工字鋼12連接。所述鉆機控制箱25設在腳手架2上;所述腳手架2上設有竹膠板27。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上設有滑軌24 ;所述腳手架2由若干腳手架管28縱橫交錯組合而成,所述腳手架2與第一弧形工字鋼21、第二弧形工字鋼22之間還設有腳手架管28,以維持第一弧形工字鋼21、第二弧形工字鋼22的穩定性。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是118工字鋼,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相距1.5米,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的高度比第二弧形工字鋼22的高度低0.09 - 0.13米。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安裝在所述腳手架I上時,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的最低點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的最低點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的最高點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的最高點的連線與最低點的連線的夾角在3° -5° 0施工步驟如下:第一步:所述隧洞I內地面設有腳手架2 ;所述腳手架2由若干腳手架管28組成。用腳手架管28沿塌渣體斜面搭建一個腳手架2,腳手架2的高度與隧洞I腰線齊平,并在腳手架2上面鋪設竹膠板27。根據施工隧洞I斷面加工相應的第一弧形工字鋼21及第二弧形工字鋼22,在所述腳手架2上豎向架設腳手架管28,然后將第一弧形工字鋼21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搭設在豎向腳手架管28上。在搭設第一弧形工字鋼21和第二弧形工字鋼22時,其前后間距1.5米,且第一弧形工字鋼21與第二弧形工字鋼22最高點與腳手架2水平面要形成一個角度,其角度控制在3° -5°,經計算,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21比第二弧形工字鋼22高度低0.09-0.13米。為移動鉆機23時省時、省力,在分別在第一弧形工字鋼21與第二弧形工字鋼22上安裝滑軌24,即完成了鉆機施工平臺搭設。第二步:隧洞I在開挖之后要進行臨時或永久支護,在隧洞I內壁的隧洞開挖線11設有支護工字鋼12,在所述支護工字鋼12上設有鋼筋條121相連,所述鋼筋條121安裝所述倒鏈26,然后用倒鏈26來移動鉆機23。第三步:所述鉆機23在結束一個孔13操作后移向另一個操作位置時,用倒鏈26掛在鋼筋條121上滑動來移動鉆機23,如此循環到所有孔13加工完畢。通常,所述腳手架管28的直徑為Φ 48mm,所述鋼筋條121的直徑為Φ 25mm,也可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腳手架管28和鋼筋條121的直徑。本技術所述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采用第一弧形工字鋼、第二弧形工字鋼及滑軌作為滑動裝置,不但操作省力,而且省時,從原來的用時3?5小時縮減至40?60分鐘,操作簡單方便,本技術滑動裝置已在白龍江喜兒溝工地應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技術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技術的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任何變形、改進、替換均落入本技術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包括腳手架、第一弧形工字鋼、第二弧形工字鋼、鉆機、鉆機控制箱、倒鏈、支護工字鋼、鋼筋條、竹膠板,所述腳手架上依次設有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上設有鉆機,所述鉆機通過倒鏈與所述鋼筋條相連,所述鋼筋條與支護工字鋼連接;?所述鉆機控制箱設在腳手架上;所述腳手架上設有竹膠板。
【技術特征摘要】
1.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包括腳手架、第一弧形工字鋼、第二弧形工字鋼、鉆機、鉆機控制箱、倒鏈、支護工字鋼、鋼筋條、竹膠板,所述腳手架上依次設有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上設有鉆機,所述鉆機通過倒鏈與所述鋼筋條相連,所述鋼筋條與支護工字鋼連接; 所述鉆機控制箱設在腳手架上;所述腳手架上設有竹膠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工字鋼上設有滑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腳手架與第一弧形工字鋼、第二弧形工字鋼之間設有腳手架管。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棚鉆機簡易操作滑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工字鋼和第二弧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姜凌宇,姜越,
申請(專利權)人:姜凌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