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發動機瓦蓋自動漲開機構,包括擰松滑臺;所述擰松滑臺底部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設有滑塊,所述滑塊下方設有與其相適配的導軌,導軌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滑板上;所述擰松滑臺上部設有一漲開氣缸,漲開氣缸的活塞桿伸出端連接在漲開拉桿上;所述漲開氣缸底部側邊固定安裝有與漲開拉桿相平行的漲開壓桿,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均依次穿過擰松滑臺及水平滑板,所述漲開壓桿與擰松滑臺相鄰的外壁上還套設有復位彈簧,漲開壓桿側的水平滑板外設有推動水平滑板沿滑塊方向移動的平移氣缸,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的底端分別安裝有漲開頂塊及漲開壓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裝備時可有效保證瓦蓋的漲開過程穩定可靠。(*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汽車發動機瓦蓋自動漲開機構
本技術涉及汽車發動機制造
,具體涉及一種應用在汽車發動機裝配線上的瓦蓋自動漲開機構。
技術介紹
發動機作為汽車的驅動系統,是汽車所有動力的來源,是汽車的上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汽車發動機中用于固定曲軸的瓦蓋與缸體組成的內孔,是一起加工且需配對的,不能隨便替換。現有技術中的加工方式為:將瓦蓋加工完后做好標記,再用工具擰松拆開,一起運到裝配車間裝配,但是當發動機缸體數量比較多時,還是不可避免出現混淆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動機廠便將擰松漲開工藝改在裝配線上進行,現拆現裝。但是另外的問題是:發動機在裝配線的托盤上直接用氣缸提起瓦蓋,有時會將發動機缸體整體帶起,脫離托盤定位銷,影響后面裝配,后來在擰松提起的機構上,加了一套壓緊機構,提起問題雖然解決了,由于這樣增加機構增加了運動部件整體的重量,導致設備能耗加大,設備成本增力口,且工人取瓦蓋的時候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在裝備時可有效保證瓦蓋的漲開過程穩定可靠的汽車發動機瓦蓋自動漲開機構。一種汽車發動機瓦蓋自動漲開機構,包括擰松滑臺;所述擰松滑臺底部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設有滑塊,所述滑塊下方設有與其相適配的導軌,導軌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滑板上;所述擰松滑臺上部設有一漲開氣缸,漲開氣缸的活塞桿伸出端連接在漲開拉桿上;所述漲開氣缸底部側邊固定安裝有與漲開拉桿相平行的漲開壓桿,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均依次穿過擰松滑臺及水平滑板,所述漲開壓桿與擰松滑臺相鄰的外壁上還套設有復位彈簧,漲開壓桿側的水平滑板外設有推動水平滑板沿滑塊方向移動的平移氣缸,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的底端分別安裝有漲開頂塊及漲開壓塊。所述漲開氣缸固定安裝在漲開氣缸座上,漲開壓桿與漲開氣缸座通過壓桿鎖緊塊鎖緊固定在一起。所述漲開壓桿的復位彈簧與擰松滑臺之間卡設有下行防護套,所述下行防護套的頂部內收呈凸臺型,所述漲開壓桿的下部安裝有上行限位塊。所述平移氣缸通過平移氣缸座與擰松滑臺固定連接,其活塞桿端安裝有浮動接頭,所述浮動接頭連接在水平滑板中。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外均套設有軸套座,所述軸套座內壁中設有與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相貼合的無油襯套。所述上行限位塊固定在軸套座的下方。整理動作順序為:瓦蓋擰松后,平移氣缸伸出,利用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將漲開頂塊及漲開壓塊推到曲軸孔中,漲開氣缸縮回,將瓦蓋漲開,漲開氣缸伸出,復位彈簧復位,水平氣缸縮回,機構整體回到原位,漲開完成。與已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有益效果體現在:1、本技術漲開機構體積小、重量輕、將漲開的力抵消在機構內部,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大大減輕了對擰緊滑臺的負荷,提供了設備的可靠性;2、本技術中的復位彈簧及上下限位保證了初始位置確定性,平時彈簧有一定的預壓,機構整體上移至上行限位固定處,下行限位則是保證機構在其他外力作用下不會導致彈簧屈服而無法復位;3、漲開頂塊和漲開壓塊直接用漲開拉桿和漲開壓桿導向,縮短了漲開時的力臂,減小了彎力矩,提高的機構的剛性;4、本技術從機構伸出漲開到復位,動作簡化,控制簡化,節拍縮短約10% ;5、本技術結構簡單、維護方便、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應理解,以下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技術而非用于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參見圖1及圖2,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汽車發動機瓦蓋自動漲開機構,包括擰松滑臺1,所述擰松滑臺I底部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設有滑塊2,所述滑塊2下方設有與其相適配的導軌3,導軌3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滑板4上;所述擰松滑臺I上部設有一漲開氣缸5,漲開氣缸5的活塞桿插設在連接套中,所述連接套的另一端套設在與漲開氣缸5活塞桿相接的漲開拉桿6上;所述漲開氣缸5底部側邊固定安裝有與漲開拉桿6相平行的漲開壓桿7,所述漲開拉桿6與漲開壓桿7均依次穿過擰松滑臺I及水平滑板4,所述漲開壓桿7與擰松滑臺I相鄰的外壁上還套設有復位彈簧8,漲開壓桿7側的水平滑板4外設有推動水平滑板4沿滑塊2方向移動的平移氣缸9。通過平移氣缸9的推動,帶動水平滑板4中漲開拉桿6與漲開壓桿7的橫向位移,使其移動到曲軸固定孔處,為下一步的漲開做準備。參見圖1及圖2,所述漲開拉桿6與漲開壓桿7的底端分別安裝有與瓦蓋、缸體形狀相適配的漲開頂塊10及漲開壓塊11,當完成上段所述的漲開準備后,首先漲開氣缸5縮回,驅動漲開拉桿6將漲開頂塊10往上移動,當漲開頂塊10抵住瓦蓋時,漲開氣缸5驅動漲開壓桿7往下壓,當漲開壓塊11抵住缸體時,漲開氣缸5繼續縮回,再次驅動漲開頂塊10往上運動,直至將瓦蓋漲開到位,漲開氣缸5移動到位,漲開到位。本技術為了更進一步完善其結構,本技術的結構在具體實施時,還可以在以上所述的技術方案基礎上,采用下面的實施例:實施例1所述漲開氣缸5固定安裝在漲開氣缸座12上,漲開壓桿7與漲開氣缸座12通過壓桿鎖緊塊13鎖緊固定在一起。提高了漲開壓桿7的連接固定強度。實施例2所述漲開壓桿7的復位彈簧8與擰松滑臺I之間卡設有下行防護套14,所述下行防護套14的頂部內收呈凸臺型,所述漲開壓桿7的下部安裝有上行限位塊15。該處設計限制了漲開壓桿7的縱向移動范圍,負責定位該漲開機構原位及漲開狀態,提高了運行時的可靠性。實施例3所述平移氣缸9通過平移氣缸座16與擰松滑臺I固定連接,其活塞桿端安裝有浮動接頭17,所述浮動接頭17連接在水平滑板4中。該處設計可有效提高平移氣缸運行時的使用壽命。實施例4所述漲開拉桿6與漲開壓桿7外均套設有軸套座18,所述軸套座18內壁中設有與漲開拉桿6與漲開壓桿7相貼合的無油襯套19,實施例2中上行限位塊固定在軸套座18的下方,無油襯套19可起到導向作用,該處的設計提高了整機運行時的穩定性以及使用壽命O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發動機瓦蓋自動漲開機構,包括擰松滑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擰松滑臺底部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設有滑塊,所述滑塊下方設有與其相適配的導軌,導軌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滑板上;所述擰松滑臺上部設有一漲開氣缸,漲開氣缸的活塞桿伸出端連接在漲開拉桿上;所述漲開氣缸底部側邊固定安裝有與漲開拉桿相平行的漲開壓桿,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均依次穿過擰松滑臺及水平滑板,所述漲開壓桿與擰松滑臺相鄰的外壁上還套設有復位彈簧,漲開壓桿側的水平滑板外設有推動水平滑板沿滑塊方向移動的平移氣缸,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的底端分別安裝有漲開頂塊及漲開壓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發動機瓦蓋自動漲開機構,包括擰松滑臺,其特征在于:所述擰松滑臺底部兩側沿長度方向對稱設有滑塊,所述滑塊下方設有與其相適配的導軌,導軌的底部固定在水平滑板上;所述擰松滑臺上部設有一漲開氣缸,漲開氣缸的活塞桿伸出端連接在漲開拉桿上;所述漲開氣缸底部側邊固定安裝有與漲開拉桿相平行的漲開壓桿,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均依次穿過擰松滑臺及水平滑板,所述漲開壓桿與擰松滑臺相鄰的外壁上還套設有復位彈簧,漲開壓桿側的水平滑板外設有推動水平滑板沿滑塊方向移動的平移氣缸,所述漲開拉桿與漲開壓桿的底端分別安裝有漲開頂塊及漲開壓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發動機瓦蓋自動漲開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漲開氣缸固定安裝在漲開氣缸座上,漲開壓桿與漲開氣缸座通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凱,張立永,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吉斯通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