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支撐工具,包括外殼1、齒輪齒條機構2、力臂把手3和彈簧棘爪結構4,外殼1為鑄件,齒輪齒條機構2裝在外殼1的內部,齒輪齒條機構2是一直齒輪齒條機構。齒輪齒條機構2包括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21和齒條22,力臂把手3裝在齒輪21的中心孔內,彈簧棘爪結構4設置在外殼1上與齒輪21相對應。工作時,轉動力臂把手3帶動齒輪21轉動從而驅動齒條22從外殼1的出口滑出將物體撐開,待物體被撐開的位移達到要求后,利用彈簧棘爪結構4將齒輪齒條機構2鎖定,防止齒條被物體壓回,待到裝配工序完成后,釋放彈簧棘爪結構4,再轉動力臂把手3帶動齒輪21轉動從而驅動齒條22復位。(*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支撐工具
本技術屬于汽車裝配的輔助工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支撐工具。
技術介紹
在各行各業中經常會需要使用外力將兩個物體撐開,以便于安裝布置或調節物體之間的間隙。例如汽車底盤襯套的裝配,如果鈑金間隙余量不夠造成襯套過盈則無法安裝襯套,如果使用雙手去掰開鈑金的話既費力氣又不方便工作,這時需要使用輔助工具將鈑金撐開來裝配襯套,由于施力空間較小,輔助工具體積不能太大。在工業制造中也會遇到零部件的定位問題,這時也需要借助施力工具并且能夠控制好裝配尺寸,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類似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設計了一種支撐工具。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種支撐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I)、齒輪齒條機構(2)、驅動機構和鎖止機構,齒輪齒條機構(2 )裝在外殼(I)的內部,齒輪齒條機構(2 )包括相互嚙合的齒輪(21)和齒條(22 ),驅動機構裝在齒輪(21)的中心孔內以驅動齒輪齒條機構(2 )工作使得齒條(22 )從外殼(I)出口伸出從而將物體撐開,鎖止機構設置在外殼(O的上部與齒輪(21)相對應以在齒條(22)伸出適當位移后鎖止齒輪齒條機構(2)。進一步,齒條(22)的下底面設置有滑塊(221),外殼(I)的底部設置有凹槽(11 ),滑塊(221)嵌在凹槽(11)內并沿著凹槽(11)滑動。進一步,在齒條(22 )后端兩側各設置一限位塊(222 ),限位塊(222 )與外殼(I)上的限位側壁(12)配合工作。進一步,齒條(22)側面刻有刻度。進一步,齒輪齒條機構(2 )是直齒輪齒條機構。進一步,驅動機構是力臂把手(3),力臂把手(3)的軸穿過齒輪(21)中心孔和齒輪(21)中心孔配合工作,力臂把手(3)的軸前后兩端分別穿過外殼(I)兩側的對應圓孔且以圓孔為支撐進行旋轉。進一步,力臂把手(3)的軸和齒輪(21)中心孔內壁通過齒槽結構配合,齒槽結構沿軸線對稱分布。進一步,力臂把手(3 )是一“閃電叉”的形狀結構。進一步,鎖止機構是彈簧棘爪結構(4),棘爪與齒輪(21)的齒牙(211)配合工作;彈簧棘爪機構(4)的棘爪旋轉軸的一端連接棘爪把手(41)以便于釋放棘爪,棘爪把手(41)伸在鑄件外殼外面。進一步,外殼(I)為鑄件;外殼(I)是左右兩半式結構,通過外殼(I)邊緣的螺栓將其組裝成一整體。該支撐工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術一種支撐工具體積較小,利用齒輪齒條機構及力臂把手的杠桿原理可實現使用較小的力來支撐較大的載荷,同時還可以利用支撐工具上的刻度來定量的決定行程大小,使用方便且用處廣泛。(2)本技術一種支撐工具使用直齒輪齒條傳動,直齒輪齒條在傳動過程中穩定,具有結構簡單、傳遞功率大、效率高、工作可靠、壽命長、結構緊湊等優點。(3)本技術一種支撐工具考慮了齒條的鎖止限位情況,將棘爪與彈簧巧妙的結合實現了齒輪的行進與鎖止,使用完畢后可以解除鎖止,輕松的將齒條收回。(4)本技術一種支撐工具,工藝上容易實現,結構簡單,成本較低,效果明顯。【附圖說明】圖1:本技術支撐工具的外形結構示意圖;圖2:本技術支撐工具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圖4:本技術支撐工具中限位塊的結構示意圖;圖5:本技術支撐工具中棘爪結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一外殼;11 一底部凹槽;12—限位側壁;2—齒輪齒條機構;21—齒輪;211—齒牙;22—齒條;221—滑塊;222—限位塊;3—力臂把手;4一彈簧棘爪結構;41 一棘爪把手。【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圖1至圖5示出了一種支撐工具,包括外殼1、齒輪齒條機構2、力臂把手3和彈簧棘爪結構4,外殼I為鑄件,齒輪齒條機構2裝在外殼I的內部,齒輪齒條機構2是一直齒輪齒條機構。齒輪齒條機構2包括一對相互嚙合的齒輪21和齒條22,力臂把手3裝在齒輪21的中心孔內,彈簧棘爪結構4設置在外殼I上與齒輪21相對應。工作時,轉動力臂把手3帶動齒輪21轉動從而驅動齒條22從外殼I的出口滑出將物體撐開,待物體被撐開的位移達到要求后,利用彈簧棘爪結構4將齒輪齒條機構2鎖定,防止齒條被物體壓回,待到裝配工序完成后,釋放彈簧棘爪結構4,再轉動力臂把手3帶動齒輪21轉動從而驅動齒條22復位。為了給齒輪21施加轉動力矩,在齒輪21中心孔處穿通一個力臂把手3,力臂把手3和齒輪21中心孔位置通過齒槽結構配合,齒槽數量和尺寸設計要合理且中心對稱分布,以用來傳遞力臂把手3的較大力矩。穿過齒輪21中心的力臂把手3的軸前后兩端分別穿過外殼I兩側的對應圓孔,并且以外殼I兩側的圓孔為支撐進行旋轉。力臂把手3類似“閃電叉”的形狀,目的是通過增加力臂來減小施力,起到杠桿增力的效果。為了保證齒輪齒條機構2傳動方向穩定,在齒條22的下底面車出一條凸出的細長滑塊221,滑塊221的形狀為長方體,為了與齒條22下底面的滑塊221配合,外殼I的底部開有一細長的凹槽11,齒條22下底面的滑塊221可以沿著外殼I底部的長方體形的凹槽11滑動,如圖3所示。為了保證齒條22在伸長到最大位移時不與齒輪21發生脫落,在齒條22后端兩側各車出一塊凸出的限位塊222,如圖4所示,當齒條22在伸長過程中齒條22兩側凸出的限位塊222沿著外殼I的內側面滑動而不發生接觸,當齒條22在伸長到最大位移時,齒條22兩側凸出的限位塊222將會被外殼I的限位側壁11擋住而不能繼續伸長,此時齒條22尾部的齒牙和齒輪21嚙合且沒有脫離,這也是齒條22能夠伸長的最大狀態。齒條22側面刻有刻度,在省力地撐開物體的同時可以根據需要來定量地決定撐開的位移。圖5為彈簧棘爪結構示意圖。支撐工具將物體撐開后需要將齒條鎖止,防止齒條被物體壓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外殼I內部安裝一個彈簧棘爪機構4,即棘爪的旋轉軸穿過彈簧并在彈簧彈力作用下將棘爪壓向齒輪21的齒牙211。彈簧棘爪機構4的棘爪的形狀有一定要求,當轉動齒輪21來伸長齒條22時,棘爪的接觸面可以順利的從齒輪21的各個齒牙211上滑過,當停止齒輪21轉動時,棘爪的頂部頂住齒輪21的齒牙211使齒輪21不會在外力作用下反轉,克服了物體壓縮齒條22的力從而保持齒條22伸出的位移長度不變。彈簧棘爪機構4的棘爪旋轉軸的一端連接棘爪把手41并伸在鑄件外殼外面,當支撐工具使用完之后,可以擰動棘爪把手41來克服彈簧力使得棘爪頂部不再頂住齒輪21的齒牙211,從而方便反向轉動齒輪21將齒條22收回到外殼I內部。為了方便齒輪齒條機構2以及彈簧棘爪機構4等裝配,可以將外殼I設計為左右兩半式,將齒輪齒條機構2以及彈簧棘爪機構4等裝配完后通過外殼I邊緣的螺栓將其組裝成一整體。當不使用時用蓋子將支撐工具的出口蓋住以確保密封。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技術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術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技術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支撐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1)、齒輪齒條機構(2)、驅動機構和鎖止機構,齒輪齒條機構(2)裝在外殼(1)的內部,齒輪齒條機構(2)包括相互嚙合的齒輪(21)和齒條(22),驅動機構裝在齒輪(21)的中心孔內以驅動齒輪齒條機構(2)工作使得齒條(22)從外殼(1)出口伸出從而將物體撐開,鎖止機構設置在外殼(1)上與齒輪(21)相對應以在齒條(22)伸出適當位移后鎖止齒輪齒條機構(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支撐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I)、齒輪齒條機構(2)、驅動機構和鎖止機構,齒輪齒條機構(2 )裝在外殼(I)的內部,齒輪齒條機構(2 )包括相互嚙合的齒輪(21)和齒條(22),驅動機構裝在齒輪(21)的中心孔內以驅動齒輪齒條機構(2)工作使得齒條(22)從外殼(I)出口伸出從而將物體撐開,鎖止機構設置在外殼(I)上與齒輪(21)相對應以在齒條(22)伸出適當位移后鎖止齒輪齒條機構(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支撐工具,其特征在于:齒條(22)的下底面設置有滑塊(221),外殼(I)的底部設置有凹槽(11),滑塊(221)嵌在凹槽(11)內并沿著凹槽(11)滑動。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撐工具,其特征在于:在齒條(22)后端兩側各設置一限位塊(222 ),限位塊(222 )與外殼(I)上的限位側壁(12)配合工作。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支撐工具,其特征在于:齒條(22)側面刻有刻度。5.根據權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支撐工具,其特征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斌,姚思捷,
申請(專利權)人: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