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手電筒,涉及日常工作及生活領域,包括本體和底座架,所述的底座架包括側臂,所述的側臂的內側設置有轉軸,所述的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的轉軸相互摩擦的凸塊,所述的本體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轉軸的第一凹槽,所述的轉軸包括圓盤,所述的圓盤外側連接有凸臺,所述的凸臺的側面設置有凸條,所述的凸條與所述的凸塊接觸,所述圓盤的內側設置有第二凹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由于在手電筒的本體上設置了一個可以旋轉的底座架,從而能夠實現燈頭本體的旋轉和位置調整,并且能夠很好地控制旋轉的角度,滿足不同照明情況下的使用,另外該手電筒還具有發光強、使用方便的優點。(*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手電筒
本技術涉及日常工作及生活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手電筒。
技術介紹
移動照明工具的發展可追溯至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原始社會。自從人類學會鉆木取火以來,移動照明經歷了從火、油、蠟燭到手電的發展歷程。移動照明工具經歷過無數的變革,出現過火把、油燈、蠟燭、煤油燈到白熾燈泡手電、氙氣燈泡手電,發展到現在琳瑯滿目的LED手電等。油燈經過了多次改進。油燈用油從動物油改為植物油,最后又被煤油取代。為了防止風把火吹滅,人們給油燈加上了罩,從早期的紙糊罩到后來改用玻璃罩,這樣的油燈不怕風吹,便于戶外移動照明。在使用油燈照明的同時,人類仍然在尋找其他的移動照明方法。公元前3世紀左右,有人用蜂蠟做成了蠟燭。到了 18世紀,出現了用石蠟制作的蠟燭,并且開始用機器大量生產。100多年前英國人專利技術了煤氣燈,使人類的照明方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火把、蠟燭、油燈、煤氣燈這些可移動照明工具,都沒有離開火,都是靠物質燃燒發出的光來照明的。19世紀末,愛迪生專利技術了電燈,從此改寫了人類照明的歷史,人類走向了用電照明的時代。手電筒早已成為家庭必備的小家電,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方便。手電筒發展到現在已發展了四代,邁向了 LED手電筒時代。現時的手電筒由于受傳統手電筒的特殊結構以及照明區域的限制,手電筒的燈頭本體部分和筒體固定在一起,無法實現燈頭本體的旋轉和位置調整,人們在工作時若不能一手拿住手電筒,將手電筒放到一邊時燈頭的照明位置往往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手電筒,能夠實現燈頭本體的旋轉和位置調整,并且能夠很好地控制旋轉的角度,滿足不同照明情況下的使用。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手電筒,包括本體和底座架,所述的底座架包括側臂,所述的側臂的內側設置有轉軸,所述的本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的轉軸相互摩擦的彈性凸塊,所述的彈性凸塊上設置有第一凸條,所述的本體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轉軸的孔。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的本體包括上殼體和下殼體,所述的上殼體設置有第一開口,所述的下殼體設置有第二開口,所述的第一開口與所述的第二開口組合成所述的孔。這樣的設置,能夠實現燈頭本體的旋轉和位置調整,并且能夠很好地控制旋轉的角度,滿足不同照明情況下的使用。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的轉軸包括圓盤,所述的圓盤外側連接有凸臺,所述的凸臺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二凸條,所述的第二凸條與所述的第一凸條接觸,所述的圓盤的內側設置有凹槽。這樣的設置,可以很好地控制本體和底座架之間的旋轉角度。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的本體包括LED燈,所述的LED燈的四周設置有反光結構。這樣的設置,能夠將LED燈產生的光最大量的反射出去,從而使手電筒的發光效果更好。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的殼體設置有掛鉤,所述的掛鉤能夠旋轉,所述的掛鉤旋轉的角度范圍為O °?360 °。這樣的設置,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將手電筒懸掛在其它物體上,方便實用。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的底座架的底部設置有磁鐵。這樣的設置,能夠方便地將手電筒吸在其它物體上。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技術改進還包括,所述的本體上設置有充電器接口和充電指示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手電筒的本體上設置了一個可以旋轉的底座架,從而能夠實現燈頭本體的旋轉和位置調整,并且能夠很好地控制旋轉的角度,滿足不同照明情況下的使用,另外該手電筒還具有發光強、使用方便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整體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后視圖。圖4是本技術的上殼體的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下殼體與底座架組合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參見圖1?圖5所示,本技術手電筒的一種具體實施例。手電筒,包括本體I和底座架2,所述的底座架2包括側臂21,所述的側臂21的內側設置有轉軸22,所述的本體I上設置有與所述的轉軸22相互摩擦的彈性凸塊121,所述的彈性凸塊121上設置有第一凸條122,所述的本體I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轉軸的孔,所述的本體I包括上殼體11和下殼體12,所述的上殼體11設置有第一開口 111,所述的下殼體12設置有第二開口 123,所述的第一開口 111與所述的第二開口 123組合成所述的孔,能夠實現燈頭本體的旋轉和位置調整,并且能夠很好地控制旋轉的角度,滿足不同照明情況下的使用。所述的轉軸22包括圓盤221,所述的圓盤221外側連接有凸臺222,所述的凸臺222的側面上設置有第二凸條220,所述的第二凸條220與所述的第一凸條122接觸,所述的圓盤221的內側設置有凹槽223,這樣就可以很好地控制本體和底座架之間的旋轉,旋轉角度范圍為0°?180°,正反各90°,其共分為六個檔位,每個檔位為30°。所述的本體I上包括LED燈3,所述的LED燈3的四周設置有反光結構31,能夠將LED燈產生的光最大量的反射出去,從而使手電筒的發光效果更好。所述的本體I設置有掛鉤4,所述的掛鉤4能夠旋轉,所述的掛鉤4旋轉的角度范圍為O °?360 °,這樣能夠根據實際需要將手電筒懸掛在其它物體上,方便實用,所述的下殼體12的外側設置有放置掛鉤4的掛鉤槽41和方便拿出掛鉤4的凹槽42,所述的底座架2的底部設置有磁鐵7,所述的本體上設置有充電器接口 5和充電指示燈6。根據本技術,由于在手電筒的本體I上安裝了一個可以旋轉的底座架2,從而能夠實現手電筒的旋轉和位置調整,并且能夠很好地控制旋轉的角度,滿足不同照明情況下的使用,另外該手電筒還設置有能360 °自由旋轉的掛鉤4,充電器接口 5,以及充電指示燈6,從而使其還具有發光強、使用方便的優點。以上列舉的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本技術不限于以上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技術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手電筒,包括本體(1)和底座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架(2)包括側臂(21),所述的側臂(21)的內側設置有轉軸(22),所述的本體(1)上設置有與所述的轉軸(22)相互摩擦的彈性凸塊(121),所述的彈性凸塊(121)上設置有第一凸條(122),所述的本體(1)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轉軸(22)的孔。
【技術特征摘要】
1.手電筒,包括本體(I)和底座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架(2)包括側臂(21),所述的側臂(21)的內側設置有轉軸(22),所述的本體(I)上設置有與所述的轉軸(22)相互摩擦的彈性凸塊(121),所述的彈性凸塊(121)上設置有第一凸條(122),所述的本體(I)上設置有用于安裝轉軸(22)的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體(I)包括上殼體(II)和下殼體(12),所述的上殼體(11)設置有第一開口(111),所述的下殼體(12)設置有第二開口(123),所述的第一開口( 111)與所述的第二開口( 123)組合成所述的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電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軸(22)包括圓盤(221),所述的圓盤(22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嚴鋮,
申請(專利權)人:寧波慧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