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改進的用于發電廠的間接冷卻系統,其包括用于在第一熱傳遞流體和第二熱傳遞流體之間交換熱量的至少一個熱交換器(32),其中所述熱交換器(32)被期望布置在所述第二熱傳遞流體的流中。所述熱交換器(32)包括:限定內部空間(38)且具有外周表面(40)的至少一個管(36);和多個散熱片(46),所述第一熱傳遞流體被期望在所述內部空間(38)中流通,所述多個散熱片被固定在所述管(36)的所述外周表面(40)上。所述管(36)是用鋁制成的,每個散熱片(46)是用鋁制成的,且每個散熱片(46)通過焊接被固定到所述管(36)的外周表面(40)上。(*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改進的用于發電廠的間接冷卻系統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發電廠的間接冷卻系統。
技術介紹
大多數發電廠,特別是燃煤電廠、核電廠、地熱發電廠、太陽能熱電廠及垃圾焚燒廠,以及許多天然氣發電廠使用蒸汽用于發電。這樣的發電廠包括鍋爐、汽輪機、發電機和冷凝器。燃料在鍋爐中燃燒以加熱容納在該鍋爐中的水,使該水變為高壓蒸汽。隨后該高壓蒸汽被引入汽輪機,這樣高壓蒸汽使汽輪機旋轉。此外,該發電機包括與汽輪機耦合在一起的軸,使得該軸也旋轉。眾所周知,發電機根據其軸的旋轉產生電功率。然后,來自汽輪機的廢蒸汽在輸送回到鍋爐之前應凝結成水。為此,廢蒸汽被引入冷凝器,在此其被冷卻。這種冷凝器需要被提供外部冷卻裝置。特別是,間接冷卻系統是眾所周知的。這種間接冷卻系統的目的是冷卻一般是水的第一熱傳遞流體,該第一熱傳遞流體在冷凝器內流通用于與廢蒸汽交換熱量,以冷凝廢蒸汽。為此,間接冷卻系統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熱傳遞流體和一般為空氣的第二熱傳遞流體之間交換熱量的至少一個熱交換器。該熱交換器一般包括限定第一熱傳遞流體被期望在其中流動的內部空間且具有被期望布置在第二熱傳遞流體的流中的外周表面的管,以及被固定在管的外周表面上的多個散熱片。值得注意的是,已知的熱交換器一般不是令人滿意的,特別是因為管與散熱片之間的結合較弱及因為熱傳遞沒有被優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一個目的是通過提出一種其中熱傳遞被改進,并且其中熱交換器更可靠的間接冷卻系統來克服這些缺點。為此,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發電廠的間接冷卻系統,其包括用于在第一熱傳遞流體和第二熱傳遞流體之間交換熱量的至少一個熱交換器,其中所述熱交換器被期望布置在所述第二熱傳遞流體的流中,且所述熱交換器包括:-至少一個管,所述管限定所述第一熱傳遞流體被期望在其中流通的內部空間,并且具有外周表面,-多個散熱片,所述多個散熱片被固定在所述管的所述外周表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是用鋁制成的,-每個散熱片是用鋁制成的,-每個散熱片通過焊接(brazing)被固定到所述管的所述外周表面上。將鋁散熱片焊接到鋁管上產生了強大的結合力,使得本技術的熱交換器是特別可靠的。此外,鋁是一種良好的熱傳遞材料,本技術的熱交換器也是特別高效的。根據本技術的間接冷卻系統還可以單獨或組合地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個或多個:-所述管是包括兩個平行的壁和兩個彎曲壁的扁平管(flattube),所述兩個平行的壁在其之間限定所述內部空間,所述兩個彎曲壁將兩個平行的壁連接在一起以徑向封閉所述內部空間。-所述散熱片被固定到所述扁平管的所述平行的壁上。-在橫截面上,兩個平行的壁間隔被包含在IOmm到20mm之間的距離。-在橫截面上,兩個彎曲壁間隔被包含在IOOmm到200mm之間的距離。-所述散熱片由波形片材形成,所述波形片材包括散熱片壁,每個散熱片壁在內脊部和外脊部之間延伸,每個內脊部被固定到所述管的所述外表面。-所述間接冷卻系統包括: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包括所述第二熱傳遞流體在其中流動的管道,所述至少一個熱交換器被布置在所述管道中,及導管組,所述導管組被期望布置在所述發電廠的冷凝器和所述冷卻裝置之間,用于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至少一個熱交換器之間輸送所述第一熱傳遞流體。-所述第一熱傳遞流體是水。-所述第二熱傳遞流體是空氣。本技術還涉及一種發電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前文公開的間接冷卻系統,-其包括所述第一熱傳遞流體在其中流通的冷凝器,并且-所述間接冷卻系統將冷卻的第一熱傳遞流體向所述冷凝器輸送。【附圖說明】在閱讀以下的描述,并參考表示根據本技術的作為非限制性實例的間接冷卻系統的實施方式的附圖后,這些和其他方面及優勢將變得明顯。-圖1是具有根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一個實例的間接冷卻系統的發電廠的示意圖;-圖2是圖1的間接冷卻系統的熱交換器的軸向剖面圖;-圖3是在焊接過程之前的熱交換器的細節;-圖4是與圖3相似的圖,其表示在焊接過程之后的熱交換器;以及-圖5是圖2的熱交換器的橫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公開了具有間接冷卻系統12的類型的發電廠10。該發電廠10例如是燃煤電廠、核電廠、地熱發電廠、太陽能熱電廠,廢物焚燒廠,或天然氣發電廠。發電廠10包括至少一個鍋爐14,在該至少一個鍋爐14中燃料被燃燒用于加熱存儲在該鍋爐14內部的水,以把它變成高壓蒸汽。發電廠10包括汽輪機16,其通過適配的導管18連接到鍋爐14,從而使高壓蒸汽可以從鍋爐14朝向汽輪機16輸送。發電廠10的未示出的發電機被設置有與汽輪機16耦合在一起的軸,從而當汽輪機16通過高壓蒸汽旋轉時,該軸旋轉。如眾所周知的,發電機能夠根據其軸的旋轉產生電功率。用于旋轉汽輪機16的蒸汽,所謂的“廢蒸汽”然后被從該汽輪機16抽空,通過適配的導管20向冷凝器22輸送。該廢蒸汽在該冷凝器22中被冷卻,從而被冷凝回到水。然后,該水通過適配的導管24和至少一個泵26被輸送回鍋爐14。所述間接冷卻系統12被期望向冷凝器22輸送冷卻的第一熱傳遞流體,這樣,該冷卻的第一熱傳遞流體在冷凝器22中流通,與該冷凝器22中的廢蒸汽進行熱交換。第一熱傳遞流體例如是水。間接冷卻系統12包括冷卻裝置28,其包括第二熱傳遞流體在其中流動的管道30。第二熱傳遞流體例如是空氣。冷卻裝置28例如是眾所周知的由鋼筋混凝土制成的冷卻塔,其具有自然的空氣氣流在其中流通的豎直的管道30。至少一個熱交換器32被布置在管道30中。因此,該熱交換器32被布置在第二熱傳遞流體的流中。第一熱傳遞流體被期望在熱交換器32內流通,從而與管道30中的第二熱傳遞流體進行熱交換。更具體地,第一熱傳遞流體通過熱交換器32將其熱量提供到第二熱傳遞流體,從而被冷卻。導管組34被布置在冷凝器22和冷卻裝置28之間,用于在所述冷凝器22和所述至少一個熱交換器32之間輸送第一熱傳遞流體。更具體地,第一導管34A從冷凝器22向熱交換器32輸送熱的第一熱傳遞流體,并且第二導管34B從熱交換器32向冷凝器22輸送冷的第一熱傳遞流體。優選地,所述第二導管34B被設置有泵35,用于將第一熱傳遞流體從冷卻裝置28向冷凝器22引導。現在將參照圖2至圖5描述根據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一個實例的熱交換器32。熱交換器32包括限定內部空間38的至少一個管36,其中,第一熱傳遞流體被期望在所述內部空間38中流通,并且所述管36具有外周表面40。該管36整體由鋁制成。有利地,如圖5所示,管36是扁平管,其包括限定它們之間的內部空間38的兩個平行的壁42,和將這兩個平行的壁42連接在一起的兩個彎曲壁44,以便沿徑向關閉內部空間38。平行的壁42和彎曲壁44可由裝配在一起的不同元件制成,或在變型中整個由同一兀件制成。應當注意到,熱交換器32優選被布置在第二熱傳遞流體流中,以便平行的壁42平行于該流的主方向。因此,這種流碰到彎曲壁44中的一個,然后沿著平行的壁42穿過散熱片46而前進。換句話說,扁平管36具有空氣動力學輪廓,因此,它不會擾亂第二熱傳遞流體的流動。優選地,在圖5所示的橫斷面中,兩個平行的壁42間隔被包含在10和20mm之間的距離E,并且兩個彎曲壁間隔被包含在100和200mm之間的距離H。此外,熱交換器32還包括多個散熱片46,所述多個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發電廠(10)的間接冷卻系統(12),包括用于在第一熱傳遞流體和第二熱傳遞流體之間交換熱量的至少一個熱交換器(32),其中所述熱交換器(32)被期望布置在所述第二熱傳遞流體的流中,且所述熱交換器(32)包括:??至少一個管(36),所述管(36)限定所述第一熱傳遞流體被期望在其中流通的內部空間(38),并且具有外周表面(40),??多個散熱片(46),所述多個散熱片(46)被固定在所述管(36)的所述外周表面(4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36)是用鋁制成的,??每個散熱片(46)是用鋁制成的,??每個散熱片(46)通過焊接被固定到所述管(36)的所述外周表面(40)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發電廠(10)的間接冷卻系統(12),包括用于在第一熱傳遞流體和第二熱傳遞流體之間交換熱量的至少一個熱交換器(32),其中所述熱交換器(32)被期望布置在所述第二熱傳遞流體的流中,且所述熱交換器(32)包括: -至少一個管(36),所述管(36)限定所述第一熱傳遞流體被期望在其中流通的內部空間(38),并且具有外周表面(40), -多個散熱片(46),所述多個散熱片(46)被固定在所述管(36)的所述外周表面(4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36)是用鋁制成的, -每個散熱片(46)是用鋁制成的, -每個散熱片(46 )通過焊接被固定到所述管(36 )的所述外周表面(40 )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間接冷卻系統(12),其中所述管(36)是包括兩個平行的壁(42)和兩個彎曲壁(44)的扁平管,所述兩個平行的壁(42)在其之間限定所述內部空間(38),所述兩個彎曲壁(44)將兩個平行的壁(42)連接在一起以徑向封閉所述內部空間(38)。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間接冷卻系統(12),其中所述散熱片(46)被固定到所述扁平管(36 )的所述平行的壁(42 )上。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間接冷卻系統(12),其中,在橫截面上,所述兩個平行的壁(42)間隔被包含在IOmm到20mm之間的距離。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間接冷卻系統(1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弗朗茨·波頓,彼得·德內斯,
申請(專利權)人:哈蒙塞馬爾歐洲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