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雙相耐腐蝕矩形全石墨換熱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石墨換熱器,特別是一種雙相耐腐蝕矩形全石墨換熱器。
技術介紹
石墨換熱器主要用于鹽酸、硫酸、醋酸和磷酸等腐蝕性介質的換熱,主要用在氯堿化工、石油化工、氟化鹽、鈦白、鋯業、氯乙酸、氯化石蠟、單晶硅氟化工等生產行業,現有的換熱器一般均為塊孔式、板式或管殼式,這些換熱器均為單流層,換熱面積為固定式,在換熱時,換熱效率低,使用壽命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換熱效率高、雙流層雙石墨結構,可以雙相耐腐,使用壽命長的雙相耐腐蝕矩形全石墨換熱器。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相耐腐蝕矩形全石墨換熱器,包括上蓋板和下蓋板,上蓋板和下蓋板之間通過連接桿相連,上蓋板和下蓋板之間設有石墨筒體,石墨筒體的內壁上設有螺旋狀折流導向槽,石墨筒體的筒壁上連接有第一石墨接管和第二石墨接管,第一石墨接管與最上部的折流導向槽相通,第二石墨接管與最下部的折流導向槽相通,第一石墨接口的一端為冷卻液出口,第二石墨接管的一端為冷卻液進口,石墨筒體中設有多個石墨換熱塊,頂部的石墨換熱塊與石墨上封頭相連,石墨上封頭與石墨上接管相連,石墨上接管的頂端為工藝介質進口且穿出上蓋板,底部的石墨換熱器與石墨下封頭相連,石墨下封頭與石墨下接管相連,石墨下接管的底端為工藝介質出口且穿出下蓋板。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石墨筒體的前后側均設有石墨側板。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采用雙流層全石墨結構,即折流導向槽層和石墨換熱塊內部的工作介質層,冷、熱介質通道都為石墨材質,可用于大部分腐蝕性工況,有效利用一些化工工序中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相耐腐蝕矩形全石墨換熱器,包括上蓋板(1)和下蓋板(2),所述上蓋板(1)和所述下蓋板(2)之間通過連接桿(3)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板(1)和所述下蓋板(2)之間設有石墨筒體(4),所述石墨筒體(4)的內壁上設有折流導向槽(5),所述石墨筒體(4)的筒壁上連接有第一石墨接管(6)和第二石墨接管(7),所述第一石墨接管(6)與最上部的所述折流導向槽(5)相通,所述第二石墨接管(7)與最下部的所述折流導向槽(5)相通,所述第一石墨接口(6)的一端為冷卻液出口(8),所述第二石墨接管(7)的一端為冷卻液進口(9),所述石墨筒體(4)中設有多個石墨換熱塊(10),頂部的所述石墨換熱塊(10)與石墨上封頭(11)相連,所述石墨上封頭(11)與石墨上接管(12)相連,所述石墨上接管(12)的頂端為工藝介質進口(13)且穿出所述上蓋板(1),底部的所述石墨換熱器(10)與石墨下封頭(14)相連,所述石墨下封頭(14)與石墨下接管(15)相連,所述石墨下接管(15)的底端為工藝介質出口(16)且穿出所述下蓋板(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相耐腐蝕矩形全石墨換熱器,包括上蓋板(I)和下蓋板(2),所述上蓋板(I)和所述下蓋板(2)之間通過連接桿(3)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板(I)和所述下蓋板(2)之間設有石墨筒體(4 ),所述石墨筒體(4 )的內壁上設有折流導向槽(5 ),所述石墨筒體(4 )的筒壁上連接有第一石墨接管(6)和第二石墨接管(7),所述第一石墨接管(6)與最上部的所述折流導向槽(5)相通,所述第二石墨接管(7)與最下部的所述折流導向槽(5)相通,所述第一石墨接口(6)的一端為冷卻液出口(8),所述第二石墨接管(7)的一端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仇曉豐,鄒春梅,徐志鋒,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久信石墨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