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家用體重秤,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設有體重顯示器,所述面板下部安裝壓力傳感器,所述體重秤還包括腳長傳感器,所述腳長傳感器為縱向并排布置的20~35個用以感知腳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之間間隔1~2cm;所述溫度傳感器布置在面板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能有效識別用戶身份、便于數據歸檔統計的家用體重秤。(*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家用體重秤
本技術涉及體重秤領域,尤其是一種家用體重秤。
技術介紹
體重是身體健康的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科學調查表明,大體重的人,往往體內脂肪含量過高,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而體重過輕,則容易導致免疫力低下,患上傳染性疾病的概率會增加。同時一段時間體重的變化,往往也可能是人體發出的疾病警報。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對自己健康的關注,以至于無法盡早發現及治療。因此,如何設計一款智能而又便捷的健康監視系統,就非常的有意義。傳統的體重秤,往往只有顯示當前用戶體重指數的功能,屬于所見即所得的檢測設備。由于大部分人并沒有記錄自己體重的習慣,并且經常書面記錄體重也是一件不切實際的方法。因此達不到自己控制體重,并且監視近期身體健康狀況的作用。另外簡單的將體重同步到云端的方法,無法將當前體重數據和當前稱重用戶逐一對應起來,往往需要后期手動對數據進行進一步處理,無疑讓數據統計和用戶體驗不便利,影響健康監控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已有體重秤的功能單一、無法識別用戶身份、數據統計不方便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能有效識別用戶身份、便于數據歸檔統計的家用體重秤。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家用體重秤,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設有體重顯示器,所述面板下部安裝壓力傳感器,所述體重秤還包括腳長傳感器,所述腳長傳感器為縱向并排布置的20?35個用以感知腳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之間間隔I?2cm ;所述溫度傳感器布置在面板上。進一步,所述面板上設有4個用于腳踩的區域,每個區域均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4個區域為并排布置從左到右的第一區域、第二區域、第三區域和第四區域。本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設計了腳長傳感器,以便根據體重和腳長來判定用戶的身份,家庭使用中往往不需要用戶的額外操作,提高了數據收集的便利性。【附圖說明】圖1表示本技術方法中的體重秤的構造圖;圖2表示本技術中的腳長檢測的示意圖;圖3表示智能用戶識別流程的示意圖;圖4表不實際使用中用戶協助判斷時的液晶顯不結果的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照圖1?圖4,一種家用體重秤,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設有體重顯示器,所述面板下部安裝壓力傳感器,所述體重秤還包括腳長傳感器,所述腳長傳感器為縱向并排布置的20~35個用以感知腳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之間間隔I~2cm ;所述溫度傳感器布置在面板上。進一步,所述面板上設有4個用于腳踩的區域,每個區域均置有壓力傳感器,所述4個區域為并排布置從左到右的第一區域S14、第二區域S15、第三區域S16和第四區域S17。本實施例設計的體重秤的結構圖請參見圖1:Sll為體重秤的液晶顯示部分,承擔著顯示數據和交互提示的功能;S12為體重秤的壓力傳感器,體重秤上一共有四個這樣的壓力傳感器,用于計算所在區域的壓力值;S13為體重秤上布置的28個溫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之間間隔1cm。當用戶赤腳踩在體重秤上的時候,各個溫度傳感器負責傳回其檢測到的溫度信息,一旦溫度發生變化,代表該傳感器被用戶的腳所覆蓋。通過計算返回的傳感器的編號,可以計算出當前用戶的腳的尺碼。由此可以將不同腳的尺碼的用戶區別開來;S14, S15, S16, S17為體重秤上的4個區域,每個區域均置有壓力傳感器,這四個區域除了可以獲得當前用戶的體重信息,還有用來充當用戶輸入和交互的作用。當體重秤無法區分當前用戶的時候,Sll液晶顯示會提示用戶將腳放置在四個區域的不同位置,以便于體重秤識別當前用戶。所述溫度傳感器測量腳長的算法如圖2所示:DOl~D28為排布在S15上的S13中的28個溫度傳感器(例如DS18B20,靈敏度為0.5度),每個傳感器相距lcm。設各個傳感器的溫度為Ti, i e [1,28];定義At為壓力傳感器S12檢測到數值以后,經歷的時間間隔(秒);定義溫度相對于時間的變化因子為Aki,即:Aki=ITi,-Ti |/At。當Ak>2則認為當前傳感器Di被腳所覆蓋,此時該傳感器輸出高電平信號Di=U循環讀取所有DOl~D28個傳感器輸出的電平,將所有Di=I的傳感器編號i保存至數組Q,則腳長F的計算結果就由下列公式得到:F=max (Q) -min (Q)由于溫度傳感器每隔Icm分布,故所計算出來的腳長的精度為±1CM。所述的智能判斷算法解釋如下:首先定義函數f (X)為:x > 0,f(x)=0;x ≤ 0,f (x)=l;設定在體重秤中保存的用戶為i=0,I, 2,…n,對應的最近的體重數據為Wi,對應的最近的腳長數據為匕。設定當前稱重用戶為h,測量出其體重為Wh腳長為Fh。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出當前用戶和體重秤中保存的每個用戶之間的匹配度Pi:Pi=f (I Wh-Wi 1-3) Xf (IFh-Fi | —I) X (| Wh-Wi |2+ P )并設定累計變量j,當Pi關O時,j=j+l。這里P e (0,I)是防O因子。下面對公式進行解釋:根據相關結論,人體一天體重的變化在I~3KG,因此若當前用戶h的體重超過保存了的用戶i體重3kg以上,則判斷該用戶h和i不是同一個用戶,函數f為O ;同理于腳長的情況。最終得到Pi若等于O代表比較的兩個用戶數據之間的特征差異比較明顯;若Pi不為O則其值反映的是在特征較為接近的情況下,體重差異作為主要特征差異做量化比較。根據最終計算得到的Pi和」得到以下結果:a)若j=0,說明在已經保存了的用戶中,沒有找到和當前用戶數據相匹配的,則自動為當前用戶創建一個新用戶ID ;b)若j古0,說明在已經保存了的用戶中,有一個或者多個用戶數據和當前用戶數據相匹配,則將數組Q中的用戶ID根據Pi由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序,并顯示在液晶屏上,供用戶進行選擇協助判定。所述的完整的智能判斷過程請參見圖3:首先當前用戶h需要赤腳踩在S15和S16區域上,于此同時分布在S15的溫度傳感器會計算出當前用戶實際的腳的尺碼Fh。根據前述公式計算出當前用戶和已保存用戶的匹配度Pi,并進行判斷。當有多個匹配用戶的時候即j#0,用戶協助判斷的方法為:根據Pi值,將匹配用戶排序為用戶A,用戶B和用戶C,并在液晶顯示Sll中提示,讓用戶h自己選擇對應的用戶,液晶屏幕會顯示為:若為用戶A則將左腳置于S15右腳置于S16(也就是初始測重所踩的區域)并持續5秒;若為用戶B則將左腳置于S14右腳置于S16并持續5秒;若為用戶C則將左腳置于S15右腳置于S17并持續5秒;若為新用戶則將左腳置于S14右腳置于S17并持續5秒。實際顯示效果見圖4所示。根據Pi來進行用戶排序的好處是,由于用戶h初始稱重的時候,是左腳置于S15右腳置于S16,因此如果當前用戶h判斷自己就是用戶A的話,就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靜止5秒即可,免去了調整腳位置的麻煩;另外考慮到家庭用體重秤的人群往往較小并且固定,并且體重和腳的尺碼作為智能檢測已經足夠,存在超過三個用戶同時和用戶h的數據都符合的概率相對很低,因此用戶A、B、C根據數據的吻合程度來排序是非常合理的。通過上述過程得到的用戶信息,將通過體重秤內置的WIFI模塊,上傳至云端,并進行數據分析,用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訪問自己的體重信息和變化曲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家用體重秤,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設有體重顯示器,所述面板下部安裝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體重秤還包括腳長傳感器,所述腳長傳感器為縱向并排布置的20~35個用以感知腳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之間間隔1~2cm;所述溫度傳感器布置在面板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家用體重秤,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上設有體重顯示器,所述面板下部安裝壓力傳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體重秤還包括腳長傳感器,所述腳長傳感器為縱向并排布置的20?35個用以感知腳溫度的溫度傳感器,每個傳感器之間間隔I?...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雙修,曹平,
申請(專利權)人:馬雙修,曹平,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