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包括橫梁梁體和套裝在橫梁梁體上且用于連接吊桿的耳板,所述橫梁梁體為型鋼桿件,所述耳板為與橫梁梁體呈垂直布設的平直鋼板,所述平直鋼板中部開有供所述型鋼桿件穿過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結構與所述型鋼桿件的橫截面結構相同;所述耳板與橫梁梁體之間以焊接方式進行固定連接,所述耳板上部開有吊桿連接孔;所述耳板的板厚為20mm~50mm。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簡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有現有柔性吊橋橫梁與吊桿之間連接結構存在的結構復雜、螺栓用量多、可靠性較差、現場施工質量不易控制、易松脫等問題。(*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
本技術屬于柔性吊橋應用
,尤其是涉及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
技術介紹
柔性吊橋在我國交通困難的邊遠地區建設較多,主要包括主纜和位于主纜下方的多道橫梁,多道橫梁與主纜之間通過吊桿進行連接,因而柔性吊橋總體結構是兩端錨固的主纜上間隔設置豎向吊桿,與吊桿連接的橫梁作為主要承重構件,橫梁上再架設縱梁與橋面系組成行車道。此類橋梁一般荷載標準較低,用于單車通行或人行。現有柔性吊橋的橫梁與吊桿連接多采用由帶螺栓孔的上下兩塊連接鋼板與兩個連接螺栓組合而成的連接構件,其中下連接鋼板承擔橫梁及其以上構件的重量,上連接板與吊桿連接,兩根連接螺桿分別通過螺母與上、下連接鋼板連接。實際使用時,上述連接構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連接構件組成復雜,螺栓用量多,防銹難度大,且總體可靠性較差;第二、連接部位僅有下連接鋼板與橫梁進行焊接,因而整體性差;第三、一般在施工現場裝配,施工質量不易控制;第四、實際使用過程中,橋梁在汽車動載及風致振動下連接部位經常出現松動、滑脫等病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簡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有現有柔性吊橋橫梁與吊桿之間連接結構存在的結構復雜、螺栓用量多、可靠性較差、現場施工質量不易控制、易松脫等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梁體和套裝在橫梁梁體上且用于連接吊桿的耳板,所述橫梁梁體為型鋼桿件,所述耳板為與橫梁梁體呈垂直布設的平直鋼板,所述平直鋼板中部開有供所述型鋼桿件穿過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結構與所述型鋼桿件的橫截面結構相同;所述耳板與橫梁梁體之間以焊接方式進行固定連接,所述耳板上部開有吊桿連接孔;所述耳板的板厚為20mm?50mm。上述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是:所述耳板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耳板均套裝在所述型鋼桿件上。上述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是:所述耳板左側與橫梁梁體之間設置有多道左側加強鋼板,多道所述左側加強鋼板均與橫梁梁體呈平行布設,所述左側加強鋼板與耳板和橫梁梁體之間均以焊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耳板右側與橫梁梁體之間設置有多道右側加強鋼板,多道所述右側加強鋼板均與橫梁梁體呈平行布設,所述右側加強鋼板與耳板和橫梁梁體之間均以焊接方式進行連接。上述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是:所述型鋼桿件為工字鋼或H型鋼。上述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是:所述左側加強鋼板和右側加強鋼板均為三角形鋼板。上述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是:所述左側加強鋼板和右側加強鋼板的數量相同,多道所述左側加強鋼板與多道所述右側加強鋼板呈左右對稱布設。上述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是:所述左側加強鋼板和右側加強鋼板的數量均為兩個。上述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是:所述吊桿連接孔為圓形通孔。上述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是:所述耳板與所述吊桿之間通過連接螺栓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圓形通孔為供所述連接螺栓安裝的螺栓安裝孔。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及施工方便,投入成本較低。2、所采用的耳板結構簡單、加工方便且使用效果好。3、耳板與橫梁梁體之間的連接方法簡便且連接可靠、整體性好,易于防銹涂裝,可靠度高。4、能實現工廠化加工,加工橫梁梁體的同時,可對耳板同步進行加工并將加工完成的耳板套裝固定在橫梁梁體上,運至施工現場后只需將本技術與吊桿進行緊固連接即可,因而施工質量易于保證,并且施工速度快,施工工期能夠得到有效保證。5、耳板套裝在橫梁梁體上,并且耳板與橫梁梁體之間進行全斷面焊接,因而焊縫較長,避免使用螺栓;同時,總體可靠性較高,橋梁在汽車動載及風致振動下連接部位不會松動、滑脫等病害。綜上所述,本技術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簡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有現有柔性吊橋橫梁與吊桿之間連接結構存在的結構復雜、螺栓用量多、可靠性較差、現場施工質量不易控制、易松脫等問題。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附圖標記說明:I—耳板;2—橫梁梁體;3-1—左側加強鋼板;3-2一右側加強鋼板;4一吊桿連接孔。【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圖2所示,本技術包括橫梁梁體2和套裝在橫梁梁體2上且用于連接吊桿的耳板1,所述橫梁梁體2為型鋼桿件,所述耳板I為與橫梁梁體2呈垂直布設的平直鋼板,所述平直鋼板中部開有供所述型鋼桿件穿過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結構與所述型鋼桿件的橫截面結構相同。所述耳板I與橫梁梁體2之間以焊接方式進行固定連接,所述耳板I上部開有吊桿連接孔4。所述耳板I的板厚為20mm?50mm。本實施例中,所述耳板I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耳板I均套裝在所述型鋼桿件上。本實施例中,所述耳板I左側與橫梁梁體2之間設置有多道左側加強鋼板3-1,多道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均與橫梁梁體2呈平行布設,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與耳板I和橫梁梁體2之間均以焊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耳板I右側與橫梁梁體2之間設置有多道右側加強鋼板3-2,多道所述右側加強鋼板3-2均與橫梁梁體2呈平行布設,所述右側加強鋼板3-1與耳板I和橫梁梁體2之間均以焊接方式進行連接。實際加工時,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和右側加強鋼板3-1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和右側加強鋼板3-2均為三角形鋼板。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和右側加強鋼板3-2的數量相同,多道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與多道所述右側加強鋼板3-2呈左右對稱布設。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和右側加強鋼板3-2的數量均為兩個。實際施工時,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對左側加強鋼板3-1和右側加強鋼板3-2的數量進行相應調整。實際使用時,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和右側加強鋼板3-2的作用是用于加強耳板I與橫梁梁體2之間的連接強度,因而當耳板I與橫梁梁體2之間的連接強度能夠保證的情況下,也可以不用設置左側加強鋼板3-1和右側加強鋼板3-2。本實施例中,所述型鋼桿件為工字鋼或H型鋼。本實施例中,所述吊桿連接孔4為圓形通孔。所述耳板I與所述吊桿之間通過連接螺栓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圓形通孔為供所述連接螺栓安裝的螺栓安裝孔。實際加工時,先在耳板I中部切割出吊桿連接孔4和供所述型鋼桿件穿過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尺寸稍大于所述工字鋼的橫截面尺寸,將耳板I套上橫梁梁體2后,將耳板I與橫梁梁體2進行全斷面焊接,因而在加工廠便將耳板I緊固安裝在橫梁梁體2上。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技術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技術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梁體(2)和套裝在橫梁梁體(2)上且用于連接吊桿的耳板(1),所述橫梁梁體(2)為型鋼桿件,所述耳板(1)為與橫梁梁體(2)呈垂直布設的平直鋼板,所述平直鋼板中部開有供所述型鋼桿件穿過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結構與所述型鋼桿件的橫截面結構相同;所述耳板(1)與橫梁梁體(2)之間以焊接方式進行固定連接,所述耳板(1)上部開有吊桿連接孔(4);所述耳板(1)的板厚為20mm~50m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梁體(2)和套裝在橫梁梁體(2)上且用于連接吊桿的耳板(1),所述橫梁梁體(2)為型鋼桿件,所述耳板(I)為與橫梁梁體(2)呈垂直布設的平直鋼板,所述平直鋼板中部開有供所述型鋼桿件穿過的安裝孔,所述安裝孔的結構與所述型鋼桿件的橫截面結構相同;所述耳板(I)與橫梁梁體(2)之間以焊接方式進行固定連接,所述耳板(I)上部開有吊桿連接孔(4);所述耳板(I)的板厚為 20mm ?50mm。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I)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耳板(I)均套裝在所述型鋼桿件上。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帶吊桿連接耳板的柔性吊橋橫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I)左側與橫梁梁體(2)之間設置有多道左側加強鋼板(3-1 ),多道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均與橫梁梁體(2)呈平行布設,所述左側加強鋼板(3-1)與耳板(I)和橫梁梁體(2)之間均以焊接方式進行連接;所述耳板(I)右側與橫梁梁體(2)之間設置有多道右側加強鋼板(3-2),多道所述右側加強鋼板(3-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蒲廣寧,孟屯良,王勇華,
申請(專利權)人:中交通力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