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所述真空干燥裝置設置在通過式清洗機的機體上,真空干燥裝置通過輸送系統與通過式清洗機的清洗段連接;所述真空干燥裝置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工作臺,工作臺上通過支架設置有底面敞口的真空槽,支架頂端的頂板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真空槽上下移動的提升氣缸以及對真空槽進行抽真空的真空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在低溫干燥要求下,對工件進行很好的干燥,烘干溫度均勻、工件不會受熱變色,能夠對工件的深孔或盲孔進行深度干燥,大大提高干燥效率。(*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所述真空干燥裝置設置在通過式清洗機的機體上,真空干燥裝置通過輸送系統與通過式清洗機的清洗段連接;所述真空干燥裝置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工作臺,工作臺上通過支架設置有底面敞口的真空槽,支架頂端的頂板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真空槽上下移動的提升氣缸以及對真空槽進行抽真空的真空泵。本技術能夠在低溫干燥要求下,對工件進行很好的干燥,烘干溫度均勻、工件不會受熱變色,能夠對工件的深孔或盲孔進行深度干燥,大大提高干燥效率。【專利說明】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
本技術涉及工業清洗
,特別是一種用于清洗工件的通過式清洗機。
技術介紹
工業領域中的通過式清洗機主要用于對表面附著有油污或者污垢的工件進行清洗并干燥,清洗過程中在清洗機噴射水流的作用下配合熱能和金屬洗滌劑,使工件表面的油污及污垢濕潤、軟化并與工件分離,再由清洗液將污垢粒子帶走,從而達到清洗的目的;最后清洗機再對清洗過后的工件進行烘干處理。傳統的通過式清洗機包括機體以及設置在機體上的清洗段以及烘干段,清洗段與烘干段之間通過輸送系統輸送工件。被清洗的工件溫度較高,需要在清洗過后進行干燥,當干燥要求在低溫下進行時,必須通過加長烘干段中烘干裝置的長度形式,采用低溫長時間烘干方式對工件進行干燥。采用此種方式解決低溫干燥的要求,存在以下缺點:1)會導致烘干段的能耗增加、整個通過式清洗機的體積增大,進一步增大占地面積;2)對于工件來說,存在烘干溫度不均勻、局部溫度超高以及工件變色等缺點;3)低溫長時間烘干方式無法對工件上的深孔或盲孔進行干燥,造成干燥不徹底,影響工件下道工序的進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應用在通過式清洗機上的干燥裝置,用于提高低溫干燥效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所述真空干燥裝置設置在通過式清洗機的機體上,真空干燥裝置通過輸送系統與通過式清洗機的清洗段連接;所述真空干燥裝置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工作臺,工作臺上通過支架設置有底面敞口的真空槽,支架頂端的頂板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真空槽上下移動的提升氣缸以及對真空槽進行抽真空的真空泵。本技術的改進在于:所述真空槽的頂端對稱設置有兩根豎直向上的導向桿,兩根導向桿穿過支架頂板后伸出支架上部。本技術的改進在于:所述真空槽的內腔中設置有對待烘干工件進行加熱的紅外線加熱管,真空槽內壁上粘附有反光層。本技術的改進在于:所述工作臺與輸送系統之間還設置有用于將連續輸送形式轉變為步進輸送形式的過渡段。本技術的改進在于:所述過渡段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扭力限制滾筒和推擠氣缸。本技術的改進在于:所述真空泵的壓強為12kPa。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所取得技術進步如下。本技術能夠在低溫干燥要求下,對工件進行很好的干燥,具有烘干溫度均勻的優點;另外,采用本技術進行烘干處理的工件不會受熱變色,還能夠對工件的深孔或盲孔進行深度干燥;真空干燥裝置僅針對一個靜止工件進行單獨作業,因此體積較小,縮短了通過式清洗機的長度,減小了占地面積。本技術導向桿的設置,用于保證真空槽能夠在提升氣缸的控制下在工作臺上方垂直上下運動。過渡段用于將輸送系統的輸送方式由連續式轉變為步進式,以滿足單獨烘干的要求。真空槽內設置的紅外線加熱管以及反光層,用于對真空槽內的工件進行均勻加熱,以保證工件的各個角度都能夠進行加熱,保證了工件的受熱均勻。真空泵的壓強選用12kPa時,工件上水滴的沸點降低到50°C,從而可使工件達到良好的干燥效果。【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出料段,2.真空槽,3.提升氣缸,4.導向桿,5.過渡段,6.清洗段,7.進料段,8.支架,9.頂板,10.紅外線加熱管,11.待烘干工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一種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所述真空干燥裝置設置在通過式清洗機的機體上,真空干燥裝置通過輸送系統與通過式清洗機的清洗段6連接,工作臺與輸送系統之間還設置有過渡段5,過渡段用于將輸送裝置的連續輸送形式轉變為步進輸送形式。真空干燥裝置的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工作臺、真空槽2、真空泵以及提升氣缸,工作臺設置在機體上,工作臺上固定安裝有支架8,支架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頂板9。真空槽2為底面敞口的下框型結構,真空槽2位于頂板9下方的支架內。提升氣缸3和真空泵均安裝在頂板上,提升氣缸的活塞桿穿過頂板與真空槽的頂面連接,用于控制真空槽在支架中上下移動;真空泵的抽真空管與真空槽的內腔連通,用于當真空槽與工作臺接觸后,對位于真空槽和工作臺之間的工件進行抽真空處理。本技術中真空槽2的頂端對稱設置有兩根豎直向上的導向桿4,兩根導向桿4穿過支架頂板9后伸出支架上部,用于對真空槽的上下運動進行導向。真空槽2的內腔中設置有對待烘干工件進行加熱的紅外線加熱管10,真空槽內壁上粘附有反光層,實現對待烘干工件的均勻加熱。本技術所設置的過渡段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扭力限制滾筒和對夾氣缸。一組對夾氣缸安裝在扭力滾筒輸送道的兩側,當工件運輸至對夾氣缸位置時,對夾氣缸將工件夾住,被夾住的工件暫停輸送,工件下部的扭力限制滾筒因扭力過大而停止轉動;待真空槽2中的工件烘干完畢后,真空槽2提升起來,這時對夾氣缸松開待烘干工件,已烘干好的工件被輸送至出料段1,扭力限制滾筒恢復正常扭力繼續轉動輸送工件至真空槽2,進行真空干燥。本技術應用在通過式清洗機上,具體的清洗烘干工作過程如下所述:工件從進料段7進入清洗段6進行清洗;清洗干凈后,工件被輸送到過渡段5,過渡段使得工件的輸送方式由連續式過渡為步進式;工件步進式進入真空槽2下方,真空槽2在提升汽缸3控制下,沿著導向桿4向下移動,當真空槽的底端與工作臺接觸時使真空槽2密封;啟動真空泵,真空泵的壓強選擇為12kPa,將真空槽2抽成真空;開啟紅外線加熱管對工件進行加熱,工件在真空槽2中實現干燥處理。干燥完成后,提升氣缸3將真空槽2提起,工件通過出料段I出料。【權利要求】1.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所述真空干燥裝置設置在通過式清洗機的機體上,真空干燥裝置通過輸送系統與通過式清洗機的清洗段(6)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干燥裝置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工作臺,工作臺上通過支架(8)設置有底面敞口的真空槽(2),支架頂端的頂板(9)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真空槽(2)上下移動的提升氣缸(3)以及對真空槽進行抽真空的真空泵。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槽(2)的頂端對稱設置有兩根豎直向上的導向桿(4),兩根導向桿(4)穿過支架頂板(9)后伸出支架上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槽(2)的內腔中設置有對待烘干工件進行加熱的紅外線加熱管(10),真空槽內壁上粘附有反光層。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項所述的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與輸送系統之間還設置有用于將連續輸送形式轉變為步進輸送形式的過渡段(5)。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應用于通過式清洗機的真空干燥裝置,所述真空干燥裝置設置在通過式清洗機的機體上,真空干燥裝置通過輸送系統與通過式清洗機的清洗段(6)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干燥裝置包括設置在機體上的工作臺,工作臺上通過支架(8)設置有底面敞口的真空槽(2),支架頂端的頂板(9)上設置有用于控制真空槽(2)上下移動的提升氣缸(3)以及對真空槽進行抽真空的真空泵。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韋自利,郝亞會,
申請(專利權)人:科威信無錫洗凈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