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包括底座、工作臺、第一支撐座、床身和控制部分以及鏜孔組件,工作臺上依次安裝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上安裝有第一鏜桿座,第二立柱上安裝有與第一鏜桿座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鏜桿座,第一鏜桿座和第二鏜桿座上開設有用于穿過鏜孔組件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間具有間距,床身表面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導軌,床身側面安裝有雙速齒輪箱,鏜孔組件通過雙速齒輪箱在導軌上移動,鏜孔組件和雙速齒輪箱通過控制部分控制。所述的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采用此設計結構,能夠使其對工件進行鏜孔時,使其孔能夠保持同一軸度,提高良品率,并且精度高。(*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包括底座、工作臺、第一支撐座、床身和控制部分以及鏜孔組件,工作臺上依次安裝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上安裝有第一鏜桿座,第二立柱上安裝有與第一鏜桿座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鏜桿座,第一鏜桿座和第二鏜桿座上開設有用于穿過鏜孔組件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間具有間距,床身表面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導軌,床身側面安裝有雙速齒輪箱,鏜孔組件通過雙速齒輪箱在導軌上移動,鏜孔組件和雙速齒輪箱通過控制部分控制。所述的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采用此設計結構,能夠使其對工件進行鏜孔時,使其孔能夠保持同一軸度,提高良品率,并且精度高。【專利說明】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
本技術涉及機床的領域,尤其是一種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
技術介紹
鏜銑床是現在加工行業普遍使用的一種加工工具,結合了鏜床和銑床的兩種功能于一體,使加工效率更高、精度更好,極大地提高了產品品質和勞動效率。目前使用的鏜銑床的結構具有很多種,其中Z軸為機床之主要之基礎座,而X軸左右各加一條副軌,鑄造之鑄鐵采用米漢那之結構,機床為重切削機慶而軸都采用伺服電機間接傳動方式,而5軸中有4軸采用全閉環方式輸出,大大提高機床定位及重復定位之精度,主軸采用液壓制冷之冷卻系統,可降低主軸高轉速情況下不升溫,不造成主軸軸承之損傷,而Y軸采用液壓系統定位鎖定方式。其上述描述的鏜銑床結構上比較復雜,在鏜孔過程中,容易造成鏜孔的中心軸與水平面不相平行,容易造成工件的良品率下降,從而造成損失,并且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其設計結構合理并且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包括底座、與底座并排連接的工作臺、安裝在底座上的第一支撐座、連接在第一支撐座另一端的床身和安裝在底座一側的控制部分以及安裝在床身上的鏜孔組件,所述的工作臺上依次安裝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上安裝有第一鏜桿座,第二立柱上安裝有與第一鏜桿座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鏜桿座,第一鏜桿座和第二鏜桿座上開設有用于穿過鏜孔組件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間具有間距,所述的床身表面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導軌,床身側面安裝有雙速齒輪箱,鏜孔組件通過雙速齒輪箱在導軌上移動,所述的鏜孔組件和雙速齒輪箱通過控制部分控制。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所述的鏜孔組件包括在導軌上移動的動力頭座和安裝在動力頭座上的驅動電機以及與驅動電機相連接的鏜桿,所述的鏜桿上開設有鍵槽,鍵槽上開設有裝刀孔,鏜桿依次穿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為了能夠增強其自動化程度,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液晶顯示器和電氣箱,液晶顯示器與電氣箱相連接,電氣箱分別控制驅動電機和雙速齒輪箱。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采用自動化的控制部分,能夠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采用此設計結構,能夠使其對工件進行鏜孔時,使其孔能夠保持同一軸度,提高良品率,并且精度高。【專利附圖】【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底座,2.工作臺,3.第一支撐座,4.床身,51.液晶顯示器,52.電氣箱,61.動力頭座,62.驅動電機,63.鏜桿,63-1.鍵槽,63-11.裝刀孔,7.第一立柱,8.第二立柱,9.第一鏜桿座,10.第二鏜桿座,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導軌,14.雙速齒輪箱。【具體實施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所示的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包括底座I和與底座I并排連接的工作臺2,在底座I上安裝第一支撐座3,在第一支撐座3的另一端連接床身4,在底座I 一側安裝液晶顯示器51和電氣箱52,液晶顯示器51與電氣箱52相連接,在床身4表面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導軌13,在導軌13上移動的動力頭座61,動力頭座61上安裝驅動電機62和與驅動電機62相連接的鏜桿63,鏜桿63上開設有鍵槽63_1,鍵槽63_1上開設有裝刀孔63-11,工作臺2上依次安裝有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之間具有間距,第一立柱7上安裝有第一鍵桿座9,第二立柱8上安裝有與第一鍵桿座9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鏜桿座10,第一鏜桿座9和第二鏜桿座10上開設有用于穿過鏜桿63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電氣箱52分別控制驅動電機62和雙速齒輪箱14。本技術的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在使用過程中,將工件放在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之間的工作臺2上,并利用相應的夾具進行夾緊,利用電氣箱52對驅動電機62和雙速齒輪箱14進行控制,雙速齒輪箱14帶動動力頭座61在導軌13上橫向移動鏜桿63依次穿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后,停止移動,然后驅動電機62帶動鏜桿63轉動,對工件的內壁進行鏜銑,此種設備鏜銑出來的孔能夠保持在同一軸心度,從而提高了工件的良品率,提高工作效率。以上述依據本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其特征是:包括底座(I)、與底座(I)并排連接的工作臺(2)、安裝在底座(I)上的第一支撐座(3)、連接在第一支撐座(3)另一端的床身(4)和安裝在底座(I) 一側的控制部分以及安裝在床身(4)上的鏜孔組件,所述的工作臺(2)上依次安裝有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第一立柱(7)上安裝有第一鏜桿座(9),第二立柱(8)上安裝有與第一鏜桿座(9)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鏜桿座(10),第一鏜桿座(9)和第二鏜桿座(10)上開設有用于穿過鏜孔組件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之間具有間距,所述的床身(4)表面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導軌(13),床身⑷側面安裝有雙速齒輪箱(14),鏜孔組件通過雙速齒輪箱(14)在導軌(13)上移動,所述的鏜孔組件和雙速齒輪箱(14)通過控制部分控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其特征是:所述的鏜孔組件包括在導軌(13)上移動的動力頭座(61)和安裝在動力頭座(61)上的驅動電機(62)以及與驅動電機(62)相連接的鏜桿(63),所述的鏜桿(63)上開設有鍵槽(63-1),鍵槽(63_1)上開設有裝刀孔(63-11),鏜桿(63)依次穿過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部分包括液晶顯本器(51)和電氣箱(52),液晶顯本器(51)與電氣箱(52)相連接,電氣箱(52)分別控制驅動電機(62)和雙速齒輪箱(14)。【文檔編號】B23P23/02GK203599853SQ201320821391【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全自動破碎機機架用鏜銑床,其特征是:包括底座(1)、與底座(1)并排連接的工作臺(2)、安裝在底座(1)上的第一支撐座(3)、連接在第一支撐座(3)另一端的床身(4)和安裝在底座(1)一側的控制部分以及安裝在床身(4)上的鏜孔組件,所述的工作臺(2)上依次安裝有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第一立柱(7)上安裝有第一鏜桿座(9),第二立柱(8)上安裝有與第一鏜桿座(9)在同一軸線上的第二鏜桿座(10),第一鏜桿座(9)和第二鏜桿座(10)上開設有用于穿過鏜孔組件的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第一立柱(7)和第二立柱(8)之間具有間距,所述的床身(4)表面上設置有兩條相互平行的導軌(13),床身(4)側面安裝有雙速齒輪箱(14),鏜孔組件通過雙速齒輪箱(14)在導軌(13)上移動,所述的鏜孔組件和雙速齒輪箱(14)通過控制部分控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侯煒杰,黨騣,
申請(專利權)人:侯煒杰,黨騣,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