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包括轉角接頭,轉角接頭包括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分別插設于兩根面管內并與面管固接,連接母件設有延伸至面管外的第一滑轉部,連接子件設有與第一滑轉部配合并能沿第一滑轉部滑轉的第二滑轉部,兩根面管于轉角處包覆罩設有裝飾殼套,轉動面管并帶動第二滑轉部滑動至預定位置后,裝飾殼套通過第一緊固件分別與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緊固連接。該連接配件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外形美觀、可現場適配調節的優點。(*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包括轉角接頭,轉角接頭包括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分別插設于兩根面管內并與面管固接,連接母件設有延伸至面管外的第一滑轉部,連接子件設有與第一滑轉部配合并能沿第一滑轉部滑轉的第二滑轉部,兩根面管于轉角處包覆罩設有裝飾殼套,轉動面管并帶動第二滑轉部滑動至預定位置后,裝飾殼套通過第一緊固件分別與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緊固連接。該連接配件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外形美觀、可現場適配調節的優點。【專利說明】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
本技術主要涉及管材連接的組裝技術,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
技術介紹
在護欄領域中,轉角處的面管一般都是通過轉角接頭來實現連接的,但由于建筑體外型越來越多變,出現很多圓弧轉角之類的結構,所以對陽臺護欄等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直角護欄無法滿足現有的建筑結構。現有技術中,用于面管轉角處的轉角接頭大多都為鑄鋁件,針對不同角度的轉角,技術人員必須制作相應角度的轉角接頭配合使用,其成本過高,而且,其角度范圍無法在現場作適配調節,嚴重影響了安裝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外形美觀、可現場適配調節的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包括轉角接頭,所述轉角接頭包括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所述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分別插設于兩根面管內并與面管固接,所述連接母件設有延伸至面管外的第一滑轉部,所述連接子件設有與第一滑轉部配合并能沿第一滑轉部滑轉的第二滑轉部,兩根所述面管于轉角處包覆罩設有裝飾殼套,轉動面管并帶動第二滑轉部滑動至預定位置后,所述裝飾殼套通過第一緊固件分別與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緊固連接。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滑轉部上開設有弧形滑槽,所述第一緊固件依次穿過第一滑轉部和弧形滑槽后與裝飾殼套緊固連接。所述第二滑轉部的兩側彎折有弧形擋邊,所述弧形擋邊與第一滑轉部的兩側壁相抵。所述第一滑轉部兩側彎折有用于與第二滑轉部相抵的翻邊。所述連接母件設有與第一滑轉部相連的第一插接部,所述連接子件設有與第二滑轉部相連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分別插設于兩根面管內并與面管固接。所述第一插接部通過第二緊固件與面管緊固連接,所述第二插接部通過第三緊固件與另一面管緊固連接。所述第一插接部通過第四緊固件與裝飾殼套緊固連接。所述第一插接部兩側彎折有用于與面管內側壁相抵的第一側板,所述第二插接部兩側彎折有用于與另一面管內側壁相抵的第二側板。所述裝飾殼套包括連接底板,所述連接底板上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本技術的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連接母件設有延伸至面管外的第一滑轉部,連接子件設有與第一滑轉部配合并能沿第一滑轉部作圓弧形滑動的第二滑轉部,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該第二滑轉部和第一滑轉部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二滑轉部能沿第一滑轉部滑轉,即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之間的角度可調,使得該轉角接頭可在現場適配調節安裝,能適應圓弧轉角之類的結構,針對面管不同角度的轉角,技術人員不需要制作相應角度的轉角接頭配合使用,在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同時,又提高了安裝效率,而兩根面管于轉角處包覆罩設有裝飾殼套,該裝飾殼套始終包覆住兩根面管的轉角位置,其視覺效果提高,使得整個造型更加美觀、耐看,轉動面管并帶動第二滑轉部滑動至預定位置時,裝飾殼套通過第一緊固件分別與連接母件和連接子件緊固連接、且裝飾殼套壓緊于兩根面管的外壁,保證了轉角接頭、面管以及裝飾殼套之間的連接穩定性。【專利附圖】【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1的剖示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1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1中連接母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1中連接母件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1中連接子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1中連接子件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實施例1中裝飾殼套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實施例2中連接母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實施例2中連接母件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各標號表不:1、轉角接頭;11、連接母件;111、第一滑轉部;1111、翻邊;112、第一插接部;1121、第一側板;12、連接子件;121、第二滑轉部;1211、弧形滑槽;1212、弧形擋邊;122、第二插接部;1221、第二側板;2、面管;3、裝飾殼套;31、連接底板;311、第一通孔;312、第二通孔;4、第一緊固件;5、第二緊固件;6、第三緊固件;7、第四緊固件。【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圖1至圖7示出了本技術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的第一種實施例,該連接配件包括轉角接頭I,轉角接頭I包括連接母件11和連接子件12,連接母件11和連接子件12分別插設于兩根面管2內并與面管2固接,連接母件11設有延伸至面管2外的第一滑轉部111,連接子件12設有與第一滑轉部111配合并能沿第一滑轉部111作圓弧形滑動的第二滑轉部121,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該第二滑轉部121和第一滑轉部111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二滑轉部121能沿第一滑轉部111滑轉,即連接母件11和連接子件12之間的角度可調,使得該轉角接頭I可在現場適配調節安裝,能適應圓弧轉角之類的結構,針對面管2不同角度的轉角,技術人員不需要制作相應角度的轉角接頭配合使用,在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的同時,又提高了安裝效率,而兩根面管2于轉角處包覆罩設有裝飾殼套3,該裝飾殼套3始終包覆住兩根面管2的轉角位置,其視覺效果提高,使得整個造型更加美觀、耐看,轉動面管2并帶動第二滑轉部121滑動至預定位置時,裝飾殼套3通過第一緊固件4分別與連接母件11和連接子件12緊固連接、且裝飾殼套3壓緊于兩根面管2的外壁,保證了轉角接頭1、面管2以及裝飾殼套3之間的連接穩定性。本實施例中,第二滑轉部121上開設有弧形滑槽1211,第一緊固件4依次穿過第一滑轉部111和弧形滑槽1211后與裝飾殼套3緊固連接,一方面,第一緊固件4和弧形滑槽1211的配合作用,可保證第二滑轉部121能夠滑轉,另一方面,當第二滑轉部121滑動至預定位置時,只需擰緊該第一緊固件4即可對轉角接頭1、面管2以及裝飾殼套3進行固定,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本實施例中,第二滑轉部121的兩側進一步彎折有弧形擋邊1212,弧形擋邊1212與第一滑轉部111的兩側壁相抵,一方面,該弧形擋邊1212進一步限定了第二滑轉部121的滑動路徑,保證連接子件12的轉動更加穩定可靠,另一方面,該弧形擋邊1212與第一滑轉部111的兩側壁相抵,在第二滑轉部121滑動過程中,該弧形擋邊1212可防止第一滑轉部111擺動,提高了安裝效率。本實施例中,連接母件11設有與第一滑轉部111相連的第一插接部112,連接子件12設有與第二滑轉部121相連的第二插接部122,第一插接部112和第二插接部122分別插設于兩根面管2內并與面管2固接,通過第一插接部112和第二插接部122使得整體的轉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面管的轉角連接配件,包括轉角接頭(1),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角接頭(1)包括連接母件(11)和連接子件(12),所述連接母件(11)和連接子件(12)分別插設于兩根面管(2)內并與面管(2)固接,所述連接母件(11)設有延伸至面管(2)外的第一滑轉部(111),所述連接子件(12)設有與第一滑轉部(111)配合并能沿第一滑轉部(111)滑轉的第二滑轉部(121),兩根所述面管(2)于轉角處包覆罩設有裝飾殼套(3),轉動面管(2)并帶動第二滑轉部(121)滑動至預定位置后,所述裝飾殼套(3)通過第一緊固件(4)分別與連接母件(11)和連接子件(12)緊固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斌泉,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省金為型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湖南;4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