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汽車測試設備領域,提供了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兩個支撐架、滑動安裝于兩個支撐架上的兩個滑塊、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架之間的支撐路架、供車輛行駛通過的第一路板和用于驅動所述滑塊沿所述支撐架上下移動的第一液壓缸;所述支撐路架的相對兩側的中部分別與兩個所述滑塊樞接,所述第一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撐路架上。通過兩個滑塊與支撐路架的中部樞接,從而形成蹺蹺板,車輛通過支撐路架上的第一路板時,支撐路架會發生轉動,可以使車輛先進行爬坡,再下坡,實現在同一路面上進行爬坡性能測試和下坡制動性能測試,還可以測試車輛從上坡突變至下坡時車輛制動系統的相應速度。(*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
本技術屬于汽車測試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
技術介紹
道路行駛測試是汽車性能測試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特征是在銷售環節,盡管汽車上標有各車的動力性能,但卻不與道路駕駛測試直觀,且非專業人士也不一定能了解汽車各動力性能所表示的含義。普通的交通道路一般較為平整。對于越野車來說有時還需要測試其爬坡性能,下坡制動性能,傾斜行駛性能,前后輪的驅動性能,坑洼路、階梯路的通過性能等。現有爬坡性能測試和下坡制動性能測試一般是將越野車開至有坡度的道路上,然后進行爬坡性能測試,然后再開至其它具有下坡的道路上進行下坡制動性能測試。然而這種坡度一般是固定的,難以測試出車輛的實際爬坡性能,且爬坡性能測試和下坡制動性能測試間隔時間長,難以測出車輛從上坡突變到下坡時車輛制動系統的相應速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旨在解決現有車輛爬坡性能測試和下坡制動性能測試間隔時間長,難以測出車輛從上坡突變到下坡時車輛制動系統的相應速度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包括豎直設置的兩個支撐架、滑動安裝于兩個支撐架上的兩個滑塊、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架之間的支撐路架、供車輛行駛通過的第一路板和用于驅動所述滑塊沿所述支撐架上下移動的第一液壓缸;所述支撐路架的相對兩側的中部分別與兩個所述滑塊樞接,所述第一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撐路架上。具體地,所述支撐路架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支撐梁和橫向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梁之間的多個第一支撐橫梁,各所述第一支撐橫梁的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梁固定相連。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路架還包括橫向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梁下方的第二支撐橫梁和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橫梁與兩個所述支撐梁的多根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橫梁的位置對應于所述支撐梁的中間部位,所述第二支撐橫梁的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滑塊樞接。進一步地,還包括設于所述支撐路架下方的第三支撐橫梁和控制所述支撐路架轉動位置的第二液壓缸,所述第二液壓缸包括缸體及滑設于所述缸體內的活塞,所述缸體與所述第三支撐橫梁相連,所述活塞與所述支撐路架相連,兩個所述滑塊均呈長條狀,所述第三支撐橫梁的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滑塊相連。進一步地,還包括能夠供所述支撐路架的相對兩端搭接的兩個過渡路架,兩個所述過渡路架分別設于所述支撐架的相對兩側,且所述過渡路架靠近所述支撐路架的一端的高度大于其相對另一端的高度;所述過渡路架上安裝有用于供所述車輛通過以過渡至所述第一路板上的第二路板。進一步地,還包括供所述支撐路架的相對兩端分別搭接的兩個中間路架和安裝于所述中間路架上的第三路板,兩個所述中間路架分別設于兩個所述第二路板與所述支撐路架的相對兩端之間,各所述中間路架靠近相應所述過渡路架的一端與該過渡路架相連,且各所述中間路架靠近相應所述過渡路架的一端的高度低于該中間路架的相對另一端的高度。進一步地,還包括調節所述中間路架與所述支撐架之間距離的第三液壓缸和用于支撐所述第三液壓缸的支撐座,所述支撐座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架之間,且所述支撐座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架相連,所述第三液壓缸至少兩個,且分別與支撐架相對兩側的兩個所述中間路架相連。進一步地,各所述中間路架的底部還安裝有若干第一滾輪,各所述第二路板的底部還安裝有若干第二滾輪。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架的相對兩側各設有兩條平行設置的滑軌,且所述滑軌平行于所述第一路板長度方向,所述支撐架的同一側對應的兩條滑軌分別位于所述中間路架的相對兩側的下方;若干所述第一滾輪分別位于相應的所述中間路架的相對兩側,且滑動置于相應的所述滑軌上。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路板上開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中設有若干滾軸,所述滾軸的相對兩端分別樞接于所述開口的相對兩側,且所述滾軸的軸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路板的長度方向。本技術第一液壓缸推動滑塊上下移動,而支撐路架的中部樞接在滑塊上,則支撐路架可以相對滑塊轉動,從而形成蹺蹺板式道路。當車輛從支撐路架的一端行駛至第一路板上時,需要爬坡,即可以進行車輛爬坡能力測試;當車輛逐漸通過第一路板時,支撐路架發生轉動,變為下坡道,可以進行車輛下坡制動性能測試。通過蹺蹺板的設計,可以使支撐路架與第一路板形成的道路由上坡道,快速變為下坡道,也可以測試出車輛從上坡突變到下坡時車輛制動系統的相應速度。另外,支撐路架的一端支撐于地面或其它支撐物上,即可以使其上的第一路板形成一個傾角,當滑塊的高度上升,支撐路架上的第一路板的傾角變大,即形成的路面坡度變大;而當滑塊高度降低,第一路板的傾角變小,形成的路面坡度變小。從而可以通過調節第一路板的傾角實現對形成的路面坡度的調節,以便于測試車輛在不同坡度路面上的爬坡能力和下坡制動性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的另一方向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的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的支撐路架轉動過程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1中過渡路架與第二路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1中過渡路架和中間路架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1中支撐路架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7中第一路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第一實施例:請參閱圖1、圖3和圖4,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包括兩個支撐架1、兩個滑塊13、支撐路架2、第一路板71和第一液壓缸61。兩個支撐架I豎直設置,且分別位于支撐路架2的相對兩側。兩個滑塊13分別滑動安裝在兩個支撐架I上,并且可以沿相應的支撐架I上下滑動。第一路板71固定安裝在支撐路架2上,形成可以供車輛通過的路面。支撐路架2的相對兩側的中部分別與兩個滑塊13樞接,通過滑塊13來支撐起支撐路架2,支撐路架2可以繞該支撐路架2與滑塊13樞接的樞軸轉動,以形成蹺蹺板。當支撐路架2的一端支撐在地面或其它支撐物上后,即可以支撐住支撐路架2,使第一路板71形成一定的傾角,即形成具有坡度的路面。第一液壓缸61用于驅動滑塊13沿支撐架I上下移動,當支撐路架2的一端高度一定時,第一液壓缸61調節滑塊13的高度,從而可以改變支撐路架2的傾斜角度,即可以改變其上的第一路板71的傾角,實現調節其形成的路面的坡度。第一液壓缸61推動滑塊13上下移動,而支撐路架2的中部樞接在滑塊13上,則支撐路架2可以相對滑塊13轉動,從而形成蹺蹺板式道路。當車輛從支撐路架2的一端行駛至第一路板71上時,需要爬坡,即可以進行車輛爬坡能力測試;當車輛逐漸通過第一路板71時,支撐路架2發生轉動,變為下坡道,可以進行車輛下坡制動性能測試。通過蹺蹺板的設計,可以使支撐路架2與第一路板71形成的道路由上坡道,快速變為下坡道,也可以測試出車輛從上坡突變到下坡時車輛制動系統的相應速度。另外,通過第一液壓缸61調節滑塊13的高度,當滑塊13的高度上升,支撐路架2上的第一路板71的傾角變大,即形成的路面坡度變大;而當滑塊13高度降低,第一路板71的傾角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設置的兩個支撐架、滑動安裝于兩個支撐架上的兩個滑塊、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架之間的支撐路架、供車輛行駛通過的第一路板和用于驅動所述滑塊沿所述支撐架上下移動的第一液壓缸;所述支撐路架的相對兩側的中部分別與兩個所述滑塊樞接,所述第一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撐路架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設置的兩個支撐架、滑動安裝于兩個支撐架上的兩個滑塊、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架之間的支撐路架、供車輛行駛通過的第一路板和用于驅動所述滑塊沿所述支撐架上下移動的第一液壓缸;所述支撐路架的相對兩側的中部分別與兩個所述滑塊樞接,所述第一路板固定于所述支撐路架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路架包括平行設置的兩個支撐梁和橫向設于所述兩個支撐梁之間的多個第一支撐橫梁,各所述第一支撐橫梁的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支撐梁固定相連。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路架還包括橫向設于兩個所述支撐梁下方的第二支撐橫梁和連接所述第二支撐橫梁與兩個所述支撐梁的多根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橫梁的位置對應于所述支撐梁的中間部位,所述第二支撐橫梁的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滑塊樞接。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設于所述支撐路架下方的第三支撐橫梁和控制所述支撐路架轉動位置的第二液壓缸,所述第二液壓缸包括缸體及滑設于所述缸體內的活塞,所述缸體與所述第三支撐橫梁相連,所述活塞與所述支撐路架相連,兩個所述滑塊均呈長條狀,所述第三支撐橫梁的相對兩端分別與兩個所述滑塊相連。5.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蹺蹺板路面模擬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能夠供所述支撐路架的相對兩端搭接的兩個過渡路架,兩個所述過渡路架分別設于所述支撐架的相對兩側,且所述過渡路架靠近所述支撐路架的一端的高度大于其相對另一端的高度;所述過渡路架上安裝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水生,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三源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